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古代文学《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史诗的题材取自公元前11-12世纪之交的特洛伊战争,战后小亚细亚便流传着有关这次战争的传说和故事。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希腊化时期: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泛希腊时期”。俄林波斯神系:是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的一部分。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并认为天上也和人间一样有一个神的大家庭,因其居住在希腊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称为俄林波斯神系。主要的神有神王宙斯,神后赫拉,宙斯的哥哥冥王哈得斯、海神波塞冬,还有宙斯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此外,还有9个缪斯是文艺女神,3个摩伊勒是命运女神。简述题:1.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成就。P17一、社会价值:荷马史诗是奴隶制出去文化繁荣的产物,集中反映了从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历史特征。首先是私有财产的产生,其次是阶级分化的出现。二、艺术成就:①荷马史诗艺术特征是通过局部展现全局。荷马史诗被广泛流传,长期说唱,是在广大群众和说唱诗人的不断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语言流畅朴质。其中比喻的运用尤为突出。②荷马史诗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史诗之一,是叙事诗的典型和西方文化的楷模,在西方文化中一直享有崇高地位。③在形象刻画上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阿喀琉斯、奥德修斯、海伦等。2.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⑴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⑵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⑶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赏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力比德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3.《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P16《伊利亚特》把战争当做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对战争双方都作了热情的歌颂,没有涉及今人关于战争的道义是非观念,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1)战争是部落的事业荷马时代,部落的组织结构发展为军事民主制,战争成为部落的经常事业。特洛伊战争是处于文明门槛的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相互掠夺财富的大规模抢劫,参战双方都没有可耻感。(2)歌颂战争《伊利亚特》中处处都洋溢着对战争双方的热情歌颂与肯定。首先,诗人对双方都采取称颂态度;其次,在人物语言里,双方都对自己的敌人竭尽赞颂之词;其三,在人物行动中,双方没有战争的道义是非观念。(3)尚武精神史诗对战争双方的肯定,与当时把战争当做既有利又光荣的事业有关。史诗在肯定互相掠夺的正当性前提下,对双方的歌颂是出于对勇武精神的尊崇。(4)以妇女为导火线的战争在古代,以妇女为导火线而进行征讨的战争是常有的事,以至史学家、文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到它,希腊神话记载的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古希腊妇女海伦被抢。论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阿喀琉斯的性格特征。阿喀琉斯的性格:鲜明而丰富,矛盾而复杂。(1)勇猛善战的一面:尽管知道自己会战死这条神谕,他仍选择了毫不犹豫地走线战场,攻城略地、建功无数。(2)刚愎自用、自负任性的一面:希腊统帅阿伽门农抢了阿波罗神殿祭司的女儿,阿波罗为此用神箭射死许多希腊人,并在希腊军营散播瘟疫。阿喀琉斯坚决要求阿伽门农释放祭司的女儿,却遭到拒绝。阿喀琉斯很生气,拒绝出战,希腊人英雌接连失利。知道特洛伊人将希腊人攻至海边,并要烧毁希腊人的舰船,他也不肯出兵。因为他不忍一时之辱而不顾大局的行为,是大军严重受损。(3)残忍暴怒的一面:挚友被杀后,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决战,杀死对方后将其尸体拴在马猴到托着围绕挚友的灵柩跑来玩三圈,并以被俘的12名特洛伊青年为友陪葬。此后,他见了特洛伊人便杀,无论男女老少。(4)存在恻隐之心的一面:赫克托耳的老父亲哀求阿喀琉斯将其子的尸体归还时,阿喀琉斯便同情起这位老父亲,将赫克托耳的尸体归还并劝慰他。2.借助对《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这三部古希腊悲剧的分析,请谈谈你怎么理解命运与悲剧之间的关系。(1)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但他又强调人的意志。在《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对普罗米修斯来说,命运就是宙斯,由于他盗火给人类,又拒绝说出宙斯的秘密,因此受到宙斯的严酷惩罚,最终牺牲了自己。对宙斯来说,命运却是一个他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冥冥中注定他被推翻的下场。这就是古希腊悲剧早期的命运观念,它带有宗教性和神性。(2)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与挑战。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诗人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俄底浦斯王》深刻说明了希腊人对命运力量的敬畏。俄底浦斯为了逃避命运所作的每一步努力都恰好使自己更深的落入命运之网。(3)欧里庇得斯已经完全将视线从神身上转移到了人。他抨击有神论的伦理观,不相信命运。他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掌握。在《美狄亚》中,美狄亚是一个神和命运的质疑者,在悲剧命运面前她进行了积极的反抗,美狄亚的出现意味着命运女神不可动摇的形象开始崩解。第二章: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简述题:1.欧洲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有何异同。①骑士文学是一种制度与一种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相反,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②骑士文学主要形式有三种:骑士抒情诗、英雄史诗、骑士传奇。武侠文学长期以公案、传奇、说唱艺术为主要形式;③武侠文学中的侠客的行侠仗义、快意恩仇是建立在一种自觉与自省意识之上的,侠客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反叛者。骑士文学则与教会文学等其他宣扬封建基督精神的文学具有同样的本质,那就是宣扬反人性的中世纪基督教义和宗主意志。④骑士文学描写骑士,采取传奇的题材,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内容;以英雄与美人,冒险与恋爱为题材;采用即兴的、自由的、浪漫的创作方法编纂而成。蜕变之前的武侠文学(“旧武侠文学”)描写侠客,以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叙事;以行侠仗义、快意恩仇为基本内容。蜕变之后的武侠文学(“新武侠文学”)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文学审美形态,以武侠文学的形式诠释着现代人文精神。⑤骑士文学中几乎全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与追求,而武侠文学中却恰恰相反,往往是美人对侠客的思慕与追求。对比骑士对贵妇人的虚荣心理和征服意识,只有侠客才是真正有可能尊重妇女、爱护妇女的人。⑥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都以尚武精神为第一要义,但是如何构造刻画武力则在二者中全然不同。骑士文学往往将武力局限在力量与勇气之上。武侠文学尤其是“旧武侠文学”在武功的刻画上充分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精神境界。2.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他的《神曲》里面就有很多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于几个世纪的神学统治,神学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里面也有很多中世纪神学方面的因素,比如,采用神学的神话题材,采用中世纪神学的写作方法等等,从他以后,“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并且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因此,但丁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作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新时期的第一个作家。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复兴并非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捁,使文学、意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大学才子派:在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一群以“大学才子”闻名于世的剧作家颇多建树。这些剧作家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然后从事在当时被视为并不十分光彩的戏剧行业。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莎士比亚化: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针对拉萨尔艺术创作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提出来的。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包括:第一,真实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第二,较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所以,所谓莎士比亚化,也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简述题:1.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基本内容:第一,人文主义文学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即人文主义思想。第二,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第三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第四,崇尚理性,反对蒙昧。艺术特征:第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性。第二,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第三,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第四,创造新体裁,悲喜混杂剧和流浪汉小说。2.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他具有坚持正义、反对邪恶、救世济人、忘我斗争的优秀品德。然而他脱离实际,主观主义,一心想模仿过时的骑士道,单枪匹马救天下,在游侠中给别人造成危害,使自己成为笑柄。他的典型意义在于,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现实的人们的特征,启迪教育人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题:1.堂吉诃德的“骑士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破灭的?他所承受的致命的打击究竟是什么?堂吉诃德的“骑士梦想”破灭的过程:唐吉诃德是蛰居在拉曼却村的一个穷乡绅,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以至于他踌躇满志,决定“恢复骑道”。他给自己和马起了名字,以及选中邻村的一位姑娘做他的“理想夫人”,在一个夏日全副武装,骑上了“驽马难得”,戴上了“完美”头盔,挽着皮盾,手持长矛,开启骑士之路。他被店主授予了那晦气的骑士称号,之后他又好心却办了坏事,与骡夫发生冲突,被打得遍体鳞伤,横在驴身上被邻居送回。第一次出师失败。第二次出马,他说服了一个农民桑乔潘沙做了他的侍从,在此期间出现大战风车的情节,结果他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里,动弹不得。他被关在笼子中,装上了车,被带回了家乡。第二次骑士之行终止。当堂吉诃德在家恢复了元气之后,果然又开始了第三次出门游侠探险了。堂吉诃德迫不及待地实现着他改革社会的理想。结果,与桑乔潘沙二人受尽折磨,险些丧命。最终他的骑士梦想也随着他的命运而终止。堂吉诃德所承受的致命的打击:堂吉诃德致命的打击就是他性格的弱点,主要体现在:1、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2、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3、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2.哈姆雷特的“延宕”是由什么造成的?他的形象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哈姆雷特的“延宕”的原因:1.哈姆雷特所代表的弱小的人文主义力量与克劳迪斯所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对立。2.哈姆雷特性格
本文标题:现代文学整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4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