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查灭螺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鹤庆县2009-2011年螺情下降缓慢的原因。方法收集2009-2011年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查灭螺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鹤庆县2009-2011年在历史灭光钉螺面积和可疑环境中查出的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为16.00%、45.69%、27.75%;在上年度灭螺面积中查出的钉螺复现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4.00%、54.31%、72.25%。2009-2011年各项螺情指标下降村数大于上升村数;2009-2011年全县查出有钉螺的行政村为26个,其中高原峡谷地区占15个,占全县有螺村的57.69%;2009-2011年高原峡谷地区各年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为55.18%~60.77%,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高原峡谷地区高于高原平坝地区。结论鹤庆县2009-2011年螺情下降速度缓慢,应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因地制宜,采用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灭螺并重的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大幅度压缩钉螺面积。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1,2],以灭螺为主的防治策略在我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经过灭螺出现了一大批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的地区[3,4],鹤庆县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十分重视钉螺的控制[5],但2009年以来,全县螺情下降缓慢,为分析鹤庆县2009-2011年螺情下降缓慢的原因,为今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09年以来鹤庆县的查灭螺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和2009-2011年查灭螺工作开展情况。1.2数据分析对鹤庆县2009-2011年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查灭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2结果2.1基本情况鹤庆县全县9个乡镇、113个村(居委会),其中有7个乡镇,55个村(居委会)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5.7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87%,耕地9020hm2、耕牛1.8万头,分别占全县的52.52%和36.73%。全县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686.30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48958人。2011年全县尚有钉螺面积96.33万m2,患者2人,病畜4头。全县55个流行村(居委会)中有36个村(居委会)达传播阻断,19个村达传播控制村。流行区有39个高原平坝村和16个高原峡谷村。2.2全县和不同流行类型的钉螺分布2009-2011年全县流行区55个村中开展查螺村数占流行村的比例为96.36%,查出有螺村占开展查螺村的比例为49.06%,2009-2011年各年的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活螺数、活螺平均密度等指标有所下降,但上述指标下降速度缓慢,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最高密度出现波动,全县2008以来没有发现阳性钉螺。2009-2011年全县查出有钉螺的行政村为26个,其中高原峡谷地区占15个,占全县有螺村的57.69%;2009-2011年高原峡谷地区各年的钉螺面积占全县的钉螺面积的比例为55.18%~60.77%,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高原峡谷地区高于高原平坝地区;查到活螺数2009年高原峡谷地区高于高原平坝地区,2010、2011年高原峡谷地区低于高原平坝地区;受个别村的影响高原平坝地区的活螺最高密度一直高于高原峡谷地区(表1)。2.4在历史灭光和可凝环境中上查出的钉螺面积2009-2011年在历史灭光钉螺面积和可凝环境中查出的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00%、45.69%、27.75%,其中田块分别为15.73%、50.10%、26.13%,沟渠分别为14.76%、27.44%、23.72%,库塘分别为0.00%、100.00%、94.63%,草地分别为19.85%、26.53%、40.39%,其他分别为100.00%、0.00%、0.00%。2.5在上年灭螺面积上查出钉螺面积2009-2011年在上年度灭螺面积上查出的钉螺复现面积分别为70.60%、52.22%、71.31%,其中田块分别为72.68%、52.16%、70.50%,沟渠分别为62.43%、52.72%、75.57%,库塘分别为12.05%、0.00%、100.00%,草地分别为72.93%、52.31%、73.34%,其他分别为0.00%、83.33%、0.00%。2.62009-2011年各顶螺情指标相互比较全县2009-2011年查出有钉螺的行政村为26个,占全县流行村的47.27%;将2009-2011年的各项螺情指标进行相互比较,2010年有螺条块数、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数、活螺平均密度等指标较2009年上升的村占15.38~38.46%,下降的村占61.54~84.62%;2011年有螺条块数、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数、活螺平均密度等指标较2009年上升的村占19.23~30.77%,下降的村占69.23~80.77%;2011年有螺条块数、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数、活螺平均密度等指标较2010年上升的村占34.62~65.38%,下降的村占34.62~65.38%;2009-2011年的各项螺情指标下降村数大于上升村数。3讨论鹤庆县2000年曾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2000年后疫情回升,螺情回升大于病情回升[6~9]。在2004年国家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防治策略以来,通过开展大量的查灭钉螺活动,2005-2008年全县各项钉螺指标下降幅度十分明显,全县到2008年没有发现阳性钉螺,螺情明显得到压缩,取得了一定成效[5],据报道别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实施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同样显著[10~12],综合治理结合灭螺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13~15]。但通过调查可发现鹤庆县2009年起各项螺情指标下降速度缓慢,2009-2011年上年灭螺面积中查出的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比例为54.31~84.00%,在历史灭光面积和可凝环境中查出的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为16.00~45.69%,在上年度灭螺面积中查出的钉螺复现面积分别为70.60%、52.22%、71.31%,2010年、2011年部分村的有螺条块数、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数、活螺平均密度等指标较2009年和2011年上升,表明鹤庆县2009年以来螺情呈现徘徊态势,经初步分析形成原因如下:①查螺面积的扩大2004年以来各级增加了对血防工作的投入,加大了查灭螺的力度,鹤庆县在钉螺的控制过程中扩大了查螺范围,在历史灭光面积和可凝环境中查出了一定数量的钉螺,是造成全县钉螺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②查灭螺质量存在不足任何灭螺措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控制[16],近几年全县在实施查灭螺过程中,总的质量较好,但也存在某些不足,部分村委会雇用的查灭螺人员责任心不强,查螺时存在“查漏”或“漏查”,灭螺时没有注意有螺条块的四至和分布范围,导致钉螺“漏灭”,从而影响整体的查灭螺质量[17];同时由于钉螺分布环境复杂,现行查螺手段落后,难以完全查清查准钉螺的分布,导致药物灭螺针对性较差[18]。③复杂环境的钉螺难以消灭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为山丘型,钉螺主要在田间沟渠、田埂、荒草地等环境分布,分布特点不同于湖沼和水网型流行区[19,20],鹤庆县现有钉螺面积大部分分布在高原峡谷地区,钉螺条块分散,孳生环境复杂,属于十分难啃的“硬骨头”[21],由于环境复杂,查灭钉螺的难度很大,在已发现钉螺的环境,用药物灭螺虽然可以大幅度降低钉螺密度,但很难灭光灭净[22,23]。④特殊环境内不能开展灭螺鹤庆县有的钉螺孳生在鱼塘周围,部分有螺沟道与鱼塘相通,由于氯硝柳胺对鱼类毒性较大,鱼塘周围一些钉螺密度较高的区域难以进行彻底处理,对所有钉螺面积全面开展灭螺的目的无法达到,严重影响防治工作[24]。因此在开展查灭螺工作中,要坚持因地制宜,采用药物灭螺和物理灭螺并重的综合治理措施,在有条件消灭钉螺的环境决不放弃灭螺,结合农林水等部门在有条件的地区继续实施水改旱、硬化沟渠、退耕还林(草)等环境改造灭螺项目,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大幅度压缩钉螺面积;同时在实施任何一项灭螺措施时都要做到“认真,细致,总结,提高”,才能提升灭螺质量。
本文标题:查灭螺情况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1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