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协同供应链的成员利益分配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协同供应链的成员利益分配研究姓名:鞠建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温德成20090325协同供应链的成员利益分配研究作者:鞠建成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侨.ZHANGQiao多级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模型研究-商业研究2010,(1)企业参与电子商务供应链是为了获取更多协同利益,各伙伴对利益分配的满意程度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从利益分配原则出发,构建并应用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模型.2.学位论文郭卜兴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关键技术研究2007本文对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研究成果的集成。为了更好的使汽车供应链达到趋向协同,首先要选择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好的合作伙伴意味着合作成功的开始。然后,对供应链中各个伙伴的利益分配务必保证公平合理。因为合理公平的分配方式是合作能继续的保证。最后,在供应链协同中采用激励机制,使协同更加完善,也为合作提供一个很好的保障。努力做好这三点,供应链协同才能达到一个更新的境界。3.学位论文张杨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库存管理研究2009新经济时代的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既存在着各层面企业间的横向竞争,更强调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协同运作。供应链协同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供应链协同下库存管理模式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系统费用的最优化,使供应链上的企业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协同的难度远远高于对单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虽然供应链上各企业在协同下形成了一个收益共同体,但就其内部而言,企业与企业之间仍然是不同的收益个体,各个企业都在争取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基于对自身收益的保护直接导致供应链上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企业收益的获取过程实际上是供应链整体收益在各协同企业间分配的过程。因此,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成为保证供应链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本文从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角度,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一个由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在供应链协同前后的变化。着重分析了供应链协同后制造商库存成本下降和供应商库存成本上升的情况,即供应链协同后所获得的收益并没有合理的分配给制造商和供应商,反而集中转移给了制造商。其次,提出利用转移支付的方法解决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并确定合理的转移支付量给供应商。当制造商处于行业垄断地位时,提出利用效用函数法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根据其库存管理水平给予其一定的补偿或收益。而当制造商不处于行业垄断地位时,利用激励机制法鼓励供应商积极配合供应链协同下的库存管理,在充分保证供应商基本利益的情况下,根据供应商的努力水平为其确定合理的转移支付量。这两种定量方法为供应链协同下库存管理上的收益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供应链协同库存管理转移支付效用函数激励机制4.期刊论文钱坤.段贵军.姜坤.QIANKun.DUANGui-jun.JIANGKun供应链中协同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物流科技2006,29(12)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因而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成为保证供应链企业协同整体稳定、成功运作的关键.本文运用博弈论中的纳什讨价还价解,分析协同企业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5.学位论文王宁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研究2006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迅猛发展,企业进入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的发展平台与生存方式,传统的供应链也正在向基于Internet或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一电子化供应链转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协同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如何成功的实施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管理,使供应链网络企业在高度复杂的分布式环境中以全局动态协同运营方式进行快速实时决策,敏捷应对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持续获得竞争优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课题。现有的研究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可以指导电子化供应链成员实施协同管理的机制方法,本文通过电子化供应链的系统分析,从组织、流程以及知识的角度对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既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供应链理论,又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成员实施跨组织协同管理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第一,本文在对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的层次水平、协同的类型与特征、协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化供应连的协同管理本质和范围进行了界定。从组织、流程和知识的角度构建了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的系统框架。第二,在供应链管理中许多低效的地方大多发生在组织、流程的交叉处,如何识别理解供应链管理的低效及其原因,找出补救措施,是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问题。所以本文从供应商合作伙伴动态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权力影响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对电子化供应链的组织协同管理控制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基于FLQG-OWA优化算子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供应商动态选择模型,从而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动态的选择供应商合作伙伴。针对电子化供应链的关系、任务和流程冲突问题,构建了跨组织虚拟知识信任模型。在采用博弈论对电子化供应链组织利益分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利益共享契约的协同分配模型。第三,面向电子化供应链的跨组织流程协同,本文对电子化供应链扩展商务协同建模、基于电子信息转移的电子协同整合测度、基于图的虚拟集群物流协同优化机制、基于价值链的流程协同等进行了研究。针对电子化供应链信息协同的问题,通过数据调查,利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决策与运作整合、关系投入、信息共享、监控与控制四个维度的基于电子信息转移的电子协同整合测度模型。基于图的虚拟集群物流协同优化方法,可以实现多层供应链的集成,客户订单的多层分解与合并,选择产品、零部件制造商,跨组织的关系表示,实现供应链成员、运输方式、客户订单虚拟动态的协同整合。第四,在组织和流程协同的基础上,为了持续的提高供应链组织的竞争力,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知识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层级电子化供应链与基于电子市场的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机制,构建了层级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投入决策博弈模型,指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条件;对于基于市场的电子化供应链协同则提出了——网络战略共同体协同知识创新机制,研究了具体实现知识创新的过程。以上协同管理机制的研究构成了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的架构体系。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6.学位论文綦方中敏捷供应链管理中几个决策问题的研究2003该文结合国家863课题,围绕敏捷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决策问题,对决策体系框架、合作关系对策、风险决策与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策略、绩效评价与决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第一章,回顾了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发展,阐明了敏捷供应链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敏捷供应链管理中相关决策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该文研究的方向,给出了该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结构.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敏捷供应链中决策活动的特点,给出了敏捷供应链管理中决策信息的概念模型,建立了敏捷供应链协同决策体系框架.研究了MAS在敏捷供应链协同决策体系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其组成与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OLAP的分布决策信息获取与分析机制,建立了基于Web的分布式敏捷供应链数据仓库系统以及基于MAS技术的系统维护方案.最后,提出了基于MAS和数据仓库技术的敏捷供应链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框架.该文在第三章中着重研究了敏捷供应链合作关系建立过程中的合作关系对策问题,试图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视角来深入剖析敏捷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给出敏捷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定义,分析并给出了敏捷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过程模型和合作关系建立过程中的行为对策.在第四章中分析了敏捷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给出了敏捷供应链中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的内容.重点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管理中三个主要的风险决策问题.在论文第五章关于敏捷供应链管理中利益分配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中,分析并给出了敏捷供应链中利益分配的三种基本模式.分析了敏捷供应链中影响利益分配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贡献和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策略,并建立了敏捷供应链利益分配系统的体系结构.该文在第六章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给出了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并建立了用于敏捷供应链战略层决策的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标准问题,研究并分析了Benchmarking与Scorecard方法在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Benchmarking的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框架结构.7.期刊论文杨俊锋供应链协同管理宝洁与沃尔玛的故事-中国纺织2007,(3)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供应链管理已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企业外部,已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扩展到企业分销网络、战略合作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大家关注的重心不再是产业链上利益分配的比例,而是如何扩大可供分配的利益,是以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作为企业共同的运作模式.8.学位论文周红供应链协同绩效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2005人类历史已跨入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顾客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要求产品和服务具有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竞争能力,必须不断地缩短产品开发研制时间、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交货期。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某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把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协同个体绩效的基础上使系统整体绩效达到最优。供应链协同的概念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演变为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个趋势也动摇了传统的针对个别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思想和方法,对供应链协同的整体绩效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显得日益重要。基于国内外对供应链协同及其绩效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企业供应链运作实践的调研,研究了供应链协同绩效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首先,本文综述了供应链绩效评价及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界定了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内涵,遵循目的性、现实性、系统性、经济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和通用性与发展性原则,以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为框架,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供应链协同的特点,绝大部分采用了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且对每一个评价指标给出了量化的方法和公式。为了便于企业在实践中应用,本文给出了有效的多级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且进行了仿真应用。最后针对绩效评价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协议、建立健康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持续的团队学习以及建立资本层面的结合等措施来提高信任度,进而提高供应链协同的绩效。9.学位论文郭葆春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与方法研究2008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针对竞争环境和顾客需要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等各项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在供应链竞争的新环境下,市场竞争主体由单一企业向供应链的形态迁移。供应链这一新形态的市场主体,为提升其在“3C”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同样需要借助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进行管理创新。本文所论述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BPRofSupplyChain,SC-BPR),正是以有效地提升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出发点的。SC-BPR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重新规划组织间的业务流程,通过协同与合作实现经营绩效的突破性提升。SC-BPR不仅对供应链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标题:协同供应链的成员利益分配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