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吉林省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战略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吉林省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战略思考姓名:张学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李诚固20080401吉林省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战略思考作者:张学良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郭卉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经济适应性研究2009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发展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加速期,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需求也日益扩大,因此对现有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否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研究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本文运用理论研究、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经济发展的适应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概念、功能出发,揭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协调发展、供需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界定了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经济适应性的内涵,并进一步总结适应机制;根据经济适应性内涵的三个方面,本文建立协调发展评价、潜在均衡评价、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DEA等方法,建立以协调发展指数、潜在均衡指数、资源配置效率指数为输出结果的评价模型,全面反映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运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我国副省级以上的19个城市200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得到各个城市适应性评价指数和排序,并提出增强适应程度必须从适应性内涵的三个方面努力,实现协调发展、供需均衡、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简而言之,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回答了“何谓适应”、“如何适应”、“如何评价适应”等问题,为实现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和评价依据;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对我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经济适应性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为提高适应性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2.学位论文畅向丽甘肃综合交通运输及其结构优化研究2009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主要载体,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从甘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看,原材料工业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1978~2007年间,运输各指标普遍与GDP指数、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工业增加值指数和人均GDP指数存在正的相关性,其中,生产总值与货运量的相关系数为0.87,与货运周转量的相关系数为0.99,与客运量相关系数为0.96,与客运周转量的相关系数为0.98,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说明综合运输与经济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经济与货运周转量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与客运周转量的相关系数,说明货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稍高于客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经济与铁路货运周转量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与公路货运周转量的相关系数,说明铁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较大。br 甘肃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991~2007年间,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对货运量的弹性系数为2.83,即货运量每增加1个单位,经济总量同方向增长2.83个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对客运量的弹性系数为1.90。br 虽然甘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2003年以后进入快速完善时期,但是,受甘肃经济总量和发展相对缓慢的制约,甘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发展总体水平与结构等诸多方面与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的现代化运输体系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甘肃是国内少有的地形狭长的省份之一,且位于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亟需发展和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br 基于此,本文针对甘肃综合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并主要从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政策设计三条路径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具体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相关理论,如区域经济学中与运输成本和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相关的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增长轴理论、运输通道理论、城市交通走廊理论、运输经济区划理论等,运输经济学中的可持续运输政策等理论,然后对甘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甘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布局及重点和甘肃综合交通运输需求规模与结构进行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成本效益、甘肃区域资源、产业、人口分布及经济结构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效益影响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论述,进而对甘肃综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国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布局方向,对甘肃综合交通运输需求规模与结构展开分析,提出了甘肃综合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思路、原则、重点和政策措施,从而为未来甘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结构优化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政策借鉴。3.期刊论文李兆强.于定勇.张鹏.马建军.LIZhao-qiang.YUDing-yong.ZhangPeng.MaJian-jun青岛市公路网现状及适应性评价-交通标准化2008,(11)通过分析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及公路网现状,选取网等级等五种能综合反映公路网技术等级的指标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公路网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青岛市公路网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为青岛市公路网的建设提供参考.4.期刊论文周家中.ZHOUJia-zhong基于3E原则的综合交通运输的重新解读-交通企业管理2010,25(4)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阶段适应性以及随目标优化调整的过程.因此,对综合交通运输的解读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适应当前交通运输发展水平阶段的过程.5.学位论文彭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2006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由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网络设备、载运工具、客货流和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是支持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系统。建立在五种运输方式运输系统基础上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依据运输发展需要和运输生产过程组织的特点逐步形成的,它强调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立足于国家对运输资源在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立足于完善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服务,立足于各运输方式间旅客运输实现“零距离换乘”,货物运输实现“无缝中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系统运行支撑体系之一的交通运输系统也日益错综复杂,其突出表现是运输需求更加瞬息万变,运输市场的供给需求矛盾更加激烈,运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容量大大扩展,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能力提高的同时,又付出了大量的投资和代价,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加剧,运输资源占有越来越庞大,系统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同时受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建设满足需要和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是交通运输部门和顾客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无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构建、发展及相关问题,已成为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重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可分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本文全篇是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性研究,目的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经济学原理、交通运输工程学方法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审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和发展,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本文在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若干专题进行研究。首先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界定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及演化,阐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关系,研究比较了不同运输方式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并对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第二,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关系,从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论述综合交通运输资源的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理论;研究了运输通道形成发展及特征。第三,对综合交通运输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一般特性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论述了传统的客货运输量预测方法、综合运输网络规划的运量预测模型及参数标定方法,提出了运输通道综合运输运量预测的MD模型及应用方法。第四,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系统结构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货物运输结构配置模型和客运结构配置模型。第五,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特性、系统结构及功能、以及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协调发展理论;建立了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模型。最后,运用本文提出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郑州至西安段)综合交通运输需求,以及西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6.学位论文陈祖强广州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及评价方法研究2010经济区域内的公路运输站场群体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技术系统,站场选址涉及到很多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因此必须对站场备选地址进行综合权衡。本文运用交通运输工程和系统规划的思想,结合广州城市规划布局和广州目前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选址布局情况,对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的选址布局规划的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广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广州经济发展、城市道路、商圈分布、货运系统战场分类以及目前布局规划现状。其次,介绍了一般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相关概念、选址模型和程序,布局规划的基本原则、评价原则和方法。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收集数据资料,针对广州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特点,建立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适应性、协调性、经济性、方便性、社会性等5个方面10个指标站场规模适应性,站场的发展余地,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性,与货物集散地的协调性,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协调性,利用原有站场资源的经济性,营运车辆进出站方便性,站场功能的全面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然后采用多次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广州目前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选址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展望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选址要和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发展。关键词: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布局;综合评价7.会议论文王元庆.王延娟.原永静.曾奕林西安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分析200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拥堵日益突出,如何改善两安市交通现状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从解决西安市交通问题分析着手,在西安市城市交通资源分析基础上,指出西安城市交通必须走公交优先的发展道路。通过对普通公交、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特点分析,明确了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定位。分析了西安市实施快速公交系统的必要性、优点、近期方案及实施效果,得出结论:西安市目前实施快速公交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与很强的针对性。最后对快速公交的实施提出建议。8.学位论文徐燕咸宁市公路网规划的综合评价研究2009公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灵活、机动、提供“门到门”服务的特点,为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不能比及,是客货运输必不可少的集散方式。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公路系统,公路总里程已达19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万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4329万辆。据交通部统计数字显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0%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5万公里。形成“首都直达省会、省会彼此畅通、省会通达地市、连接重要县市”的高速交通网络,实现“400至500公里当日往返,800至1000公里当日到达”的交通目标。只有先期做好公路网规划工作,
本文标题:吉林省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战略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