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文言实词中的文言现象
学员个性化辅导讲义学员姓名:某某学员年级:初三学科教师:张瑜辅导科目:语文班主任:某某学员学校:某某学校锐思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锐思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锐意前行思无止境勇往直前赢在锐思1锐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组长签字: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3第1次课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张瑜班主任:授课日期及时段年月日时分——时分授课主题文言实词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常识;2.引导学生具体系统地把握文言实词。3.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四种文言现象,并将此运用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4.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掌握。难点:对学生完成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文言文,在正式学习之前,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大家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吗?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是用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如今我们问候别人说“吃饭了吗?”,用文言文表达则是“饭否?”。大家可以发现,文言文必白话文更凝练简洁。通俗一点来讲,文言文用更少的字表达与白话文相同的意思,这就意味着文言文中用字用词的方式与白话文有不同之处,那么这些不同之处究竟体现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二、知识梳理+经典例题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个词:文言现象。那么何谓“文言现象”呢?文言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我们通过对文言现象学习可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成绩。锐思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锐意前行思无止境勇往直前赢在锐思2(一)文言实词中的文言现象1.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通假字有两种形式:一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个同音字来代替。二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例如《童趣》中“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僵硬的意思。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1)同音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高兴;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仅仅。(2)双声通假:是指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同“无”,没有。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见”同“现”,表现。(3)迭韵通假:是指通假字与本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例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普遍,遍及。2.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3.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的“洞”是打洞;“妇抚儿乳”中“乳”是喂奶。“名之者谁”中“名”为取名;“公将鼓之”中“鼓”为击鼓;“狼不敢前”中“前”为上前;“不能名其一处也”中“名”为说出。(2)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为像狗一样;“孔子东游”中“东”为向东;“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北、南”为向北、向南;“亮躬耕于陇亩”中“躬”为亲自之意。锐思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锐意前行思无止境勇往直前赢在锐思3(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温故而知新”中“故、新”指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中“善”指优点,长处;“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锐”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具兴”中“废”指废弃的事情。(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为擅长,善于。(5)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猛浪若奔”中“奔”指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中“屠”指屠户。(6)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例:“不耻下问”,“耻”,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小”,认为····都是渺小的。(7)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愤”,使····恼怒、愤怒。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劳”,使····受苦、使····劳累。4.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列举常见的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风雨不动安如山”疑问代词,怎么、如何。“安得广厦千万间”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比动词,比作。“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名词,士兵,军队。“可汗大点兵”兵名词,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动词,出现、露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出动词,出去、出来。“不复出焉”动词,拿出。“皆出酒食”动词,产生。“江山代有才人出”锐思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锐意前行思无止境勇往直前赢在锐思4名词,层次。“不可计其层次矣”次动词,编次、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道名词,道德。“伐无道,诛暴秦”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名词,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动词,达到。得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通“德”,动词,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发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动词,征发、征派。“发闾左谪戍鱼阳”动词,感动。“帝感其诚”感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负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锐思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锐意前行思无止境勇往直前赢在锐思5三、随堂检测1.故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旧(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故逐之《曹刿论战》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期限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希望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船”为名词,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之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锐思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锐意前行思无止境勇往直前赢在锐思6四、归纳总结本节课指导学生步入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基本常识,详细讲解文言实词,让学生重点掌握文言实词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这四种文言现象,并引导学生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五、课后作业【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
本文标题:文言实词中的文言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