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流行病学试题一三、名词解释1、epidemiology2、患病率3、PYLL4、DALY5、epidemic6、描述性研究7、现况研究8、Census9、生态学谬误10、暴露(exposure)11、cohortstudy12、危险因素(riskfactor)13、SMR14、观察终点(end-point)15、AR%四、论述题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不同点比较。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点。10、简述RR与OR的含义及其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三、名词解释1、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3、PYLL:潜在减寿年数,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4、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5、epidemic: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6、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它既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7、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8、Census: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9、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10、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11、cohortstudy: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2、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13、SMR:标准化死亡比,即用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人数用总人口率算出的期望发病或死亡数字求标化比。14、观察终点(end-point):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15、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四、论述题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2、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不同点比较。发病率患病率定义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新旧病例之和分母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被观察人数数值理论上发病率可以大于1小于等于1应用常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发病率升高③病例迁入;④健康者迁出;⑤诊断水平提高;⑥报告率提高;⑦未治愈者寿命延长;⑧易感者迁入。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发病率下降;③病例迁出;④健康者迁入;⑤治愈率提高;⑥病死率提高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答:⑴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导致疾病年龄分布差异、免疫水平、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⑵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2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答:依据有: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答:⑴原因: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⑵间隔长短取决于:①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④取决于病原体变异的速度。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答:⑴目的:①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⑵特点:①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②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③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④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果联系。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答:⑴产生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方法;③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④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⑥调查偏倚;⑦测量误差。⑵偏倚的控制:①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②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③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④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⑤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⑥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点。答:⑴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⑵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组、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能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10、简述RR与OR的含义及其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RROR含义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更具有斌饮血意义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意义①E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Ē的多少倍②RR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①E与Ē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②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流行病学试题二三、名词解释1、病例对照研究10、类实验2、over-matching11、screening3、OR12、金标准4、分层分析13、灵敏度5、AF14、特异度6、实验流行病学15、似然比7、Hawthorneeffect16、约登指数8、双盲17、ROC9、RCT四、论述题1、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3、试述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各自的相对优点。4、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5、试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与其局限性。6、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为什么?7、试述预测值同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8、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什么?三、名词解释1、病例对照研究:选定一组欲研究疾病的病例和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与该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或特征的有无、频度或剂量水平,以检验其与疾病的关系。2、over-matching: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3、OR: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OR,是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含义是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4、分层分析:是把研究人群根据某些特征或因素分为不同层,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用以分层的因素是可能的混杂因素,通过分层可以控制该因素的混杂作用。5、AF:归因分值,是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的指标,反映了人群中随机抽取一个病例,可能因研究的暴露引起的概率。6、实验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因在研究中施加了认为的干预因素,又称“干预性研究”。7、Hawthorneeffect:霍桑效应,是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常常是有利的影响)。研究对象知晓研究工作的内容,常常会影响他们的行为。8、双盲:指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9、RCT: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各组的平行对照试验称为随机对照试验。10、类实验:在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11、screening: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12、金标准: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13、灵敏度: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14、特异度: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15、似然比: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3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该指标全面反映了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计算只涉及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16、约登指数:即正确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17、ROC: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用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作图得出的曲线,可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四、论述题1、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有:①观察法;②设立对照:患病与否分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因”,回顾性研究;④不能验证病因。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①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②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施;③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
本文标题:流行病学五套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5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