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1第一高级中学2014年秋学期期初考试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至及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这里的“形式合理性”主要是指A.结束七国混战,实现军事上的统一B.以皇权为中心,三公既配合又牵制C.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D.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了皇权至上2.魏千志在《明清史概论》中写道:“四乡村保,相距120里,所在聚而成集,奇日、偶日各异。其期趁集者,多逾千人,少亦数百。”这描述了A.草市的经营情况B.夜市的经营情况C.都市的经营情况D.镇市的经营情况3.据《白银资本》统计: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白银,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当时的商品出口总额高于进口总额②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推动着各地经济交流③欧洲经济总量开始超过中国④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①“男女杂座,不以为嫌。”②“大众可座、稳快价廉。”③“吾乘电车非节费,实以取其捷也。”④“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5.“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6.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既体现了普遍的宪政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部宪法①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②体现了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③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④表达了人民民主政体的基本诉求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他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治,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这里的“他”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2A.实行分区选举制度B.成立公民陪审法庭C.推行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9.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A.无产阶级的斗争B.启蒙运动的深入C.工业革命的发展D.选举制度的改革10.右图为在法国取得发明专利的“汽马”。这项发明出现的前提是A.马的驯养与使用B.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C.电的发明与使用D.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11.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中理性节俭是美德;20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学家则提出“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造成这一转变的背景是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行B.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来临C.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D.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12.以下为1913年一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10013.875.5108.1上表中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公有制C.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13.“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其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美国上述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导致美苏从盟友变成对手B.促使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C.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促使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4.从1960—1975年,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由2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仅由169美元上升到260美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由1950年的31%降到1972年的18%。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A.充分利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B.尽快改变美苏两极对峙对抗格局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3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6.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17.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硒化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18.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19.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A.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岸“三通”B.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C.两岸分别成立海基会、海协会D.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20.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21.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4这正反映了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22.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23.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24.福特公司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这表明①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化进程②全球化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③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④全球化带来了失业等问题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盐铁论》载:“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由此可见西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的根本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抑商政策C.打击豪强势力D.防止土地兼并26.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27.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C.危机封建君主统治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28.有人认为“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中有助于说明这一观点的内容有①帝国皇帝拥有创制法律等权力②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③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④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5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9.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漠不关心他人的自私自利行为,仍是十分糟糕的道德表现;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是十分糟糕的。”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实行货币升值②兴办公共工程③保护劳工权利④恢复农业生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0.对下表所反映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有年份19371950196019711972资本主义世界100100100100100美国46.448.531.29.77.6日本6.11.33.212.412.3西欧共同体————26.53029.6——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黄金储备锐减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崩溃③欧共体逐渐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④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31、(14分)“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有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
本文标题: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0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