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浅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浅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摘要:主要介绍了茶的加工、泡法、茶具及功能,并着重就中国的茶艺与茶文化展开讨论。关键词:茶叶、中国茶艺、中国茶文化、分类、原产地、功能一、绪论“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十德》唐·刘贞亮)春花秋月无情,沧海桑田巨变.世间上许多国度,都发生过文明的颠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生过文化的断裂.然而,若从神农时代算,中国茶文化已经历悠悠四,五千载的岁月.到底中国茶文化有怎样的不老基因,长生密码,使其在漫长岁月中,历旧弘亲友,生生不已然而这些似乎并非世人所关注的,人们只注意茶的喝,却没留意到在每一杯茶的背后都富含着茶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奇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拾古老的茶文化,领略茶的真境地.二、茶叶基本知识1.茶史漫谈1.1茶的起源茶树的学名全称为CamelliaSinecsis(L.)O.Kuntze,茶树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t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最早人工栽培茶树和加工茶叶的国家,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用的茶叶、引种的茶树、饮茶方法、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技术、茶事礼俗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过去的,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他也是传说中的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处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的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得出了这种植物能够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的肚子,但凡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这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1.2茶的传播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多数学者已经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茶树起源于中国,茶叶的发现、种植、利用在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茶的知识、文化也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而风靡全球,茶叶从一种民间饮品变成一种产业、一种商品、一种文化。而茶叶贸易不仅吸引了世界的商人,更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铺路石。茶树在中国的传播,首先是从四川传入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陕西、甘肃一带,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量栽培。秦汉以后,中国统一,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日渐密切,茶树由四川传到长江中下游—带,由于地理气候上的有利条件,逐渐取代了巴蜀在茶业上的中心地位。到了唐、宋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物品。茶叶产区遍及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省区,几乎与近代茶区相当,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兴盛阶段;同时,也使茶叶从一种地区性的小农生产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产物。统治阶级制定了各种制度来控制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等。自此,茶的生产作为一种产业逐渐普及、发展起来。1.3目前我国茶区的分布范围中国茶区分布在北纬18度到37度,东经94度到112度的广阔范围内。我国有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台湾等20个省市区产茶,从海拔几十米的平原到海拔2600米的高山,有上千个县市产茶。而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茶叶品质。目前我国茶区大致分为4个,即: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2.茶树特征2.1茶叶鲜叶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2.2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受环境制约,又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合理地选择自然环境和适当的人工调整,是保证茶树质量和保持周围环境的关键。3.茶叶的生产与加工3.1茶叶的采摘由于我国制茶种类很多,制法各异,对青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采摘标准和采摘方法,总的来说,合理采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标准采、适时采、分批多次采、留叶采。鲜叶自茶树上采下后,内部即开始发生生理化变化。为了使鲜叶保持新鲜,不致引起劣变,必须合理而及时地将鲜叶按级分别盛装,运送到加工茶厂。在装运时,鲜叶不能装压过紧,以免叶温升高劣变,因此不能用不通风的布袋或塑料袋盛装,要用有小孔通气的竹箩盛装,将鲜叶松散装入箩内,不能压紧,同时装运工具要保持清洁,不能有异味,并应尽量缩短运送时间,做到采下鲜叶随装随运。鲜叶运到加工茶厂后,收叶要及时验收,根据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等4个因素,评定等级,过磅称重,分级摊放。摊放鲜叶的场所应阴凉、清洁、空气流通。鲜叶摊放的厚度,春茶以15-20厘米,夏秋茶以10-15厘米为宜,并随时检查叶温,适当进行翻拌。翻拌时要轻,以免鲜叶受伤变红。3.2茶叶加工茶叶之所以会分成那么多种类,并不是因为茶树树种的关系,不是说这棵茶树叫乌龙茶树,制造出来的茶就是乌龙茶,这一棵茶树叫红茶树,制造出来的就是红茶。茶叶的不同是因为制造工艺的不同,你喜欢把它制成红茶,就采用红茶制造工艺;喜欢制成绿茶,就采用绿茶制造工艺。在茶叶制造方法上,影响茶叶品质最主要的工艺是萎凋、杀青、发酵、揉捻以及焙火。3.3茶叶分类中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种类丰富多彩,居世界之冠。我国的茶叶不仅种类很多,名称也很复杂,故茶叶行家们也有句俗话“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在这里,我们根据茶叶制造方法,结合茶叶品质的特点来分类,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茶类。以上述六大基本茶类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产品,统称为再加工茶类,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罐装茶、药用保健茶和造型工艺茶等。我国传统十大名茶就是这浩如烟海的花色品种中的茶叶珍品。它们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祁门红茶三、茶文化什么是中国茶文化?简单说来就是“由技至艺、由艺而道”。通俗地说,便是首先把制茶、煮茶的技术艺术化,然后再从艺术的品饮享受中使精神升华,体味天地人生的大道。茶在被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这些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巧妙的结合;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又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着内容。中国的茶文化集中体现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华,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儒家:中庸茶心、积极的入世精神,公正、平和、谦恭,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留有余地。并在茶事活动中世俗化;道家:则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佛家:将禅茶一味,体现了井然、朴素、养性、修身、敛性的气氛,也糅合了儒家、道家的思想感情。因而中国的茶文化内容也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1、茶与文人茶,凭其独有的清新韵味,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为它留下不朽诗篇。因而古今茶文可谓是琳琅满目,最早的涉茶文是西汉王褒的记事散文《僮约》,其中就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语。而就体裁而言,有赋,如杜育《荈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等;有记,如欧阳修《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记》、唐庚《斗茶记》等;有序,皮日休《茶经》序,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等;有跋,如沈周《跋茶录》等;有传,如陆羽《陆文学自传》,苏轼《叶嘉传》等;有表,如柳宗元《代武中丞谢新茶表》、丁渭《进新茶表》等;有启,如杨万里《谢傅尚书惠茶启》等;有颂,如周履靖《茶德颂》等;有铭,如李贽《茶夹铭》、张岱《瓷壶铭》等;有檄,如张岱《斗茶檄》等。此外尚有大量的记事、记人、写景、状物的叙事和抒情茶文。2、茶之药用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3、茶艺天地3.1茶艺概述3.1.1茶艺简介茶艺,简单地说就是泡茶程序和技艺手法,也可理解为“运用沏茶技艺从事沏泡茶的活动”,包括了沏泡茶的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特点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恰当地选择与配置饮茶环境、茶、茶具、水,充分发挥茶的品质(色、香、味、形更佳)特征,用适宜的技艺弥补茶的某些不足。侧重于泡茶人对特定茶品本质的理解与相应沏茶、品茶技艺的掌握。要点在于沏泡技法的娴熟掌握.茶艺与品茶的主要区别在于茶艺主要侧重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喝好茶”。品茶侧重于对好茶茶、好水、美器、雅境的欣赏和品味,即“有好茶喝”。最好的茶艺既要求动作优美,又要朴素自然,既要求符合茶性,能够将茶美妙的滋味最恰当地冲泡出来,又能显示出泡茶者平和的心态。所以虽然泡茶是生活常事,但要真正泡好一杯茶则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时涉及茶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许多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茶的基本技艺。3.1.2茶艺范围凡是有关茶叶的产、制、销、用等一系列的过程,都属于茶艺的范围。例如:茶山之旅、参观制茶过程;如何选购茶叶、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享用一杯茶;茶与壶的关系、茶文化史、茶叶经营、茶艺美学等,都是属于茶艺活动的范围。3.1.3茶艺具体内容茶艺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技艺、礼法和道三个部分:1.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2.礼法是指礼仪和规范;3.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方向,是人生哲学。3.1.4茶艺分类从历史上看,中华茶艺则有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三大类。茶艺分类标准第二应依据主泡饮茶具来分类。在泡茶茶艺中,又因使用泡茶茶具的不同而分为壶泡法和杯泡法两大类。壶泡法是在茶壶中泡茶,然后分斟到茶杯(盏)中饮用;杯泡法是直接在茶杯(盏)中泡茶并饮用,明代人称之为撮泡,撮茶入杯而泡。清代以来,从壶泡法茶艺又分化出专属冲泡青茶的工夫茶艺,杯泡法茶艺又可细分为盖杯泡法茶艺和玻璃杯泡法茶艺。工夫茶艺原特指冲泡青茶的茶艺,当代茶人又借鉴工夫茶具和泡法来冲泡非青茶类的茶,故另称之为工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2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