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游览北运河解说词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运河,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朝建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亦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5月25日,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春秋至清时期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1年4月,在扬州召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3年11月,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被列入申遗项目的8个重点河段、15个重要遗产点保护项目已全部完成,重点河段保护展示整治工程已完成80%以上,且顺利通过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的现场评估。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世遗委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体现了高超的水利技术。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北京是大运河的起点,而大运河在北京的起点则是在今天的什刹海。北运河流经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区。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县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北运河是7世纪初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的最北段。北京城近郊区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凉水河等几乎全注入北运河,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北运河是我国南北大运河的北段,自北京通县至天津入海河处,长186公里,系元朝利用白河下游河道修竣而成。北运河历史上对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南北物资的交流,中外文化的沟通,都起过极大作用。北运河位于潮白河与永定河之间,属于海河水系,具有防洪排涝和灌溉等重要功能,流域面积约4423km2,是北京市人口最集中、产业最聚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流域。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排水河道,北运河承担着中心城区90%的排水任务。其干支流河道纵横贯穿北京的心脏。建国以来,对北运河的治理主要以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控制洪涝灾害为主,经几十年的治理,北运河除作为排洪河道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外,还兼具了抗旱蓄水的功能,多年来使天津宝坻、武清和河北香河等地的农田得到灌溉效益。近年,首都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原来清澈的北运河越来越承受不住两岸的重压,有河无水、污水黑臭、雨洪来水排泄不畅等一系列问题无时无刻不让大家揪心上火。2008年,市人大将“北运河水系治理的建议”作为常委会主任督办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北京市水务部门开始实施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始终围绕“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三大体系建设,牢固树立污水资源化理念,加大防污治污力度,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有效利用雨洪资源,千方百计保护好北京现有的清水资源。在流域上游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坚持以生态治河、还清水质为重点,建设水循环工程,促进水体循环,多年黑臭水体实现还清。加快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建起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率大大提高。针对流域内养殖粪污问题,实施资源化治理,对流域内养殖场实施搬迁,对不能搬迁的养殖场采取技术措施,对粪污实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针对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源,分别采取了无害化处理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对北运河流域水系水质的改善均起到积极作用。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后,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发生巨大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得到优化,防洪减灾能力得到提高。古老的北运河迎来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春天。大运河申遗之始,北京就加大了对运河的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2010年,滨河森林公园正式落成。尤其是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建成,更是令运河美景尤胜往昔,为北运河流域增添了500余万平方米天然氧吧,与北运河的治理相辅相成。大运河森林公园以生态理念整治河道,秉承“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树木,营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通过对沿岸芦苇、荷花等湿地植物的恢复,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起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为传承运河文化,再现运河风采,森林公园将园林景观作为载体,通过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的烘托和渲染,展现了通州2000多年积淀深厚、人文璀璨的历史文脉和运河古韵。此次大运河申遗,涉及北京“两点”“两段”。“两点”分别是东不压桥和万宁桥;“两段”分别是大运河通惠河段,约5公里,另一段是大运河旧城段,包括大运河的北方终点什刹海以及位于东城的玉河。这些遗产点并非最终版,将来会根据申遗情况不断公布新增遗产点。
本文标题:游览北运河解说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