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淞泽家园八区钢筋方案
淞泽家园八区西二期钢筋工程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根据苏州苏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车坊淞泽家园八区西二期五标段8-22#、8-24#、8-28#、8-29#楼及地下汽车库E2施工图。1.2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5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工程概况2.1钢筋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车坊淞泽家园八区西二期五标段工程,其中22#、29#基础管桩地基,基础底板厚1.5米。地下室二层自行车库,地上二十八层、层高2.900米;24#基础管桩地基,基础底板厚1.3米,地下室二层自行车库,地上二十五层、层高2.900米;28#基础管桩地基,基础底板厚0.9米,地下一层自行车库,地上十八层、层高2.900米,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汽车库为整板基础,底板厚度为0.4米,地下一层,层高为3.2米。本工程剪力墙、框架抗震等级为6度,所用钢筋直径见表1-1。楼号部位类型主筋(Ⅲ)(㎜)箍筋(I)(㎜)22#、29#、24#、28#楼及汽车库整板基础和主体整板基础22#29#底板252524#底板252228#底板20汽车库底板1614主体柱252220181614128圈梁14126悬挑梁2018148梁2520181614121086板1614128墙板1614121082.2施工条件加工场地布置见总平面布置图,相关二级电箱布置到加工场,见临时用电布置图。2.3生活条件项目部提供分项单包工人居住、生活场地,交通由分包方自行负责。3.施工总体安排3.1施工准备3.1.1测量准备:根据平面控制网,在基础垫层上放出剪力墙轴线、柱位置线,底板上钢筋绑扎完后、柱插筋位置用红油漆标注。底板砼浇筑完成,支设竖向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待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钢筋上部标出标高控制点。3.1.2机具准备:钢筋切断机、弯曲机、卷扬机、力矩扳手。3.2施工手续现场所有钢筋工应具备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电气焊工必须具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在有效期内)。3.3材料进场计划材料进场计划随工程进度。3.4审图施工前认真查阅图纸、方案、相关安全质量规范,做到图纸上问题提前与设计联系解决,配筋及施工中重点突出。3.5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培训项目技术部按规定对项目相关部门及分包进行方案、措施交底(包括书面和口头);由分包管理层向其钢筋操作层进行方案、措施交底(包括书面和口头),并由项目技术部和质量部参加。4.主要施工方法4.1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钢筋选用国家大型钢厂的热轧、低碳Ⅰ级、Ⅱ级、Ⅲ级钢筋,严格执行ISO9001:2000质量标准和相关程序文件。4.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先进行翻样,并熟悉规范03G101-1,对于箍筋弯钩平直长度应不小于10d,弯钩角度135度,钢筋加工时要考虑锚固长度及平直长度长应同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框架柱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同一截面处的接头数量不大于50%,且同一根钢筋不设两个接头,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试焊,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施焊,所使用的焊剂均应符合规范规定,框架梁采用闪光对焊及手工埋弧焊接头,接头设置根据使用部位确定,宜设置在受力较小部位,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应大于钢筋直径的10倍,而且不该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施焊人员必须要有合格的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1)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进行钢筋调直,Ⅰ级钢筋冷拉率为4%。由于钢筋冷拉加工区场地有限,钢筋冷拉前长度为27M,钢筋冷拉后长度为28.08M;钢筋冷拉采用两端地锚承力,冷拉滑轮组回程采用承重架,标尺测伸长并记录每根钢筋的冷拉值。(2)钢筋弯曲成型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Ⅰ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2.5d,平直部分长度为3d;Ⅲ级钢筋末端需做90°或135°弯折时,Ⅲ级钢筋弯曲直径为5d。2)箍筋末端的弯钩:Ⅰ级钢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受力钢筋直径或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为箍筋直径10倍,弯钩形式为45°/135°4.3施工方法4.3.1准备及基本方法:(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所有钢筋保护层均采用塑料垫块来保证。(2)墙柱插筋采用定位筋和梯子筋固定。定位筋和梯子筋加工尺寸必须准确,定位筋和梯子筋拆除后要立即清理干净,校正尺寸,偏差较大严禁使用。(3)直径≤12㎜钢筋采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钢筋采用20号铁丝绑扎。铁丝的长度见下表。钢筋直径(㎜)6~810~1214~1618~2022256~815017019022025027010~1219022025027029014~1625027029031018~2029031033022330350253503704.3.2钢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基础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板筋、梁主筋摆放线(位置线与标高线)分别在每层顶板模板四周和梁底模端部标出。柱、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4.3.3钢筋绑扎及安装工艺流程:(1)底板、基础梁钢筋:在垫层上放线、基础底板钢筋标高放线→搭设脚手架→东西向梁上铁放置、绑扎→南北向梁上铁放置、绑扎→东西向板梁钢筋下铁放置、绑扎、南北向板梁下铁放置、绑扎→放置底板垫块→拆除基础梁脚手架→墙板、柱插筋放线→放置墙板、柱插筋并固定→调整墙板、柱钢筋位置。(2)梁与板钢筋绑扎及安装梁筋绑扎采用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板筋绑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楼板保护层为净保护层,受力钢筋在下,分布筋在上。板筋绑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楼板保护层为净保护层,受力钢筋在下,分布筋在上。墙板筋绑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墙板纵向钢筋→绑墙板分布钢筋楼板保护层为净保护层。钢筋安装前施工员应对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操作人员作详细的交底,施工过程中对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随时进行复核,要注意一些较复杂部位钢筋的位置、数量,位置随时进行复核检查,梁、柱节点严禁漏设环箍。对于钢筋安装前应清除施工部位的垃圾、杂物,对于柱插筋的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柱钢筋绑扎前应对根部清理水泥浆水及松动石子,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绑扎,要注意竖筋的垂直度,不得在竖筋倾斜的情况下绑扎,水平筋及箍筋,在柱插筋上口做一个缩小的箍筋,将插筋上部连成一片以防止任意位移及弯曲。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及两端用铁丝扎牢,梁主筋与箍筋的接触点全部用铁丝扎牢,墙板、楼板双向配置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上述非双向配置的钢筋相交点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外,中间可按梅花形如遇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须割断防碍的钢筋时,要按图纸要求留加强筋,必要时应会同监理有关人员进行协商办法,严禁任意拆、移、割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依设计图纸规定执行,并应符合50204-2002规范要求,工程上使用的钢筋不得任意代换,根据实际情况,须调整时,必须由技术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复核后方可实施,并办妥技术核定单。施工时注意事项:1、严格按图纸施工不得任意调换钢筋;2、复核预埋件、预留洞等位置;3、接头调协位置必须规范要求;4、砼浇捣时应派专人进行监控,对可能出现的钢筋偏差进行调整;5、主控项目必须全部合格。5.技术质量保证措施5.1进场钢筋质量标准及验收5.1.1原材方面:(1)进场热轧光圆钢筋必须符合《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的规定;进场热轧带肋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每次进场钢筋必须具有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原材复试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次数必须≥总试验次数的30%。热轧钢筋进场时,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厂别、同一炉罐号、同一牌号、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规格钢筋≤60T可作为一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的钢筋≤30T可作为一批,但每批应≤6个炉号、每炉号含碳量之差应≤0.02%、含锰量之差应≤0.15%。(3)外观检查:进场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直筋每1M弯曲度≤4㎜(4)力学性能试验: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弯曲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5.1.2配料加工方面:(1)配料时在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本方案的前提下要有利于保证加工安装质量,要考虑附加筋。配料相关参数选择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2)成型钢筋形状、尺寸准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末端净空直径≥钢筋直径的2.5倍。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和回弯现象。(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弯起的高度±5箍筋内净尺寸±55.2现场钢筋绑扎安装质量要求5.2.1钢筋绑扎安装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要求。5.2.2基础底板钢筋直径20-25的采用等强度对焊接或机械连接(1级接头),直径小于12采用搭接绑扎,直径14-18的竖向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水平筋采用对焊或电弧焊。接头位置和搭接长度按03G101-1第34页执行。(1)、对焊操作要求Ⅱ级、Ⅲ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只要保证焊缝质量,拉弯时断裂在热影响就较小。因而,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合适的顶段。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2)、搭接焊搭接焊只适用于I、Ⅱ、Ⅲ级钢筋的焊接,其制作要点除注意对钢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处,其余则与帮条焊工艺基本相同。一般单面搭接焊为10d,双面焊为5d。(3)、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电渣压力焊是利用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溶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电渣压力焊施焊接工艺程序:安装焊接钢筋→安装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造渣”工作电压40~50V,“电渣”工作电压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溶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拆卸焊盒→拆除夹具。①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②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放下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③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往焊剂盒满装焊剂。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④接通电源,引弧造渣: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3/4。⑤“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1/4。⑥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⑦卸出焊剂,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
本文标题:淞泽家园八区钢筋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3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