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沙漠帝国的兴衰(上)其兴也勃焉
沙漠帝国的兴衰(上):其兴也勃焉原创2016-03-06许岑珂法国宫相查理马特指挥的抵御倭马亚王朝入侵的图尔战役许岑珂*伊斯兰世界和广义的基督教世界之间的矛盾与仇恨,持续了将近一千五百年的时间,到今天仍然没有弥合的迹象,而且还变本加厉地催生出了恐怖主义这个魔鬼。理解这两个世界的矛盾,对于我们理解今天和未来的世界都有重要意义。公元628年,大唐贞观二年,波斯萨珊帝国在东罗马帝国皇帝希拉克略(Heraclius)与西突厥汗国可汗的东西夹击下,终于招架不住,向希拉克略求和。东罗马帝国终于击败了自己的宿敌波斯萨珊帝国,夺回了在之前数十年里失去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地区的全部土地。波斯文化圈与希腊文化圈之间的战争,从古希腊城邦时代算起,足足持续了上千年。古希腊之后,亚历山大、罗马帝国以及东罗马帝国相继继承了古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在长达千年的战争中,这两大文明圈互有胜负。而在希拉克略皇帝手里,这场千年战争终于告一段落。志得意满的希拉克略,自觉成就了古代亚历山大大帝的伟业,以波斯征服者的身份自居。他甚至用古波斯帝国君主的方式,称呼自己为“万王之王”(Kingofkings)。公元629年,希拉克略为了表彰自己的伟大功绩,放弃了传统的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的称号,给自己加上了希腊语的君主称号:“巴西利斯”(Basileus),并且正式在国内废除了拉丁文,用希腊语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官方用语。希拉克略标志着东罗马帝国新的希腊化时代的开始。可是,就连雄才大略的希拉克略也没有想到,他的传奇时代才刚刚开始,就要走向结束。而给他和他的帝国带来沉重打击的,并不是与其长期鏖战的波斯人,而是南方沙漠里那个原本毫不起眼的民族,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以新兴民族特有的爆发力,同时进攻曾经无比辉煌的东罗马和萨珊帝国,让两个老牌帝国毫无招架之力。在短短不到二十年时间里,波斯萨珊帝国就被彻底灭国,其残余或者向东逃进了中国的唐王朝寻求庇护,或者向东南逃入今天印度境内的古吉拉特邦,波斯人的后代在那里一直生活到今天。阿拉伯人原本是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根据《圣经》的记载,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有共同的祖先伊布拉欣(《圣经》旧约称为亚布拉罕)。和其他很多民族一样,他们最初的信仰是多神教。直到公元610年的一天,阿拉伯半岛西南部麦加城外的一个山洞里,一个叫穆罕默德的中年人在冥想中听到了大天使长加百列传来的真主安拉的启示,伊斯兰教这个一神教信仰才在阿拉伯半岛上产生。穆罕默德早年在麦加城里的传教是非常失败的,信仰多神教的麦加阿拉伯人把穆罕默德视为疯子,对他百般欺辱。穆罕默德的信徒穆斯林们甚至需要到埃塞俄比亚的基督徒那里去避难。穆罕默德此时的境遇和当年的耶稣非常类似,但是公平地说,穆罕默德远没有被迫害到耶稣那样的程度,至少他没有被钉上十字架。在麦加受到排挤以后,穆罕默德不得不搬到麦地那城,重新开始传教。他在麦地那的运气好很多,很快他的信徒越来越多,多到可以帮他报复当年欺负他的麦加人。从此,麦加人的商队在沙漠里经常遭到穆斯林们的骚扰和袭击。终于,忍无可忍的麦加派出军队进攻麦地那,试图剿灭穆罕默德和穆斯林。麦地那城中的犹太人站在了麦加阿拉伯人一边,试图里应外合拿下麦地那城。可惜,麦地那城防坚固,麦加人最终无功而返。麦加人撤走以后,城里的犹太人立刻遭到穆罕默德的清算。这应该是穆斯林与犹太人最早的仇恨起源。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兵强马壮后的穆罕默德开始反攻当年不欢迎自己的麦加城,以及其他地区的多神教阿拉伯人。在这场征战中,穆罕默德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该讨伐身边的不信道者,让他们感觉到你们的严厉。你们知道安拉和正义者在一起!”(《古兰经》9:123:Oyouwhobelieve,fightthoseoftheunbelieversnearyouandletthemseehowharshyoucanbe.KnowthatAllahiswiththerighteous!)这句话被视为圣战宣言,后人将其理解为穆斯林应该对所有不信安拉的人开战。但根据穆罕默德说这话的时间判断,穆罕默德最初的圣战并不是针对其他民族,而是针对自己民族里面不信教的人。《古兰经》中这样的狠话比比皆是,比如:“先知啊,你应该讨伐和惩罚不信道者和假信道者。他们的归宿是烈火,那是多么残酷的结局!”(《古兰经》9:73:OProphet,fight(Jihad)theunbelieversandthehypocritesandbesternwiththem.TheirabodeisHell,andwhataterriblefate!)这里所用的Jihad一词,是今天极端伊斯兰主义的代名词,也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今天西方社会普遍认为Jihadism是人类目前最大的威胁。但是,Jihad是否真的应该理解成“圣战”,今天尚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Jihad并不等同于战争,Jihad本意为奋斗、斗争,而斗争的方式有“用心、用舌、用手、用剑”四种。但不论《古兰经》本意如何,其用词的模糊给了后人很大的发挥空间。在善良的人们手中,《古兰经》自然会被尽量解读成好意。但是,一旦Jihad这个概念被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利用,则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比如,穆斯林的圣战的动机,似乎最初只是因为穆罕默德要去报复曾经欺辱了自己的多神教阿拉伯人,并非针对其他所有的异教徒。只不过在穆罕默德的时代穆斯林还没有开始走出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也并没有说清楚圣战的范围,于是圣战的用意被后来人无限扩大了。后来的穆斯林们在很多时候的确是忘记了“用心、用舌”的斗争方式,而选择了“一手《古兰经》,一手宝剑”的直接暴力征服。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高烧而死。穆罕默德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于是各个阿拉伯部落相继推举了四位“哈里发”。哈里发具有穆罕默德生前除了先知以外的一切地位。这四位哈里发中,前三位与穆罕默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第二位哈里发奥马尔甚至一开始还是穆罕默德的反对者。只有最后一位哈里发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以及女婿(穆罕默德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堂弟)。于是对于这四位哈里发的地位有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这四位哈里发都是穆罕默德的正统接班人,而这四哈里发时期又叫做“正统哈里发”(Rashidun)时期。持这种意见的人就是今天的逊尼派穆斯林。而另一派意见认为,四位哈里发中只有最后一位阿里,也就是穆罕默德的亲人具有正统地位,并且也只有阿里的后代能够继任哈里发,这是因为阿里的后代也就是穆罕默德的后代。持这一派意见的人也就是今天的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从公元7世纪开始,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其实不光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内部的教派斗争也很尖锐。罗马和拜占庭之间的教理争执是拜占庭对伊斯兰世界节节败退的原因之一。在后来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拜占庭以及它的宗教继承者俄罗斯,多次向罗马教廷求援,希望一同抵御来自比如突厥人、蒙古人的进攻,但是多数时候这一请求都被罗马拒绝,而理由就是东正教是异端邪说。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君士坦丁堡甚至被十字军攻灭,这真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污点。(拜占庭帝国在这次被灭国后很快复国。)穆罕默德死去的时候,穆斯林已经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后来的四位正统哈里发不遗余力地执行了穆罕默德的圣战目标,在穆罕默德死后随即开始了对萨珊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进攻。在彻底摧毁萨珊帝国的同时,四个哈里发相继占领了东罗马帝国在亚洲的领土叙利亚,在北非的领土埃及,以及高加索和塞浦路斯。直到今天,塞浦路斯的宗教和种族冲突仍然严重。东罗马帝国对于穆斯林的进攻基本无还手之力,尤其是失去了叙利亚和埃及这些富庶的地区,更加使帝国的财力与粮食资源几近枯竭,对阿拉伯人的进攻更加束手无策。皇帝希拉克略黯然离开叙利亚的战场,回到君士坦丁堡。在离开前,希拉克略伤感地说:“叙利亚,愿和平降临于你!对敌人来说,这是多么好的一片土地!”从穆罕默德到正统哈里发到倭马亚王朝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在征服东罗马帝国北非行省的过程中,穆斯林们曾经一度向北非行省索要了大量赎金,之后撤走。进攻、围城、索要赎金、撤走,然后再次进攻,成为后来穆斯林对很多地区进攻的常态。这一举动让人不得不质疑圣战的真实目的:既然是圣战,又为何能被金钱赎买?四哈里发之后,逊尼派倭马亚家族采用种种手段掌握了阿拉伯帝国的大权。来自麦加的倭马亚家族从一开始就是穆罕默德的反对者。虽然他们当中的奥斯曼当了第三任正统哈里发,但其家族的其他成员对于穆罕默德及其亲属有多少尊敬很难说。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在穆斯林攻下叙利亚以后当上了大马士革总督,并且长期觊觎哈里发之位。终于,在最后一个正统哈里发阿里被刺身亡后,穆阿维叶逼迫新的哈里发候选人下台,自己当上了哈里发,定都在叙利亚的老巢大马士革,并宣布由其子继任自己的哈里发之位。从此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世袭制的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朝自然遭到了所有什叶派的反对,在倭马亚王朝的早期,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倭马亚王朝的战斗从未停止。什叶派甚至推举了自己的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分庭抗礼。这场斗争在什叶派看来,当是穆罕默德的忠实追随者与篡位者之间的斗争。穆斯林两派之间的斗争,给了焦头烂额的东罗马帝国一些少有的喘息之机。倭马亚王朝的阿拉伯帝国继续对外扩张。穆阿维叶的军队迅速在北非西进,并且为了方便日后对意大利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其他地方的进攻,穆阿维叶建立了新城凯鲁万,位于今天突尼斯境内。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向意大利的很多次进攻都是从凯鲁万策划并且发动的。也许是受到了当年迦太基英雄汉尼拔的启发,在进攻完北非以后,穆阿维叶的军队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入侵了当时还是由西哥特人占领的西班牙。西哥特人原本也是蛮勇的民族,他们的领袖阿拉里克曾经攻占了世界中心罗马城,在城中大肆掠夺。但是在公元7世纪,曾经的蛮族哥特人也不是新兴伊斯兰世界的对手。很快,西班牙沦陷,穆斯林们试图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国。当时的法国也是由当年的蛮族法兰克人占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率军击溃了穆斯林的进攻,遏制了伊斯兰世界对欧洲的进一步进攻。有人认为,查理的胜利确保了基督教文明的存在,若没有查理,可能整个欧洲都变成伊斯兰世界了。挡住穆斯林军队的比利牛斯山脉如今在其深处,有一个理论物理中心CentrodeCienciasdeBenasquePedroPascual,此处召开过很多国际性的物理学会议。穆斯林只是一个宗教概念,进攻西班牙和法国的穆斯林并不都是阿拉伯人,绝大部分其实是阿拉伯人进攻北非时新加入伊斯兰教的北非柏柏尔人(英文和拉丁文barbarian)。柏柏尔人虽然愿意加入到“一手古兰经,一手宝剑”的圣战队伍,但他们对于阿拉伯人却并不服气。因为虽然同样是穆斯林,阿拉伯帝国内部却有了老穆斯林和新穆斯林之分。新征服土地的总督,必须要由大马士革派出的阿拉伯穆斯林担任,而不能由新占领地区的新穆斯林,也不能由在扩张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柏柏尔人担任。不仅如此,北非的新穆斯林在税收等问题上也受到了老穆斯林的不公正待遇。这种新老穆斯林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公元739年爆发。北非的柏柏尔人发动了大规模叛乱,叛乱两年以后才被平定。对于阿拉伯人而言,圣战是为了征服异教徒。那么征服异教徒的首都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则自然成为了圣战成功的标志。穆斯林进攻罗马的计划因为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脚下的失败而不得不告一段落(此后伊斯兰世界只是从地中海上骚扰罗马),而君士坦丁堡则是近在眼前的目标。在倭马亚王朝期间,阿拉伯帝国一共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每次进攻都发动了数倍于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并且每次都是海陆并进。但是安拉的子民们并没有太好的运气:陆军的进攻在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防面前无能为力,而穆斯林的海军则更加不是拜占庭海军的对手。海战中的希腊火拜占庭海军拥有一种叫“希腊火”的绝密武器,应该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远距离大规模杀伤性火器,其具体做法已经失传。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希腊火为拜占庭帝国坚持抗战和直到最后反击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因为希腊火的存在,穆斯林的海军一直不能攻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君士坦丁堡的海上运输线一直保持畅通,所以就算是围城,阿拉伯军队也不能比君士坦丁堡坚持得更久。倭马亚王朝对于君士坦丁堡的企图最终失败了
本文标题:沙漠帝国的兴衰(上)其兴也勃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1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