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章练习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回顾:1.人有、、、、皮肤的感觉等感觉,分别由感官、、、和皮肤感受。皮肤有、、等感觉功能。2.手指的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触觉最敏感(盲人阅读盲文),上热敏感神经较多,热觉最敏感(测试温度)。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刺激,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振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最后在形成听觉。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特别敏感。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后的综合感觉。对甜味最敏感是,苦味最敏感是。5、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声;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但不能在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和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保持身体平衡;耳蜗为听觉感受器。8、P12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频率越小,音调。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15、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遥控器)、(杀菌)为不可见光。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光的色散。16、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判断依据: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17、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和,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入射角。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的。18、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折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折射角。19、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排直队、瞄准、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象(实象,形状与孔的形状、距离有关)等;光的反射事例:平面镜成象、看见不发光物体、物体反光等;光的折射事例:水中的物体、透过玻璃砖看物体、透镜成象等。20、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21、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22、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2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24、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P24)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U2ffV2f照相机、眼睛U=2fV=2f/fU2fV2f幻灯机、投影机Uf/放大镜25、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虹膜中央的可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26、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27、眼疾:近视(戴)、远视(戴)、色盲。28、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29、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练习:一、声音与听觉1.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由于银幕发生了光的_______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声音的_______不同。2.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①“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大;单位:②“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好;影响因素:③这小孩说起话来“脆如银铃”说的是声音的高。单位:3.一人敲击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另一人在管的另一端听到次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传来的。4.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汽艇静泊在水面时,它离高崖多远?二、光与视觉1、光在_______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请用光线表示光从左向右直线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达不到的区域便产生___________。4、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后的透过红玻璃,你在光屏上将看到的颜色是()A.白色B.红色C.黑色D.绿色5、舞台上有一身着黄色上衣和绿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当用黄光照射时,她的上衣的颜色是(),裙子的颜色将会是()A.黄色B.黑色C.绿色D.白色6、用蓝色光照在白纸上,你将观察到的颜色是()A.白色B.蓝色C.绿色D.黄色7、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在光屏上看到一条彩色光带,彩色光带的颜色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这就是白光的___________现象。8、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___________,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属____________。三、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2、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光滑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3、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水池看起来比实际的是因为光从斜射向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而形成的,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而形成的。五、透镜1.主光轴2.光心: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典型光路1.某人从平面镜里看到台钟的钟面如图1所示,这表明当时的准确时间是。2.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使三者的中心在。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移。3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3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_米/秒。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A、5cmB、10cmC、15cmD、30cm5、物体放在凸透镜12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6.完成光路图。FFFF
本文标题: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章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0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