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卫生学——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填空题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明显地区分布______、_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_____。2.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___营养___、___生活习惯___、_多种元素联合作用_____。3.影响碘缺乏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地理______、__水含碘量____、__协同作用____、_经济_____、__营养____。二、名词解释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碘缺乏病3.地方性克汀病4.地方性氟中毒5.地方性砷中毒6.地方性硒中毒7.克山病8.大骨节病三、选择题:1.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废弃物的排放B.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C.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D.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E.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2.关于判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不正确的是()A.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B.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C.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D.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爆发流行E.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3.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A.克山病B.氟斑牙C.黑脚病D.水俣病E.克汀病4.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A.PB.IC.SeD.AsE.F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A.区域内的传染病B.自然疫源性疾病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D.环境公害病E.种族遗传性疾病6.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A.更换适宜的水源B.防止环境污染C.加强营养D.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E.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7.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年龄是()A.0~10岁B.15~20岁C.25~35岁D.40-50岁E.55-65岁8.下列哪一项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联系()A.深井水B.河流下游多发C.青春期发病增加D.男性患者多E.家族遗传9.下列哪一项不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A.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B.甲状腺素合成减少C.促使甲状腺增生肥大D.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E.甲状腺胶质过量分泌10.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A.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B.提倡用碘油C.多吃海带D.供给碘化食盐E.改善居住环境11.以下哪一项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病没有作用()A.饮水加碘B.食盐加碘C.多吃海产品D.服用促甲状腺激素E.服用碘剂12.当人群中尿碘低于多少时,发生克汀病的流行()A.25μg/dB.35μg/dC.45μg/dD.55μg/dE.65μg/d13.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无外来含碘的食物下,水碘含量可用于衡量当地居民摄碘量,当饮水碘含量低于多少时,可有碘缺乏病的流行()A.∠lμg/LB.∠5μg/LC.10μg/LD.20μg/LE.50μg/L14.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约为()A.75μg/dB.100μg/dC.150μg/dD.200μg/dE.250μg/d15.我国推荐碘供给量为()A.100μg/dB.150μg/dC.200μg/dD.300μg/dE.400μg/d16.当碘摄入量低于多少时可发生碘缺乏病的流行()A.5μg/dB.20μg/dC.40μg/dD.75μg/dE.150μg/d17.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逐渐下降的年龄为()A.1~10岁B.15~20岁C.25~35岁D.40岁以后E.50岁以后18.缺碘所致甲状腺肿的机制是()A.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下降B.妨碍酪氨酸的氧化,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C.促使碘从甲状腺中排出增加D.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E.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利用能力,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19.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而实用的措施是()A.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B.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C.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D.净化或更换水源E.服用含碘药物20.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A.胎儿早产、死产B.单纯性聋哑C.视野缩小D.甲状腺肿E.克汀病21.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A.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B.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C.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D.青春期发病率高E.男性多于女性22.碘缺乏病患病率特点是()A.山区丘陵平原B.山区平原丘陵C.丘陵山区平原D.丘陵平原山区E.以上都不对23.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发病与性别无关B.氟斑牙多见于乳牙C.患氟斑牙不一定伴氟骨症D.氟骨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E.氟骨症多发病于10岁以后24.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A.食物氟含量过高B.土壤中氟含量过高C.饮水氟含量过高D.饮水氟含量过低E.维生素A和钙缺乏25.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一般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妇女生育、授乳B.性别C.饮水含氟量D.年龄E.营养不良26.地方性氟病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A.6岁以后B.16岁以后C.26岁以后D.36岁以后E.46岁以后27.地方性氟病的预防主要是()A.改水B.饮水加除氟剂C.种植吸氟植物D.食物除氟E.治疗氟斑牙28.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C.从非病区搬人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D.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E.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29.在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砷化物较高的岩石是()A.火成岩B.页岩C.花岗岩D.冰晶岩E.云母30.在消化道内吸收率较高、吸收速度较快的砷是()A.5价砷B.3价砷C.一甲基胂D.二甲基胂E.三甲基胂31.吸收入血的砷化物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能力较强()A.羟基B.甲基C.巯基D.二甲基E.羧基32.吸收入血5价砷最易蓄积的组织是()A.神经组织B.脂肪组织C.结缔组织D.肝、肾、肺、脾E.骨组织33.3价砷在机体内蓄积量较高的组织是()A.肝脏B.毛发、皮肤C.肺、脾D.肠、胃E.肾脏34.由于肝肠循环的存在,经胆汁排泄的砷被门静脉重吸收率为()A.10%B.20%C.25%D.30%E.35%35.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A.皮肤色素代谢异常B.掌跖部皮肤角C.末梢神经炎D.乌脚病E.麻痹性震颤36.对慢性砷中毒病人有效的解毒剂是()A.硫代硫酸钠B.依地酸二钠C.二巯基丙磺酸钠D.氨基磺酸钠E.碳酸氢钠37.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硒量相对较高的是()A.沉积岩B.花岗岩C.变质岩D.冰晶岩E.火成岩38.下列土壤中含硒量相对较高的是()A.棕褐土壤B.红黄土壤C.沙粒土壤D.黑粘土壤E.褐粘土壤39.在下列症状中哪一条不是慢性地方性硒中毒的特异性表现()A.毛发脱落B.指甲脱落C.皮肤湿疹D.脚趾干性坏疽E.运动障碍40.在土壤中施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减少植物对硒的吸收(b)A.草木灰B.碳酸钙C.碳酸胺D.农家肥E.尿素41.在下列因素中哪一条不是克山病的致病原因(d)A.环境硒水平过低B.柯萨奇病毒感染C.营养素失衡D.环境硒水平过高E.真菌污染粮食42.在克山病区人群膳食中,下列哪种元素可促进硒的排泄(c)A.氟B.钼C.钙D.碘E.锰43.下列哪组人群为克山病的高发人群(a)A.成年男性B.老年女性C.儿童、生育期妇女D.老年男性E.婴幼儿44.请指出下列描述中哪一条不属于克山病的流行特征(a)A.机关团体多发B.农业人口多发C.年度多发D.家庭中多发E.季节多发45.亚急型克山病高发年龄组人群()A.2~6岁组儿童B.10~20岁组男性C.10~20岁组女性D.老年男性人群E.老年女性人群46.下列诸因素中不属于大骨节病病因的是(e)A.环境硒水平过低B.真菌毒素污染玉米C.饮用水有机物污染严重D.真菌毒素污染小麦E.环境放射性物质污染47.大骨节病临床症状最明显的季节是(a)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E.秋冬之交48.为了预防大骨节病,应增加膳食中哪种谷物的比例(c)A.小麦B.玉米C.大米D.高梁E.小米49.在大骨节病人群筛查中,必须拍摄X线片的部位()A.右手(包括腕关节)B.左手(包括腕关节)C.左脚(包括踝关节)D.右脚(包括踝关节)E.右腿膝骨节四、问答题1.氟的生理作用是什么?2.克山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明显的地区性分布;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2.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3.自然地理;水碘含量;协同作用;经济状况;营养不良二、名词解释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区域性差异。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地方病。2.碘缺乏病: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3.地方性克汀病:原系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呆和聋哑的疾病。4.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5.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长期自饮用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中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上以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6.地方性硒中毒:是由于土壤、饮用水、食物中含硒量过高,使机体摄入过量硒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病以慢性中毒多见,在动物和人群中均有流行。7.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大批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其病因未明,故被称为“克山病”。8.大骨节病:是一种与环境低硒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病以四肢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营养不良性变性、坏死,继之增生、修复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骨关节增粗、畸形、强直、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三、选择题1.E2.D3.D4.A5.C6.C7.B8.C9.D10.D11.D12.A13.C14.A15.B16.C17.E18.D19.A20.C21.E22.A23.B24.C25.D26.B27.B28.A29.B30.A31.C32.E33.B34.B35.E36.C37.A38.B39.D40.B41.D42.E43.C44.A45.A46.E47.A48.C49.A四、问答题1.(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2)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3)对神经肌肉的作用2.(1)建立健全三级预防网络以县乡村三级人员为基础组建防治队伍,大力宣传克山病防治知识,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开展疾病监测、监督、疫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治理生态环境制定病区长远治理规划,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条件,不断提高环境中硒水平。有侧重地改良水质,保证安全供水;改善居住条件,修建防寒、防烟、防潮住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从而减少感染因素。(3)消除诱发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告诫当地居民注意防寒、防暑、避免过度疲劳、预防暴食暴饮和精神刺激,同时积极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4)提倡合理营养引进外来粮菜,逐渐纠正自产自给;合理搭配主副食,做到膳食品种多样化,增加优质蛋白、无机盐、维生素的摄入量。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肉、蛋、禽、奶类,大豆制品的摄入量,并注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实践证明,人群营养素的平衡和营养水平的提高可降低克山病的流行强度。(5)科学合理补硒
本文标题:环境卫生学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3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