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1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摘要】古代园林发展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古代园林艺术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与指导思想都为现代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教案。研究本土的古典园林史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民族国家的风土文化,为设计出更具地方风格特色的景观作品提供重要的文化基石保证。本文以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依据阐述了在经济基础不断变化中作为上层建筑和文化载体的园林景观是如何演变发展的。通过以下三部分来进行阐述:一、前言阐述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之间的关系。二、分阶段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三、介绍古典园林如何过渡到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演变史一、前言纵观世界园林历史,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四个阶段。原始文明的园林处于萌芽阶段,观赏种植不分且归部落所共享,主观是为了祭拜和解决温饱的问题。到了农业文明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和封建制的确立决定了园林直接归统治者与少数贵族2富贾所有,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流文化的国家,中国古典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园林史。近代历史原因中国园林没经过大工业文明直接进入现代文明,这时中、西方园林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所以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深具本国文化内涵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个是引进西方造园理论与现代景观概念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都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奇百态,剖开各种现象从共性上来看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形成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两者间不仅有个性同时也具有共性的,是可以被吸收、学习、继承发展的关系。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演变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处在原始文明后期和历经整个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初期这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安居亚洲东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等原因,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状态下,故而能在稳固中前进变化,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通常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萌芽期2、生成期3、发展期4、全盛期5、成熟期。[1]3(一)萌芽阶段——夏商周我国古代第一个奴隶社会国家夏朝,农业、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为营造园林活动提供了物质、技术上的条件,因此夏朝开始出现宫殿建筑的雏形——建造于台地上的围合建筑,而殿前有前庭植满观赏花草观察天气。经过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到商朝真正意义上的“囿”出现了,为了方便打猎训练,用墙垣围筑起来的自然地块。到周朝“囿”的内容扩展到在圈地内种植花果树,其间豢养剩余的禽兽,逐渐由为生存狩猎圈养禽兽到为娱乐观赏豢养禽兽的转变。中国古代园林的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台是“囿”中较早的建筑物。上古时代人们敬畏自然现象,认为可以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神启,于是人们模拟山岳的样子,堆石夯土,“台”便产生了。登台即可敬天通神,又可极目四面八方,尤其在观猎时,便于指挥捕猎。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起“囿”,“苑”这种形式的园林更具观赏娱乐性、规模性和完整性。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竞相称霸的同时大兴土木,夸耀宫室的宏伟。这个时期,由原来单个狩猎通神和娱乐的囿、台发展到城外某地建苑,苑中筑囿造台,台上再造华丽的楼阁。台苑是“囿”向“苑”发展的建筑标志。这一时期的园林可以称为田猎型自然山水园林。[1](二)生成时期——秦汉由分封采邑制转化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4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各国建筑的宫苑初步奠定了“苑”的形制,到秦统一六国,包容并继承了六国灿烂文化,“苑”的规模布局与造型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壮丽、豪放为其主要特征。汉代上林苑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土山的记录,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意识开始有效的在造园活动上发挥作用。秦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制的国家,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使得财富迅速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这也使得园林私有化成为可能。但是秦代滥用民力财力,私家苑囿未见端倪,两汉时期私家苑囿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包括王侯官僚、富商巨贾、文人隐士的宅园。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初期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苑囿形制较自然,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宫苑建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可以称之为宫苑型自然山水园林。[1]西汉中期后受文人影响,布景题名开始出现诗情画意。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步推崇山水林木,园林趋向小型化,皇亲国戚、将相豪门、富贾巨商、文人隐士也相继投资园林,标志着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兴起。(三)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东汉后期多年的持续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在漫长的动乱分裂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局面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了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开始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思潮探索人生真谛,由于思想的解放而带来的人性的觉醒,便成为了这个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社会的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因而滋长及时5行乐的思想直接导致了行动上多极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崇尚隐逸、归隐田园、皈依山门、寄情山水等都是当时人们面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应。大自然自秦代以来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个广阔无垠奇妙无比的生活环境和审美对象呈现在人们眼前,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加,于是有关于自然山水的艺术领域大为开拓。山水诗、画大量涌现,追求的是自然恬淡情景交融的风格,从而也促进了园林的大开发,山水园林和山水风景区的发展尤为显著,尤其佛道教在开发风景名胜上功不可没。魏晋六朝的社会背景注定了思想、文化、艺术活动的活跃,这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潮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单纯摹仿自然进而适当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探索。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等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功能。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一大批饶有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涌现,集中的代表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可以称为田园型山水园林[1],开山水写意园林的先河。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寺观园林也随之遍地开花,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也像寺观建筑一样不要求绝对的宗教化,而是受园林艺术的侵润更多的追求赏心悦目。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6从此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鼎立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从此园林的规划由粗放方式转变为细致精密的设计,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奠定了中国山水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1](四)全盛时期——唐宋历史发展到了唐宋可以说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中国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受繁荣文化大背景的影响。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科举制的发展极大的调动了文人士流的创造性。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即写意山水园林在文人士流的作用下开始出现。唐代山水画也开始影响造园艺术,使得诗文、绘画、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互相渗透,园林艺术开始呈现诗情画意。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完全成熟。花木栽培技术有很大进步,能够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科技、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都为传统的封建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唐到北宋时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化阶段,作为传统文化主题的儒、道、佛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与汉唐相比两宋人士的宇宙观缩小了,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纵深的内在发掘,表现的精微细腻程度是汉唐所无法达到的,但是宋7代又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隋唐鼎盛之后的衰落之始,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使得宋代长期处于一个城市经济虽高度繁荣却国破家亡忧患意识的困扰中。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滋长了人苟且安生沉湎享乐的心理,终于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奢靡病态的繁华,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下,上自帝王下支富豪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造诣之高无不远迈前代。宋代的科举制度更为完善,重文轻武的制度使知识分子徒增,成为科技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使民间士流园林更进一步人文化,又掀起文人园林的高潮,因而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唐代更为精致,使写意山水园林向更高水平迈进,到宋代已经达到诗、画、园三位一体的艺术境界[1],异乎寻常地出现了写意山水园林的新阶段。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在规模的宏大上而且反应在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所谓皇家气派是指园林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给予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标志着皇权的神圣独尊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繁荣。皇家园林还吸取各家所长,呈现出文人化风格的倾向。私家园林的艺术性得到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小品的细致处理。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已经参与经营园林,到宋代佛道儒三家思想得以合流融汇于知识分子的造园思想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文人园林观。促成了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作为一种活动推动整个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全面写意化。8(五)成熟时期——元明清元朝统一全国后,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商品生产逐渐兴盛,元大都成为当时的著名经济中心之一。明代一些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虽然封建统治和中央集权仍处在“超稳定”状态,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毕竟对社会生活造成某些影响,像陕西晋商、徽州徽商经商所形成的帮伙在全国范围内声势之大分布之广独步于当时。经济实力的急剧膨胀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起宋代大为提高,以商人为主的市民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对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的转变发生了明显的影响。于是,宋代产生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到明初加快了发展步伐,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兴盛起来。市民文化的兴起必然会影响到民间的造园艺术,给园林带来某种前所未有的变异,市民的生活要求和审美情趣在园林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明显的反映,由浓郁的文人风格向世俗化演变的倾向。明初绝对集权的专制统治需要更严格的封建秩序和礼法制度,由宋代理学转化为明代理学的新儒学更强化上下等级之分,社会状态相较于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状态已经不复存在,但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文化的勃兴则又要求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知识界出现一股浪漫主义思潮,追求个性的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也必然会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这种情况促成了私家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把园林发展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在文化最发达地区的江南,各个山水画派相继崛起,画面构图讲究题词落款,把绘画、诗文和书法三者融为一体,文人造园更为普遍,甚至个别成为专业的造园9家。造园工匠中更是涌现了一大批技术、涵养极高的造园家。在全国范围内,市民艺术渗透园林艺术,不同的市民文化、风俗习惯逐渐形成明显的地方风格。民间造园活动的广泛普及结合各地的人文风土,使得民间的私家园林呈现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的局面。其中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造园活动最兴盛,园林的地方风格最突出。北京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后人文荟萃,在引进江南园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北方风格。岭南地区受江南、江北园林艺术影响,但由于特殊的气候物产,地处海疆,早得外域园林艺术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他地区的园林受到三大地方园林风格的影响,又出现各种亚风格。不同的地方风格蕴涵于园林总体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意识之中,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各地园林风格特点,标志着中国园林的完全成熟。有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的理论著作刊行于世标志着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但乾隆以后造园理论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技艺始终停留在匠师的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8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