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
1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选修)高二历史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II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第I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2008年残奥会会徽(右图)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是()A.墨子B.韩非C.荀子D.董仲舒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正统的孔孟之道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儒学C.儒家学说与权术D.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3.史学家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4.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s@5@u.com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图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的是()6.“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得到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7.一位古董商要出手几件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感天动地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它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洛阳B.唐末长安C.北宋开封D.明初南京28.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互相学习B.封建制度确立早,比较先进C.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D.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9.中国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主要针对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10.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共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1.中华民国国歌唱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2.孙中山在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倡导“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并定每年的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在()A.民本主义B.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D.民权主义13.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马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C.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三民主义14.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里的“他”指的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贾思勰15.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极端困难的条件”是指()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②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③生产力水平、科技设备落后④“左”倾错误对科技研究的冲击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古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B.古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古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学,强调人的价值D.古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17.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认为没有人就没有万物B.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研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X3C.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D.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18.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谁要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这一材料表明作者认为()A.要遏制天性必须具备非凡的本领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人的天性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而解放出来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1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主张有()A.神是不存在的,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中心B.强调人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C.“道德就是知识”D.热衷于研究自然和研究世界20.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发扬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道德教育B.王道、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实行法治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0分,24题14分,25题10分,共60分)21.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3)相比材料二,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4D楷书C隶书B金文A印刷体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二是一种综合型艺术,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材料三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提到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2)材料二空格中应填写的艺术形式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图中的后五种字体也是书法字体,请列举出C、D两种字体的代表书法家各一位。(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2分)(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2分)(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3分)(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524.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左图所反映的思想理论指导了哪一场革命运动的发生(1分)?这场革命运动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表现有哪些?(3分)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1分)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3分)材料三……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毛泽东(3)材料三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1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材料四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材料三、四两位伟人的共同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6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摘自《伏尔泰语录》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请回答:⑴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2分)⑵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⑶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2分)⑷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7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选修)高二历史答题纸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总共30题,共60分)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0分,24题14分,25题10分,共60分)21⑴⑵⑶22⑴⑵⑶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号考:号座:
本文标题: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