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地理试卷(必修三+海洋地理+环境保护)
1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调研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1,回答1~3题。1.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消费与进口方面的特征是A.天然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石油进口渠道多,但主要从东南亚进口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国内油气消费与分布基本平衡3.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说明区域具有的特征是A.整体性、差异性B.整体性、开放性C.差异性、开放性D.开放性、协调性图2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图1汽车工业基地产业转移方向1、2、3代表转移的先后顺序图21欧洲美国日本2324.第一次转移是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大多数地区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D.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5.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A.原料、燃料丰富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技投入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图3表示鲁尔区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读图完成6~8题。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钢铁工业比重上升B.化学工业比重下降C.第三产业比重增大D.轻工业比重显著增加7.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①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鲁尔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较低③鲁尔区用地紧张④鲁尔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调整后,鲁尔区的钢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响海洋,减轻大气污染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C.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图33图5图4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回答9~10题。9.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A.①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B.②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C.③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10.由图中信息可知:海水的密度A.在赤道处最低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D.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增高而增高渤海是目前我国海洋污染最严重的海区之一,图5为“某年份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1~12题。11.渤海西部MN之间地带主要是A.沙质海岸B.淤泥质海岸C.基岩海岸D.生物质海岸12.下列有关该海域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渤海是半封闭的内海,海湾水体流动较慢,自净能力较低B.环渤海沿岸地区工农业较发达,大量生产中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渤海C.环渤海沿岸地区人口城市密集,大量的生活废水等直接排入渤海D.渤海海域太小,对于污染物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财富”,垃圾污染的治理一直是困扰众多城市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3~15小题:13.城市垃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列属于危险垃圾的是A.剩饭菜、旧皮革制品B.废旧日光灯管、废电池图4S60°40°20°0°20°40°60°N①②③4C.破衣物、碎玻璃D.过期药品、烂菜皮14.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合理的是A.有机垃圾——堆肥B.危险垃圾——焚烧C.建筑垃圾——填埋D.清扫垃圾——回收15.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实行全过程控制,下列生产或生活方式中,不能有效控制垃圾产生的是A.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可回收利用或可分解、可降解的材料B.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蔬菜实行净菜进城C.各种商品采用小包装、精包装出售D.大力改善居民的燃料结构,尽量用电能、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图6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回答16~18题。16.图中的a、b、c分别代表A.自然、市场、资源B.资源、市场、自然C.自然、资源、市场D.资源、自然、市场17.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18.该示范区对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图6ab海路运输c陆路运输海路运输陆路运输钢铁、石化、电力、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排放物、废弃物中水等再生资源示范区环境保护和生产建设体系达到示范区排放标准5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者得3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图7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19~20题。19.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有A.地广人稀B.水热资源丰富C.劳动力充足D.耕地面积广大20.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湿地遭破坏D.水资源短缺图8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靠近黄河,灌溉便利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22.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图8铅锌镍铜水电站沙漠阴山山祁连山贺兰图76A.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B.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C.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D.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海洋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世纪人类将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据此回答23~24题。23.下列现象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有A.河流上兴建大型水库B.海上石油运输的迅速发展C.全球气候变暖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外流河24.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上,主要是因为A.这里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B.这里海水运动规模和强度不大C.入海河流可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D.沿海工厂排入的污水中富含氮、磷等必要的营养元素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图9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23.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A.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B.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C.促进产业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24.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C.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图97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综合题:(共60分)27.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3分)(1)甲、乙两区域的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3分)(2)据图11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内容。①▲②▲③▲(3分)(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原因是▲。(4分)(4)乙地区河流的航运发达,原因是▲、▲、▲等。(3分)图11图10乙甲828.图12为“某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甲处海底地形为▲,乙处海底地形为▲。(2分)(2)该海域特有的生物海岸有▲海岸和▲_海岸。在海岸带开发利用中易产生的问题有▲、▲等。(4分)(3)B海峡周边地区易发生地震,原因是▲。(2分)(4)请从交通位置和资源的角度,简述该海域对A国的重要意义。(3分)▲29.图13表示某大洋(部分)及其周边陆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图中线段表示洋流,其流向呈▲时针,流经A西侧的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2分)(2)图中B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和兴起的原因是▲(6分)(3)图示地区大洋的海底中部,分布着一条十分壮观、长约15000千米的海底山脉,其图12图139形成主要原因是▲。(1分)(4)图中大洋的两岸,港口众多,航运繁忙。指出船只在航行中可能遇到的不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5)图示大洋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重要的环境问题?▲(2分)30.读图14、15,完成下列问题。(13分)(1)读图14,将正确选项的代号与图中的字母对应填空。(4分)①酸雨②全球变暖③臭氧层空洞④森林锐减A▲B▲C▲D▲(2)图14中B环境问题在图15的甲、乙、丙三地中,和地比较突出,两地境该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4分)(3)图14中A问题目前在▲地区最为严重,C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3分)(4)图15丙地环境问题主要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2分)图15图14ABC氟氯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化学物质利用化石燃料资源过度消耗经济活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有害物质迁移海洋污染野生物种濒危、灭绝D荒漠化木材生产滥伐滥垦过牧人口快速增长10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区域已达6万多平方公里,占华北平原面积的近一半,北京、天津、沧州等地沉降最严重。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沧州大约沉降了2.4米。材料二:天津市地面下沉,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及塘沽海平面变化关系图(图16)材料三:北京和伦敦各月降水量表(表1)表1123456789101112总北京2.67.79.122.426.170.4196.6243.563.921.17.91.6672.9伦敦51.9344245.247.25338.347.356.961.552.354583.6(1)根据材料二可知:天津市1950~1995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是▲,导致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4分)(2)北京地面沉降比伦敦严重,根据材料三分析原因▲。(2分)(3)例举地面下沉的危害以及缓解华北平原地面下沉的措施有哪些?▲(4分)图16112014~2015学年度高二调研测试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2.A3.C4.B5.D6.C7.C8.B9.B10.D11.B12.D13.B14.A15.C16.B17.C18.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者得3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9.AD20.BC21.BC22.BC23.BD24.AC25.AD26.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综合题:(共60分)27.(13分)(1)因地制宜(1分)保护环境(1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1分)(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1分)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1分)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1分)(3)冬季温暖,夏季炎热(1分)季节分配均匀(1分)乙(1分)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1分)(4)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稳;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经济发达,
本文标题: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地理试卷(必修三+海洋地理+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0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