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北省荆门市2016届高三元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荆门市2016年高三年级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卷2016.1.6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Ⅱ卷共160分。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5题)24.《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2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26.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高等女校发表演说,认为欧洲文化是用科学与武力使人屈服的霸道文化,而亚洲文化是以仁道和道德感化对手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好过霸道文化。这反映了孙中山A.意在用中国传统理念诠释西方文化B.民族主义思想蕴含反对帝国主义内涵C.力图用亚洲主义理论对抗西方霸权D.已经完全与新文化运动阵营走向对立27.1929年到1933年,中国垦业银行、中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农T银行、东莱银行等众多银行纷纷白北京、天津等地迁至上海。这反映出A.日本入侵京津冲击当地金融业B.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C.经济危机促进金融业战略调整D.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28.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白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白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这实际上反映出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D.自由主义不符中国需要29.196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因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1960年供应苏联商品有很大的欠交。苏联同志对此表示了同志式的合作和兄弟般的谅解。”由此可见当时A.中苏关系事实上有了很大的缓和B.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C.苏联对中国经济困难给予了帮助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明显30.“它击碎了一个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它用知识的力量反抗了迷信,但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这段话适合用来评价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31.“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T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具有A.侵略性B.世界性C.反动性D.民族性32.英国学者哈勒维说:“英国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累了以往岁月的遗迹。”这是在说明英国A.政治现代化具有渐进性的特征B.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领先世界C.光荣革命其实质是妥协的产物D.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最早完善最晚33.《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一战”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34.1948年,英、法、美占领区的“经济议会”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一项“原则”,基本取消对经济的强制控制,允许居民不受限制购买个人需要的物品,并准许以公开的市场价格出售他们各自的商品和劳务。这项原则A.旨在与苏联控制区进行全面对抗B.体现出美欧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严重C.说明盟国对德改造任务基本完成D.有利于促进战后西德经济繁荣与发展35.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T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反映出苏联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乃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封建主义加上危亡局势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和渐进的稳步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根本解决”的革命战争。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却又笼罩在“根本解决”了的帷幕下被视而不见。——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材料二从晚清到民初,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追求近代性和固守传统性,似乎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互相纠缠,互相链接。……通常民族主义从逻辑上来说,会将取向引向对传统性的固守和对近代性的拒绝,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却表现为对国家整体现代性的追求,简而言之即通过追求富强来凸显民族存在,而追求富强又只能是近代化和西方化。于是,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价值就常常混杂在一起,近代性的追求遮掩了传统性的固守,民族主义则经由世界主义来表达。——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出现“双重变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奏”的影响。(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10分)41.(12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要求。材料有学者从以下角度认识冷战: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冷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人类在应对国际矛盾激化方面付出无数次惨重代价后的一种历史性的反省,是西方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发展。冷战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切均在一个“冷”字上得到体现,它既避免了“热”,又实现了“战”,堪称完美。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从肯定、否定、补充、修正等角度人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地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忽必烈登基后在《即位诏》中表示:祖宗创立基业50余年,“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他决心“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忽必烈幼年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常与汉族知识分子讲论圣道,决心仿效李世民,“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蒙哥汗命他主管漠南汉地,使他有更多机会熟悉中原文明。即位后他明确宣布,改变太祖“视居庸以北为内地”的观念,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期与物以更新”。忽必烈严厉禁止屠城,兵临南宋临安时,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一代之繁华如故”。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改革蒙古旧制,“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实施行省制,加强对边地的管理。忽必烈改制举得巨大成功,初期就“民安赋役,国用粗足,政事更新”,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据《元史·世祖本纪》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改制的影响。(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五卅惨案”,中共领导的总工会与虞洽卿领导的总商会成为尖锐对立的两大阵营,前者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激进目标为号召,站在了道义的高地上,后者则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缩小事态,平息风波”,被基层民众视为“走狗”和“商贼”。……在“四一二”事变发生的前几年,企业家阶层出于对军阀统治的失望,已经对强权政治采取了一种明显的迁就态度,并对专制产生了一种怀念之情。……与此同时,新崛起的劳工阶层又让他们感到陌生和恐惧,这更加增强了他们寻求国家强权保护的愿望。——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等材料二在1927年,中国的资产阶级不仅是对无产阶级的背叛,同时也是对自身的背叛。——据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的含义并分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的历史影响。(5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区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作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年至1964年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电影、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也……此纯碎个人主义之大精神也。……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材料二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将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再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己。——孙中山《民权主义》(1924年)(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与孙中山在对自由的认识上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9分)答案24.A【解析】材料主旨在强调耕战,属于法家观念,故选A。B项巾“被各阶层所排斥”,说法不当;C项并非材料本质;D项与材料关系不密切。25.D【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市民文学在思想文化层面符合“近世史”的特征,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未能反映出“近世史”的内涵。所谓近世史,主要指政治上王权的加强,专制程度的提高,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飞跃,思想文化上市民文化的勃兴等。26.C【解析】根据材料意思即可,材料中孙中山明显在强调中日均为亚洲国家,均面临来自西方的霸权压力,故巾日因在亚洲主义前提下加强认同,共抗西方霸权。27.B
本文标题:湖北省荆门市2016届高三元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