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早期基督教建筑与拜占庭建筑.
外国建筑史2004.12.10第三篇:欧洲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哥特式建筑及中世纪其他建筑古代建筑史3.1拜占庭建筑3.1.1建筑背景“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君士坦丁堡,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前,这里的建筑已形成了相当出色的风格,建筑史上称为拜占庭时期。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3.1.2.拜占庭建筑的演进1、前期: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按古罗马城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2、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3、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建筑风格特征: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早期为集中式大穹顶,后期为穹窿群。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形成集中式构图形制。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4、色彩的使用上,外观朴素、内部豪华。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3.1.3拜占庭建筑的风格特征伊斯坦布尔的阿里苏丹清真寺伊斯坦布尔的苏里曼耶清真寺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平面图、剖面图)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主立面3.1.4穹顶与集中式形制•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穹顶结构技术和集中型。•罗马帝国末期,东西罗马流行巴西利卡式教堂,拱顶规模不大,东正教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致,这样集中型制教堂增多,为解决集中型制的大空间问题人们发明完善了穹顶结构。穹顶与内角拱及帆拱完成了由圆到方的过渡,开始是在波斯和西亚的经验之上发展起来的。穹顶结构形成的解决,才能使集中型制成为可能,发展比古罗马穹顶进步1、摆脱了承重墙;2、可用于方形等多种平面;3、可使用于开敞空间内角拱Squinch与帆拱Pendentive帆拱空间示意图穹顶平衡开始做一圈筒形拱,将侧推力传到外承重墙上,发展到四个长度相同的筒形拱发券扩大室内空间,集中型制形成。希腊十字式教堂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等臂十字。穹顶之下虽为中心部位,但不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内部空间主次不够明显,这是宗教性被世俗纪念性压倒的表现。有的边上四个筒形拱以穹顶代替形成五个穹顶形成另一种景观,以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巴洛克时期)(拜占建筑在西欧的典型实例)。3.1.5装饰•表面装饰:建筑的内外部均做大面积装饰、一般为几何形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玻璃摩赛克:蓝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倾斜且间隙较小、明灭闪烁但色彩辉煌•粉画:墙面做画、半干半湿、时间持久、快捷圆熟•石雕:几何图案或程式化植物•柱头:倒方锥台或自上而下由方变圆的几何形体•外立面:两种颜色的砖交替砌成水平条纹、雕刻较少3.1.6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内部空间:–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米、连廊总长100米–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主要特色:–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圣索非亚大教堂平、立、剖面图圣索非亚大教堂鸟瞰圣索非亚大教堂俯视圣索非亚大教堂主大厅圣索非亚大教堂主大厅侧墙圣索非亚大教堂顶棚3.2.2.8东欧小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后,拜占庭没有什么重大建筑活动,公元13DC形成封建分裂局面,各地教堂都很小。小教堂的改进:1、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在鼓座之上,成为统率整体全局的中心,真正形成了重要轴线,完成了集中式构图,形体也较舒展。2、装饰、雕刻也精心,外立面装修处理比以前精致。格拉尼查茨教堂2.2.2.9拜占庭建筑总结与思考题拜占庭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东欧等东正教国家的教堂采用改进了的拜占庭式风格。一般教堂规模都较小,其特点:外部造型多为饱满的穹顶高举在拉长的鼓座之上,统率整体形成中心垂直轴线,形成集中式构图。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思考题以索非亚大教堂为代表的拜占庭建筑结构与空间发展。基督教发展的几个派别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国都,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国都。基督教也从此开始分裂为东西两派(1054年两派彻底分裂)。东部教会以正宗自居,称为正教或东正教。西部教会称为罗马公教,在我国习称为罗马天主教。基督教虽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然其信仰之基础皆系唯一之神,即耶稣基督。(一)罗马天主教,又称天主教、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亦称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二)东正教,1054年东正教正式脱离罗马天主教而独立,主要流布于希腊、俄罗斯、东欧、西亚。“圣经”与“圣传统”为东正教教义之根源。(三)新教,即狭义之基督教,源于1517年的宗教改革。包括许多派别。3.2早期基督教EarlyChristianArchitecture基督教的流行,使欧洲建筑艺术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波激荡,高潮时现,是建筑艺术的辉煌篇章之一。在基督教仍遭受迫害的时候,并没有教堂,人们秘密活动,只在旷野墓室或教徒家里举行危险的聚会。当基督教获得正式的地位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很快取代了原来属于多神教的“异教”,也才有了教堂。最早的教堂拒绝继续使用异教的神庙形式,而采用巴西利卡。从此以后,一直到近代以前,一千多年来,基督教堂都是欧洲几乎唯一重要的建筑,是建筑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我们所称的早期基督教建筑包括迁都后帝国西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以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三百多年的西欧封建时期的建筑。代尔修道院3.2.1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帝国在4世纪时进入了基督教时代后建筑发展的停顿。在早期基督教建筑中崭露头角的巴西利卡。巴西利卡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内部由两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中间的部分宽而且高,叫中厅(Nave)。两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侧廊(Aisle)。所以厅堂的横截面就呈“山”字形。在大厅的两头或者一头,有一个半圆形的龛(Apse)。厅堂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主要是用作法庭、市场或者会场,龛就是安置法官或者会议主持人的座位的地方。和万神庙以及浴场不同,厅堂里面没有造价昂贵的穹窿或者精巧的十字拱,而是采用了简单的梁柱结构——标准的科林斯式柱加木屋顶。应该说厅堂在那时是不算高档次建筑的。3.2.1.1巴西利卡式教堂法官坐的地方变成成了主教的位子。从此厅堂的型制也就部分地决定了后世所有教堂的型制。后世教堂的中厅——有一排排长椅让信徒们在一起听道、祈祷的地方,两侧总是各有一排撑起整个大厅的柱子,柱子再往外就是窄而低的侧廊。这样的布局明显是受厅堂的影响所致。旧圣彼得大教堂现在还存在的巴西利卡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应该是在巴勒斯坦的耶稣降生处原址上,由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皇帝建造的圣诞大教堂。从此中世纪的欧洲建筑文化分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东欧的东正教文化,建筑型制,大力发展了穹顶结构和集中型制希腊十字(短十字)。•一是西欧的天主教:大力发展了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拉丁十字(长十字)。
本文标题:早期基督教建筑与拜占庭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0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