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江西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方案(2013年)
1附件江西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方案(2013年)一、调查目的为全面了解我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规范法定传染病的报告管理机制,提高我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单位:调查阶段:县级: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抽查5家。复核阶段:市级:辖区省级医疗机构<3家者全查、≥5家者抽查1/3,市级医疗机构全查。抽查1/3以上县区,被抽查县区所辖县级医疗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和县区疾控机构1家;省级:2~3家省级医疗机构。抽查1/3以上的地市,被抽查地市所辖市级医疗机构1家、县级医疗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和县区疾控机构1家。三、组织实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9月25日前完成江西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方案(2013年)的制定,并负责全省此次调查的总体实施;各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的组织实施;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的具体实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附表5对本单位进行自查。四、时间安排1、10月8日-10月31日,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所辖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现场调查工作及本单位自查工作,11月1日前汇总分析所辖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情况及本单位自查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设区市CDC。2、11月1日至11月15日,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部分县区的传染病网络2直报质量调查情况进行复查。3、11月25日前,各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分析所辖地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情况及调查复核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CDC。4、12月10日前,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分析全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国家CDC。五、调查内容与评价方法(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1.1开展日常监测,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做好日常传染病报告监测工作,建立对监控到的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快速对异常信息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核实报告为准。异常信息主要包括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不明原因肺炎以及本地罕见传染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1.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的传染病机构网络报告率、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重复报告现象等开展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文字资料为准)。1.3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定期、不定期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并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2.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指导和质量督导评估本年度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及评估工作。要求有督导检查方案、原始记录、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等资料。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开展二次督导检查,以文字资料为准。本年度对所辖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对下级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求以电话或其他书面记录为准。33.传染病网络直报知识培训情况本年度对辖区内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业务技术培训情况。要求有相关资料和培训会议文档记录。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注重知识的更新,应及时对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培训。4.网络直报设备配置网络直报专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带无线上网卡)各1台、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疫情专用电话。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5。(二)医疗机构本次调查病种为国家规定的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共39种)。调查内容包括:1)疫情报告的综合管理:是对医院疫情报告保障体系的检查,包括对管理班子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软硬件及人员配置情况、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传染病登记情况(门诊登记、住院登记、化验登记、影像登记)和管理以及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等进行调查。2)疫情报告的质量:对我省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医生填写报告卡片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医生填写报告卡片与网上录入报告卡片内容的一致性、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传染病重复报告情况以及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与报告及时性等。1.传染病疫情报告综合管理1.1管理班子及制度1.1.1管理班子有健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有分管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并安排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管理班子应由院领导、保健科负责人及具体专业工作人员三方面组成;乡镇级卫生院由院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41.1.2管理制度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疫情网络直报,疫情自查与奖惩,报告知识培训,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登记的管理,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内容。并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1.2网络直报软硬件及人员配置情况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部门应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练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开展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现场考核内容见附表2)1.3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分别询问内、儿、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医生1人,现场询问内容见附表3。1.4传染病登记纸质诊疗登记:现场查阅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簿,抄录初步诊断病名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填报附表4。电子病历:请被查医疗机构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导出就诊病人的电子病历信息,查阅初步诊断病名为法定传染病的信息,填报附表4。1.4.1门诊登记分别检查内、儿、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主要检查项目有2013年1-9月份门诊日志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随机抽查传染病病例20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随机抽取传染病病例8例,病例不足时,检查全部病例。所抽查的传染病病例应尽量分布在不同科室、不同月份。基本项目: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九项基本内容,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登记情况:门诊日志登记的传染病记录要求各项须填写完整和准确,查门诊日志上的传染病病人登记。1.4.2出入院登记5通过医院出入院登记簿检查内、儿、感染性疾病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住院科室病房。检查项目有2013年1-9月份出入院登记本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随机抽查传染病病例10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随机抽取传染病病例8例,病例不足时,检查全部病例。所抽查的传染病病例应尽量分布在不同科室、不同月份。基本项目:住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十项基本内容;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登记情况:病房住院登记的传染病记录要求各项须填写完整和准确,查住院登记上传染病病人的登记记录。住院病例须查阅病案资料,填写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等。1.4.3检验、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查检验、影像部门2013年1-9月份检验/检查的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完整。查看是否建立了检验/检查阳性结果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并实施。基本项目:至少包括开单科室/送检医生、病人姓名、检验/检查结果、检验/检查日期等4个项目。登记情况:查阅检验、影像部门登记,看登记是否完整;有无建立了化验/检验阳性结果的反馈机制,并实施。在医院检验、影像部门的登记簿上随机抽查各月记录中的化验/检验阳性结果,查看是否建立了检验/检查阳性结果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1.5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工作1.5.1工作规范有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工作规范(或制度),至少包括:疫情卡片收发登记、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本院疫情报告检查的工作规范等内容。要求制度严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1.5.2疫情自查与奖惩6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组成员构成(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自查周期、自查内容及奖惩情况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报告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现场查阅有关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1.5.3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情况医院组织临床医生、新上岗人员开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1.5.4资料的保存按月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导出,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例较少者可按季度保存);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记录的纸质资料均应保存完好。2.传染病报告质量2.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与报告及时性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性是反映整个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好坏的核心内容。通过收集门诊、住院部各科室传染病病例与网上录入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来检查医院中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2.1.1报告率查医疗单位2013年1-9月的门诊、急诊、住院登记,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该院诊断的传染病病例(包括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进行核对,凡无网络报告者属漏报病例。门诊报告率调查:查内、儿、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与传染病诊治相关的门诊2013年1-9月份的门诊日志,抽查20~40例传染病病例(不足20例按实际数调查),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病例进行核对,对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进行登记、计数。住院部报告率调查:查内、儿、感染性疾病科等与传染病诊治相关科室2013年1-9月份的出入院登记簿,抽查10-30例传染病病例(不足10例按实际数调查),将查出的7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病例进行核对,对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进行登记、计数。传染病病例报告率的计算:报告率(%)=报告病例数/查出病例数×100%2.1.2及时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其他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对传染病报告卡上的诊断日期及网络直报告系统中传染病报告卡的录入日期来计算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报告及时率的计算: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病例数/报告病例数×100%2.2医生填写报告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查30份纸质传染病报告卡(随机从抽查的传染病例中查找,不足则另行补充),对填写完整性、准确性及填录一致性作评价(填写附表6、附表7)。2.2.1填卡完整性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内容至少包括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人属于、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报告单位、报告医生、十四岁以下(含十四岁)儿童家长姓名等,可认为卡片填写完整。缺任一项,则认为不完整。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卡片数/查卡数×
本文标题:江西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方案(2013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6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