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A.威慑性、实效性B.制度性、强制性C.等级性、仪式性D.规范性、持久性【答案解析】B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变礼易乐者为不从”、“革制度衣服者为畔”。这体现出西周礼乐制制度性的特点,“不从者君流”、“畔者君讨”又体现出西周礼乐制强制性的特点。故选:B25.《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A.抑制商贾发展B.提倡粮食节俭C.严禁商品流通D.稳定酒类物价【答案解析】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秦朝“禁止百姓酿酒”。秦国的酒政,有两点,即:禁止百姓酿酒,对酒实行高价重税。其目的是用经济的手段和严历的法律抑制酒的生产和消费,鼓励百姓多种粮食;另一方面,通过重税高价,国家也可以获得巨额的收入。故选:A26.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即可说明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成了团结协作和自强精神.故选:C27.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论者意在A.说明皇权加强了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答案解析】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28.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答案解析】A解析:唐代时夜市时间受到限制“京夜市宜令禁断”,宋代打破夜市时间的限制“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其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先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政府调整管理方式。故选:A29.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这里的“叛乱”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指的是代表地主阶级晚晴士大夫曾国藩等人,“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指的太平天国运动实行《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正确。30.据统计,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年(1840-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16%。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B.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C.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D.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答案解析】C解析:依据材料中时间1840-1894年,以及材料中“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16%”根据图表可知1865-1894年间中国对外粮食贸易显著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国商品入侵,中国经济作物外销国外市场,导致国内粮食价格上涨,故C项正确。31.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答案解析】A根据“咸丰元年(1851年)”不难判断出是“太平天国运动”,江苏、安徽两省是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致使所到之地社会动乱、人口外流。故选:A32.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答案解析】D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一次迁移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第二次迁移是因为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第三次迁移是因为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表述均正确。第四次迁移是从南京到台湾,是国民党败退,掠走大量文物造成。故选:D33、《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A.北洋军阀政府勒索敲诈资本主义企业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答案解析】C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交20万元后释放、交67万元后释放三个事例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的确是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故选:C34、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答案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总理衙门是专门负责外洋事务的机构;材料中晚清时期的国史馆对于出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看出传统的中华夷狄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其本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D项正确。A、B两项属于对现象的描述;C项说法错误。故选:D35.于成龙被康熙御赐为“天下第一廉吏”,顺治十八年(1661年),前往边荒的广西罗城任县令,与百姓同甘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百姓怜于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于购买盐米。于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依据《周官》中关于廉吏的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辩等六条原则。此举应称:A.廉政B.廉善C.廉法D.廉辩【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与百姓同甘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百姓怜于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于购买盐米”的信息说明于成龙通过减少进餐来廉洁,属于廉洁的方法,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意。40.(25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而后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摘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材料二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简表阶段时期欧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特点雏形出现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期开辟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进行殖民掠夺,扩张殖民地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大机器生产和蒸汽时代,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阶段最终形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当今全球化二战后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等等——根据《百度百科•世界市场》整理而成材料三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摘自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7分)(2)与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与表中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最后阶段有哪些显著变化。(12分)(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6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宋代”可知经济特征最重要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原因”材料一中“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可以看出用于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是用于贵族或社会上层消费的奢侈品,并非用于民间生产或商业。(2)注意回答时要体现“新特征”主要是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则以欧美为中心,是资本主义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二战后控制世界市场的手段是: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之前的变化是由欧洲主导逐步发展到美国主导;由对外殖民扩张(暴力掠夺)逐步过渡到用经济手段控制为主。(3)从材料中“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共同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等处看出我国希望的模式是: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答案:(1)经济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分)。理由:用于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是用于贵族或社会上层消费的奢侈品,并非用于民间生产或商业。(4分)(2)新特征:丝绸之路是以东方(中国)为中心(2分);世界市场以欧美为中心(2分),侵略扩张(2分),把各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变化:由欧洲主导逐步发展到美国主导(2分);由对外殖民扩张(暴力掠夺)逐步过渡到用经济手段控制为主。(2分)(3)特点: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2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分),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2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评述型试题,以“关于宋代观点”的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本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首先归纳材料的观点,然后迁移所学知识、选取论据进行论证。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6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
本文标题: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2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