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第一章概论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解)(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端。凯恩斯的《通论》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出现“滞胀”,即经济增长停滞(产出不变)、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时上升)。(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注意】微观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2.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知识点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会造成市场失灵,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链接】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也会造成市场失灵,也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一)公共物品1.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志)(解释:某个人无法阻止他人去同时利用路灯,此即非排他性。某个人利用路灯也并不影响他人利用路灯,你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此即非竞争性。)2.例子:国防、广播电视、灯塔、警察、道路等3.政府干预方式: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解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可以进行消费,因此公共物品就没有价格,生产者也就不愿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二)外部性1.定义: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简单理解为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2.分类:3.政府干预:针对外部性会造成资源配置失当,政府可采取多种方案,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1)征税(针对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由政府向引起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即把引起外部不经济的外部成本转给引起这件事的生产者。此时,污染就成为生产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与社会成本相等。补贴(针对生产的外部经济):由政府向引起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补贴。即把引起外部经济的外部收益转给引起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此时,外部收益就成为生产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与社会收益相等。(2)企业合并:通过将外部经济的企业与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方式(3)明确产权(4)政府直接管制(三)不完全竞争1.定义: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至少存在一个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补充】不完全竞争包括完全垄断、寡头竞争、垄断竞争2.主要表现:市场垄断。3.政府干预方式:(1)主要措施: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①政府管制:一类是经济管制,主要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另一类是社会管制,这类管制是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②反托拉斯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2)其他措施: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四)不完全信息1.影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从而造成市场的无效率。2.表现:(1)逆向选择:消费者无法对每一商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判断,只能对商品的“平均质量”作出估计,并以此作为付费的依据,高于平均质量的商品由于消费者付费低则会退出市场。(2)道德风险: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为难以被对方所察知,则一方有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的选择。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3.政府干预方式:政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控,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知识点三、政府干预的主要阶段(了解)1.“夜警政府”阶段:崇尚市场机制,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作用范围小。2.“全能政府”阶段: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作用范围广。3.“有效政府”阶段:市场机制作用是基础,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产生时才进行干预和矫正。政府主要职能: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二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实施宏观调控;四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知识点四、总供给和总需求(掌握)(一)总供给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表示形态价值形态:价值量总和,物质形态:物质总量。决定因素(1)劳动力;(2)生产性资本存量;(3)技术。生产函数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y=f(N,K)。y=总产出,N=全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全社会的资本存量。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二)总需求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反映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是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不等于社会需要)。2.构成:(1)消费需求:C: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2)投资需求:I: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3)政府需求:G: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4)国外需求:NX: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总需求Y=C+I+G+NX。知识点五、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知识点六、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一)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即GDP=C+I+G+(X-M)。(二)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知识点七、储蓄与投资恒等式(熟悉)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参与部门消费者、厂商消费者、厂商、政府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支出角度y=C+Iy=C+I+Gy=C+I+G+(X-M)收入角度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y=C+S+T(T:总税收-转移支付,表示政府的净收入)y=C+S+T+Kr(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公式C+I=y=C+S即I=SC+I+G=y=C+S+T即I=S+(T-G)C+I+G+(X—M)=y=C+S+T+Kr即I=S+(T-G)+(M-X+Kr)结论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政府储蓄=T-G,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恒等。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恒等。【结论】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知识点八、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知识点九、物价稳定1.物价稳定概念: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即通过价格指数反映物价水平)2.通货膨胀的表现:(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2)本质是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通货)与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3)本质是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3.价格指数分类: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知识点十、充分就业1.定义:充分就业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注意】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不排除像摩擦失业、自愿失业这样的情形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2.常见的失业情形:(1)摩擦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2)自愿失业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3)非自愿失业是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空缺。(5)周期性失业是因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3.目标: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标。知识点十一、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指经济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要能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即达到一个适应国情的适度增长率。2.经济增长的指标: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3.目前我国追求的是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高效增长,而不是简单的高速增长。知识点十二、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较大国际收支赤字,又无较大国际收支盈余。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知识点一、财政收入—税收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税收:地位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种类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不包括权威性)调节方式1.宏观税率确定:宏观税率是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因此,提高宏观税率,民间收入减少,经济收缩。2.税负分配:(1)政府部门进行: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2)市场活动进行: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相同,是税负的再分配。3.税收优惠: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4.税收处罚:罚款、征收滞纳金等知识点二、财政收入—公债分类(1)中央债和地方债(2)短期(小于1)、中期(1-5)、长期(大于5)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特点运用信用方式筹资调节作用(1)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2)发行公债能产生“挤出效应”。(解释:民间资金减少,利率上升,从而私人投资减少,抵消了扩张)知识点三、财政收入—非税收入1.内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1)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府和所属单位利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政府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置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等;(3)政府基金: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款项,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4)行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2.收支两条线: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知识点四、财政支出知识点五、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补充】自动稳定器:转移性支出和累进的所得税制度的结合。原理:经济运行过热,个人和企业收入会增加,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自动下降(因为转移支出有一定标准,比如800的贫困线以下),同样达到累进税率的标准的就会多,就会多交税;这样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就下降,抑制了消费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反之类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含义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特点(1)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2)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1)不存在交换的问题。(2)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分类(1)社会消费性支出:各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1)社会保障支出(2)财政补贴支出(2)政府投资性支出: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3)捐赠支出(4)债务利息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对生产流通的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社会总需求增长,市场价格水
本文标题:知识点-宏观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7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