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深圳市罗湖区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深圳市罗湖区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自评报告目录第一部分罗湖区域特点、教育概况与发展历程第二部分罗湖推进教育现代化措施、做法与成果一.党委高度重视教育,政府履责服务教育二.全面落实教育公平,全力实现教育均衡三.科学规划布局结构,合理完善教育体系四.努力改革课程教学,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六.优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创新培养模式七.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凸显“健康促进”特色第三部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区域特色第四部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几点体会第五部分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1第一部分区域特点、发展历程与教育概况罗湖区毗邻香港、位于深圳市中南部,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面积约78平方公里,地域特点“一半山水一半城”;区域人口约130万(其中户籍人口28万,常住人口80万),人口特点“非户籍人口倒挂于户籍人口”。改革开放30年的罗湖,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成就令人瞩目。以2009年度为例,全区实现本区国民生产总值870.23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08亿元,增长10.3%;辖区税收(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代征税)232.27亿元,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34.42亿元,增长1.3%;区级财政总收55.17亿元,增长19.8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02元,增长9.8%。目前,罗湖已成为深圳的金融中心、商业旺区和信息网络服务基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了罗湖教育超速发展,而罗湖教育的超速发展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从而加快了区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现代化的进程。罗湖教育现代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八十年代是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过渡期,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大力引进大中城市优秀人才,兴办学校,不仅教育观念迅速转变,且新校开办城市化程度高,成为全市教育的领头羊;九十年代是城市教育规模发展期,新办学校约占当时学校总数的50%,推广普及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开展双语教育实验,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进入2000年后是教育现代化发展期,区政府在“十五”规划中提出“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率先实现宽带校校通,率先建成教育城域网,率先成为中央电教站教育信息化基地,率先创建教育强区,率先实施课程改革,率先实现84%的学校被评为“健康促进学校”,并以“健康促进”为主题,成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30年的发展历程,罗湖已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教育积淀深厚、城区健康和谐的现代化区域。2全区共有中小学73所,其中公办中小学50所(小学36所,初中9所,完中2所,九年一贯制2所,职业高中1所),国有民办校8所(小学4所,完中3所,九年一贯制1所),经济型民办学校15所(小学5所,九年一贯制10所),登记在册幼儿园133所。全区中小学全部成为规范化学校,其中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1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3所,省、市一级45所,占总数的84.1%。全区优质均衡普及了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区在校中小学生为100210人,其中小学生62932人,初中生26647人,高中生10631人(其中非户籍生小学66.1%、初中55.9%、高中26.8%),在园幼儿27817人。全区公办学校在职在编教职工4665人,民办学校教职工1755人。全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小学大专以上学历占99.35%,初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9.63%,全区教师研究生学历人数达到27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特级教师11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教师23人,广东省名校长2人,深圳市名校长3人,市级以上名师10人。截止2009年底,区财政教育经费支出1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5.6%;教育费附加支出1.322亿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12475万元,占当年教育费附加的94.4%;民办教育专项资助经费300万元;中小学科研经费近145万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为9120元,初中为10974元,高中为26703元,职校为23810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为1262元,初中为1794元,高中为2563元,职校为1974元。进入二十一世纪,尽管罗湖的地域存量和空间发展处于“四个难以为继”的状态,但是,区委区政府依然坚持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以教育均衡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内涵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特别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之后,罗湖教育在更高的平台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业绩。正如“广东省教育强区”复评时督导验收组所评价的:“罗湖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素质不断提高,3普及程度更加巩固,教育资源更加优化,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效益更加显著。罗湖教育发展的成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赢得了很高的社会满意率,为全省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2002年6月,我区成为广东省首批教育强区。2007年11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区复评。2008年11月,又高分通过了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2005—2009年三次接受广东省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考核均获得“优秀”。2010年1月,又以“健康促进”的鲜明特色成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第二部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措施与做法一、党委高度重视教育,政府履责服务教育(一)政策制度保障,优先发展教育罗湖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早在2000年制定的“十五”规划中就提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了“五大”教育工作制度,即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开展教育专题调研制度、定期下校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制度、区五套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学校制度、党政班子教育实绩年度考核制度;区里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教育政策法规问题;历届区党代会和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特别强调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将办“精品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点工程,作为建设“和谐罗湖、文化罗湖、健康罗湖”的战略目标,并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健康”与“和谐”因素,突出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要抓好“一个关键”(充分发挥教育局领导班子、校长队伍的关键作用)、坚持“两条腿走路”(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突出“三个特色”(健康促进、教育信息化、教育督导评价)的指导意见,为罗湖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路4径与方向。(二)领导亲临一线,解决教育难题历届区委、区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教育,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教育工作会议、莅临校长工作会议讲话、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调研检查安全工作、调研“插花地”孩子就学问题、召开优秀教师座谈会、查看老校危房改造、研究临聘教师与夫妻分居问题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罗湖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等主要领导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活动达120多次,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形式,听取校长、教师对于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基层教育动态,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中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备等突出问题。区政府每年都向区人大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区人大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区政府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示。区政协专题举办“精品教育”的议政沙龙,为区政府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健康发展提出教育超前发展的理念、策略与措施。(三)加强对外交流,拓展教育新路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区的先进经验,区教育局领导带领部分校长,走访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考察学习香港、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区域的教育,深化了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开启了教育智慧,并指导了实践。举办京、沪、深、港校长沙龙,拓展“希望之光”深港夏令营,开展四地姊妹学校的文化交流活动等,借它山之石,办“精品教育”,提升罗湖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同时,积极与美国加州教育委员会、香港教育统筹局、北京大学等海内外教育机构沟通,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探索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新路。翠园中学、罗湖外语学校建立了国际部,同步开设国内课程与国际课程,培养赴美留学预科生。翠园开设AP班及其考点,罗湖外语学校开展雅思、托福培训及国际理解教育,奥斯翰外语学校开设国际课程。选派优秀校长、教师赴美培训学习,聘请美国加州的大学教师培训英语教师,选择优质学校与美国加州5的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建立有效的教育合作交流机制。(四)制定《发展方略》,锐意改革创新2008年3月,区政府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化公共产品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对罗湖区创新执行教育法规政策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制定了《2008-2010年罗湖教育发展意见》,提出了在2010年全面实现罗湖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教育发展新举措:改革学校现行管理模式,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改革人事管理传统模式,创新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改革基于教材的教研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改革纯活动型德育模式,创新多元育人的德育机制;改革网络建设外延型模式,创新以教学应用引领内涵发展的机制;改革封闭的教育模式,创新开放式、国际化的发展机制。为实现罗湖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通力协调各方,关心支持教育区直各职能部门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教育排忧解难。卫生局负责疾病防治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培训;健教所负责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和评估的指导;体育局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青少年节假日体育活动的开展;环保局负责绿色学校创建和环保知识宣传与普及,防预站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对师生的宣传教育;司法局负责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各类普法活动;公安局与学校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派出所选派法制副校长和维护学校周边治安;城管局负责清除学校周边乱摆卖等环境治理;文化局通过文化场馆设施组织青少年文化艺术活动;科技局负责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辅导;团区委负责学校团队活动指导和义工活动的组织;国土、规划部门在人口聚集的“插花地”规划、建设新学校,解决学校用地不足问题;人事部门为引进优秀教师开辟绿色通道;交警部门协助学校维持交通秩序;为师生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各街道及社区工作站负责问题学生及其家庭的跟踪调研与教育。区里还专门成6立“学校及周边治安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区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全区已形成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全面落实教育公平,全力实现教育均衡(一)落实“三个增长”,保障经费投入2006年9月,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区教育局制订了《罗湖区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工作环节与措施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全区各有关职能部门都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明确目标、规范管理、优化程序、履行职责,建立与完善了制度保障体系。区政府确保年度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并高于同期物价上涨幅度,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与均衡发展需要相适应,满足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为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罗湖区政府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区政府确保年度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并高于同期物价上涨幅度,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均衡发展需要相适应,满足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2007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8.9亿元,占财政预算内支出25.8%;2008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9.9亿元,占财政预算内支出26%;2009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10.6亿元,占财政预算内支出25.6%。2007年生均教育事业费9406元,2008年生均教育事业费9991元,2009年生均教育事业费11455元,分别增长6.2%、14.7%;2007年生均教育公用经费1206元,2008年生均教育公用经费1370元,2009年生均教育公用经费1542元,分别增长13.6%、12.5%。(二)教育装备充足,满足学校需求区政府非常重视教育装备的投入,教育专项经费也逐年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环境进一步完善。全区公办与国有民办学校功能
本文标题:深圳市罗湖区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4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