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积累·运作·创新---谈谈文章写作之道(2012年4月26日)如何才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作为一个资深“文字匠”,积半辈子人生积淀,与大家做个交流与分享。首先,要坚定信念,相信“我能行”,把写作当做事业、当做生命,乐此不疲。其次,要把握要点,聪明+勤奋、悟性+韧性、时间+实践。再次,要掌控妙方,积累、运作、创新。积累是基础,运作是关键,创新是核心。博学多才、厚积薄发、深思熟虑、熟能生巧,学习+积累+思考+实践“四位一体”,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将“积累”内存进行到底积累,是对知识、学问、经验、能力、智慧的积淀积存。南宋诗人陆游就说过“功夫在诗外”的经典名言。拥有一座水晶山,才能送人一颗水晶石。积累,基本可以归结为读书问题,是写好文章的源头活水。没有丰厚的内存,哪有厚积薄发的文章。只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注重积累、积淀、积蓄,那么,你就能在“与众同”的基础上,达到“与众不同”,成为“非常之人”。每天进步一点点,不难。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易。在这个世界上,有所发明创造的人,正是一点点追求进步的人、一步一步往上前行的人。在这个激情燃烧的时代,知识是2一条攀登不止的山;学问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要树立“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生成。读什么书?我觉得,应该读“经、史、子、集,文、哲、管、专、杂”。经。指的是《四书》、《五经》。这是中国智慧的总源头。读经书,是一种榜样效应、圣哲效应、引领效应。史。历史好比一部鸿篇巨著,装载着昨天的纪录、今天的显现、明天的向导。子。就是诸子百家。阅读参详大量百家诸言,便可窥见天心,听懂天言,修成天使。集。是指对大家经典著作的诠释,或伟大人物的思想集成。比如,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编纂的《四书集注》,把“四书”会合在一起,融贯理学的思想,成为历次科举考试的摹本,构建了几百年间中国思想的靓丽风景。类似的书有《曾国藩家书》、《毛泽东选集》,都是思想、智慧、文化的集大成者。文。就是文学著作。读文学其实在于读生活、想意境、悟精髓。读文学永远不过时。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千家诗》等等,都是优秀作品。哲。哲学是研究聪明的学问,是人生的金钥匙,思维的原动力。在复杂、变化、多元的世界,变繁杂为简约,变浅显为深刻,变弱小为博大,哲学功底最耀眼。专。就是从事本职工作所必用的书籍。干什么,就要学什么。读书,因内心的志趣而播种,因丰厚的滋养而生根,因坚韧的耕耘而开花,因觉悟的积累而结果。管。指经济管理知识。这是知识中核心之核心。如果不懂得管理运营之道,不了解行业发展大势、趋势和规律,不知晓科技、网络、信息,不谙熟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恐怕很难胜任本职工作。杂。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开卷有益”,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做“通才”和“杂家”。3怎么读书?百人百法,千人千方。有四个问题需要研究把握:读书如何更有力。要制定读书计划,要做刚性规定,要有量化指标。要博阅精读,就是无论是什么都要广泛阅读,但是要精读重点,记忆思想深刻、精髓要领的东西。读书如何更有效。要善于思考。目前网络阅读大有代替书籍阅读之势。然而,网络,没有改变学习基调。思考是读书、知识、智慧的积累。不积累等于零;不思考等于零。要融会贯通。由于“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缘故,“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是可以达到的。要持之以恒。要一点一滴读,一丝不苟读,坚持不懈读,持之以恒读。成才成功、成名成家,就在读书的守护中,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积小成多,实现质的跃升。读书如何更有趣。要飞扬思维。树立读书是快乐的、是积极的、联系的、创造的、主动的的模式。要解放大脑。抓纲、连线、织网、捞鱼,激发大脑的记忆力、想象力、迸发力。要专心专注。凸面镜下的焦点才会燃烧。要动手、动口、动笔、动脑,联系实际,联系工作,写出感悟,体会心得,真正把书读进去了,化为自己的知识,溶解在血液中,达到“人文合一”。读书如何更有用。“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会读书会学习更要会应用。在读书过程中,要与思想、工作、实际紧密柔和起来,应用实践,指导工作,发扬光大。一鸣惊人的人,必定是在不鸣则已时厉兵秣马;动如脱兔的人,必定在静若处子时默默养锐;一夜成名的人,必定在一夜之前演练积累。一个人最大的靠山是自己,最大的资本是能力,最大的财富是技艺。综合分析古今中外所有著名的帝王将相、政治领袖、文学巨挚、科技大师、能工巧匠,无一不是既有一技之长,又同时是具备综合本领的人物。要追求卓越,做到无比喜欢、悉心钻研、4蕴含热情、心无旁骛、一心投入,力求达到技术精湛、出神入化、炉火纯青,鬼斧神工,把小建议写成大文章,把小事情干成大事业,把小材料雕成大作品。把“运作”策术贯穿始终古人云:“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要想写出精品力作,除了平时积累外,还要讲运作之术。运作,有思想思路之意,有工作举措之策,有篇章结构之术,有语言文字之要。主题鲜明。要知写什么,要思给谁写,要问写给谁,要想文章起什么作用,是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指导,还是对问题进行请示、报告、解答。这些都要明白、把握、领悟。主题的成功,就是方向的成功。案例:中粮粮油党委创先争优事迹材料思想深邃。“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章是思想的载体。文章因思想增辉,因思想传颂,因思想提升。要把上边的东西实际化,要把具体的东西理性化,要把传统的东西赋予时代内涵,使人感到有新思想、有新语言、有新启发。文章体现的是思想的深度、做人的高度、生命的厚度。当提练思想时,要向接近真理的方向努力。拿破仑说过,世上只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思想比剑更有力量。思想的成功,就是深度的成功。案例:小麦部5年发展战略、小麦部企业文化案例立意高远。就是站在全局高度、领导高度、时代高度,提炼思想、策划观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还要思路顺、框架顺、5逻辑顺。公文,如同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指导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的,一定要准、清、顺。文章的“意”,就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思想”。公文中,一般要有体会、感悟,要悟出点什么来,悟到人生的哲理、工作的体会、成绩的缘由等等。如此,立意就比较高了。有无高度深度广度。是衡量立意的最重要标准。有崇高立意,就会有崇高的思想。立意的成功,就是主题的成功。案例:玉米部一体化经营模式解读论据精准。任何一篇好的公文,通篇充满着考据的力量。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感动人。要考虑怎样才能把事实交待清楚,写得完美,使人读起来有兴味。要在抽象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增加生动性。起草公文,讲的道理、列的数字,是抽象的,但是可以通过穿插具体人、单位、事实,增加直观性。要把工作要求讲细致,用形象化语言表述出来,重视细节,同样可以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在写作公文时,运用论据,可以使论据新颖生动,与众不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这些论据真实可靠。真是事实的生命。特别是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搞得很准,不能有硬伤。论据的成功,就是观点的成功。案例:中粮粮油2011年短片解说词结构巧妙。结构便是文章的房子框架。房子造得如何,首先看结构。公文的结构,关键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公文的结构的模式:观点+例子+分析+结论。这是人们普遍乐于运用并接受的一种行文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文章写作的流程,简6言之,是从大到小谋篇,从小到大行文。从大到小谋篇,就是根据文章类别性质搞清楚谋篇布局,分析各种文章的框架结构,文件有文件的结构,报告有报告的结构,讲话有讲话的布局,案例有案例的写法。要多看些范例,多研究些经典,分析别人通篇的结构布局,搞清楚全文分哪几个部分来行文,自然就会触类旁通。从小到大行文:做好谋篇布局,就要开始动笔了。一般步骤是先说是什么,再写为什么,然后阐述如何做,最后说达到什么效果。其实,结构最为重要的就是红线贯穿、上下贯通、一气呵成,逻辑、严谨、缜密性很强。结构的成功,就是逻辑的成功。案例:重组整合案例文采飞扬。语言丰富多彩,令人如浴春风;语言哲理跌出,让人爱不释手。要准确,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要简洁,简洁才能给人更多信息,才能表达更多的东西;要大气,文以气为主,“气”是写作的根基,写出好作品,必须养气;要动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旷神怡;在用句式时,宜多用常见句,少用晦涩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启发句,少用命令句。要运用群众语言,要运用调查资料,要运用数字数据,要运用典故格言。语言的成功,就是文采的成功。案例:重组整合案例、年度短片让“创新”动力飞跃起来创新的文章谁都爱读、爱存、爱记、爱用。写公文,是写工作、写经验、写任务,更是写思想、写能力、写方法、写创造。文章有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学习他人,人云亦云,抄抄写写,拼凑成章;第二种,积极借鉴,提炼升华,锐意创造,创新7公文。第三种,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特立独行,卓尔不群。领会“一个意图”。就是领会领导意图。要认识到,公文是为领导执笔,为单位代言,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不服从安排,更不能颠覆领导的思想、思路、意图,“另起炉灶”。琢磨意图,把握方向,关注重点,公文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当然,领会领导意图,不是机械的,而是需要丰富、发展乃至创新的。把握“两个要求”。即:删繁就简,标新立异。删繁就简,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详略得当,宜详则详,该易则易,既要惜墨如金,又要泼墨如水。具体做到:简洁明白、流畅自然;深入浅出、内蕴丰富;主题集中、结构清晰;实感真情、含蓄质朴。要准确表达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加强练字、练词、练句能力训练,养成简约生动叙事,清楚明白说理,饱含情感写作的习惯。标新立异,就是无论思想观点,还是框架结构;无论主要内容,还是遣词造句,都要有独创性,有个性特征。写作公文,要创新,把一些意念、想法和见解重组,出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要钻研,善于发现分析问题,通过思考、总结、归纳,抓住关键,确立主题,认真解决;要变化,字句多变化,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妙语连珠。这是把公文创造性写好写精的途径。其实,这是超越常规的导引、智慧能量的释放、奇思妙想的发挥。秉持“三条原则”。用公文的语言写公文。公文语言要求庄重、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用散文的语言写公文。公文也要讲究文采,文采斐然,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让人流连忘返。用杂文的语言写公文。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文以辩洁8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有时使用杂文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与此同时,为造就缤纷的公文语言,加深思想性、针对性、功用性,在非正式文件公文中,还可采用比方、夸张、比拟、排比修辞方式,运用口语、俗语、网络语。当然,一定要把握好“度”。力求“四个一样”。像理论家一样理性思考。公文家要具备理论家素养。要从局部、感性、表面现象中跳出来,辩证理性分析,提炼升华思想,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要写出思辨性、理论性、深刻性,是妙笔生花之笔,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有的材料看上去不错,又觉得少点什么。其实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凝练凝重的话,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像文学家一样浮想联翩。文学家是形象的、感知的;公文家是理念的、抽象的。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像文学家那样,把思维调动起来,让思想活跃起来,把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融会在一起、交集在一起、容纳在一起,进行新的概括、整合、组装,则会碰撞出新的成果。有公文写作经验的同志,通常知道如何把彼此之间没有绝对联系的东西,通过一条红线贯穿起来。这样,高度、深度、立体度都有了。像教育家一样细致入微。公文的终极功能,是用来总结经验、交流情况、推广经验、教会方法、促进工作。要明确受众对象,坚持细微观察,善于发现,认真总结,丰富储存,教人方法,给人启示,让人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沉下心来,精心思考,反复推敲,熟而生巧,巧而生精。像史学家一样深刻深邃。历史是一部精彩绝伦的连续剧。一件历史事件都是下一个历史的缘由,后一个历史事件也是上一个9事件的结果。没有对历史的把握,是不可能昭示现在,指明未来的。写公文,要坚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要把握本质,挖掘联系,从众多矛盾中拎出重点,从复杂问题中
本文标题:文章写作之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