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档案文献编纂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编)1、文献的含义:一切有知识的载体,叫做文献。2、档案文献的信息内涵,是既逝性与启迪性的统一。3、档案文献的信息形态,是具体形象与抽象思辨的统一。4、档案文献的信息联系,是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5、档案文献的信息需求,是普遍性与层次性的统一。6、编纂选题的意义1)规范编纂角度;2)限定编纂篇幅;3)影响编纂效果;7、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8、三饷加派:1)辽饷;2)剿饷;3)练饷9、【史部】“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加上《新元史》,则为二十五史。封建社会把这些称为正史。地理书有《太平寰宇记》、《水经注》等等。【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书,“六经”《周易》、《书经》、《周礼》、《春秋》、《诗经》、《乐经》;“三部注解”《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尔雅》、《孝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求书八法】1)即类以求:指按各种文献所属的类别查找2)旁类以求:指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3)因地以求:指根据文献与地区的各种关系去查找材料4)因家以求:原指对于古籍文献,可以根据它所属的学派去查找;对于近代文献,则可以引申为根据他所属的体系、学术派别去查找5)求之公:指到公家图书馆、档案馆及资料室查找资料6)求之私:指从私人处查找所需材料7)因人以求:指根据文献的作者或文献内容所反映的人物去查找有关资料8)因代以求:指文献中所反映的人物、事物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从该时期的档案资料中查找所需材料11、【四大注本】1)《世说新语注》2)《文选注》3)《三国志注》4)《水经注》12、【祖本】祖本即一文诸版本中最早形成的版本,其余版本皆是祖本的派生物,因此祖本可视作原始档案。13、【标点】即阅读时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为方便诵读而给档案原文断句,并施加符号,古称“句读”、“点断”。14、【注释】最早的注释叫“传”,后来人们还用故、训、记、解、笺、章句等词语来表示注释。但古代对注释最普遍的称呼是“训诂”或“詁训”。15、人有字号,于清代最盛,并及于民国。16、【按语】又称“按”、“编者按”或“说明”,有时又写作“桉”或“案”。其作用是向读者介绍一篇或一组档案文献的编纂公布目的、历史背景、作者情况、档案内容、史料价值、档案出处以及版本情况等等的一种附文。17、【序言】亦称前言、引言、弁言、序等,一般置于一书的正文之前。向读者作对该书的总评述和总说明,以指导或佐助读者阅读汇编相关选题的意义、背景、价值、评述等的附文。18、【年表】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并附以简明扼要的说明以反映档案文献相关内容活动的表册。19、【人物传记年表】亦称年谱,是将一定人物生平的主要事迹(包括时代背景和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表册。20、【备考】a、备考是查考性附文的组成部分之一;B、备考属于档案文献汇编内的一种查考性参考材料,他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查找,二参考C、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档案文献的出处、保存程度及其价值21、序言与编纂说明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编写目的都是为了便利读者阅读和利用汇编内的档案文献,因此他们都是汇编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介绍的侧重点不同,如汇编选材范围不同。22、【书目解题】简称解题或提要,由书目和解题两部分组成。是对所涉及的档案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卷数及其价值等加以介绍和评价的附文。23、【索引】我国清代以前称索引为“通检”或“备检”,谓之“索引”,亦称“引得”。24、【十通】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宋郑樵撰为《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为“续三通”,以及《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这“清三通”,合称“九通”。再加上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
本文标题:文献的含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