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全套教学课件-共370张PPT
生物化学肥东一中余宏凯一、糖类的结构与功能最初,糖类化合物用Cn(H2O)m表示,统称碳水化合物。鼠李糖及岩藻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定义: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糖类的生物学意义:1.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是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2.充当结构性物质;4.糖链是高密度的信息载体,是参与神经活动的基本物质;5.糖类是细胞膜上受体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的参与者。糖类概述二、糖的分类糖类化合物单糖寡糖多糖: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酮的衍生物(醛糖或酮糖):有2~20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同多糖杂多糖糖缀合物(二)寡糖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寡糖是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二糖α-1,4-糖苷键α-1,2-糖苷键α-1,4-糖苷键β-1,4-糖苷键(三)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基以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高聚物。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现象,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多糖的结构包括单糖的组成、糖苷键的类型、单糖的排列顺序3个基本结构因素。多糖的功能:1.贮藏和结构支持物质。2.抗原性(荚膜多糖)。3.抗凝血作用(肝素)。4.为细胞间粘合剂(透明质酸)。5.携带生物信息(糖链)。几种常见的多糖:(一)淀粉与糖原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以α-(1,4)糖苷键连接)与支链淀粉(分支点为α-(1,6)糖苷键)组成。淀粉与碘的呈色反应与淀粉糖苷链的长度有关:链长小于6个葡萄糖基,不能呈色。链长为20个葡萄糖基,呈红色。链长大于60个葡萄糖基,呈蓝色。糖原又称动物淀粉,与支链淀粉相似,与碘反应呈红紫色。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或糖原(二)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线性的由D-吡喃葡萄糖基借β-(1,4)糖苷键连接的没有分支的同多糖。微晶束相当牢固。半纤维素是指碱溶性的植物细胞壁多糖(果胶质与淀粉除外)。(三)壳多糖(几丁质)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缩合成的同多糖。比较坚硬,为甲壳动物等的机构材料。是天然多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带正电荷的氨基多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β-(1,4)糖苷键壳多糖(几丁质)三、糖复合物——是糖类的还原端和其他非糖组分以共价键结合的产物。(一)糖蛋白与蛋白多糖两种不同类型苷键:N-糖苷键(肽链上的天冬酰胺的氨基与糖基上的半缩醛羟基形成);O-糖苷键(肽链上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与糖基上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糖蛋白中寡糖链末端糖基组成的不同决定人体的血型。O型:Fuc(岩藻糖)A型:Fuc和GNAc(乙酰氨基葡萄糖)B型:Fuc和Gal(半乳糖)(二)糖脂与脂多糖——脂类与糖(或低聚糖)结合的一类复合糖。1.甘油醇糖脂:甘油二酯与己糖(半乳糖、甘露糖和脱氧葡萄糖)结合而成。2.N-酰基神经醇糖脂:R′—O—CH2—CH—CH—CH=CH—C13H27R—NHOH(R′为糖基或糖链基;R为脂肪酸链。)肽聚糖也称黏肽或胞壁质。可看成是由一种基本结构单位重复排列构成的(胞壁肽)其结构如下:(三)肽聚糖(06全国)37.蔗糖在常温下很稳定,这是因为:A.蔗糖需要较高的活化能B.蔗糖是天然防腐剂C.蔗糖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D.葡萄糖不易同其他化合物反应(06全国)8.淀粉同纤维素的差别:A、淀粉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纤维素仅含葡萄糖B.淀粉可能分支,纤维素没有分支C.淀粉比较稳定D.淀粉可以被降解,纤维素不能被降解E.淀粉溶于水,纤维素不容于水(07全国)110.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人体营养金字塔的塔基,是因为:A.生命物质主体均为碳骨架B.葡萄糖是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的直接供体C.葡萄糖是血红细胞能量来源的唯一供体D.葡萄糖是大脑正常供能的唯一供体ABEBCD(08全国)68.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链,序列多变,结构信息丰富,甚至超过核酸和蛋白质。糖蛋白质中寡糖链的还原端残基与多肽链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A.N-糖肽键B.O-糖肽键C.S-糖肽键D.C-糖肽键(09安徽)11.糖原分子中葡萄糖单位之间存在哪个类型的键A.只有β-1,4糖苷键B.有β-1,4糖苷键与β-1,6糖苷键C.有α-1,4糖苷键与α-1,6糖苷键D.只有β-1,6糖苷键BC(07安徽)5.下列哪些物质的组成中具有糖分子()A.木质素B.DNAC.纤维素D.类固醇E.ATPBCE(13安徽)9.(单选)氨基酸和单糖都有D和L不同构型,组成大多数多肽和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多糖的大多数单糖构型分别是()A.D型和D型B.L型和D型C.D型和L型D.L型和L型(11安徽)17、组成核苷酸的糖是()A、葡萄糖B、半乳糖C、戊糖D、蔗糖B(12全国)6.以下糖类中属于寡糖的有A.甘露糖B.麦芽糖C.半乳糖D.蔗糖E.糖原(10安徽)13、下列属于还原糖的是()。A.D-果糖B.D-半乳糖C.乳糖D.蔗糖ABCBDC脂类概述是一类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脂类脂肪可变脂磷脂糖脂固醇基本脂(一)脂肪(三酰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不饱和脂肪酸含1个双键(油酸)含2个双键(亚油酸)含3个双键(亚麻酸)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CH2OCOR1R2OCOCHCH2OCOR3P—O—O-O非极性尾非极性尾极性头磷脂在水相中自发形成脂质双分子层。(二)甘油磷酸酯类(三)鞘脂类——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1分子极性头基团组成。鞘脂类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糖鞘脂)神经节苷脂类(四)固醇(甾醇)类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D五、萜类:由不同数目的异戊二烯连接而成的分子。维生素A(视黄醇)、维生素E、维生素K、类胡萝卜素都是萜类。β-类胡萝卜素裂解就成2个维生素A,维生素A可氧化成视黄醛,对动物感光活动有重要作用。六、蜡:由高碳脂肪酸和高碳醇或固醇所形成的脂,它存在于皮肤、毛皮、羽毛、树叶、昆虫外骨骼中,起保护作用。(07全国)111.脂肪被作为动物体的能量储备是因为:A.完全的还原态B.强疏水性C.在自然界含量丰富D.易于消化(07安徽)13.在下图所示的化学结构及生化分子中,表示脂质的是()ABD(08全国)114.人体主要以脂肪而不是糖原为能量储存物质的主要原因是:()A.脂肪的疏水性B.脂肪酸氧化比碳水化合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多C.碳水化合物氧化比脂肪酸氧化释放的能量多D.脂肪比重轻(09安徽)95.脂类的生理功能有A.保持体温B.调节酸碱平衡C.固定内脏D.氧化功能E.脂溶性物质的溶剂ABACDE(13安徽)12.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酸为细胞能量来源之一B.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之量较高C.脂肪具有保持体温及减轻内脏受撞击之功能D.多食用不饱和脂肪酸之脂肪,将会提高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概率(13全国)10.下面关于脂质分子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大多数脂质分子不宜溶于水B.胆固醇是两亲脂质C.甘油三酯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D.由膜质分子形成的微团具有双分子层结构DD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是由许多不同的α-氨基酸按一定的序列通过酰胺键(肽键)缩合而成的,具有较稳定的构象并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大分子。用于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05全国)1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a—碳原子是不对称的,但_______除外。A.丙氨酸B.组氨酸C.甘氨酸D.谷氨酸(06全国)40.赖氨酸有3个pK值,pKl=2.1;pK2=9.0;pK3=10.5;赖氨酸的pI为:A.2.2B.5.55C.6.3D.9.75E.10.5(06全国)6.下面哪(种)些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可能被修饰?A.丙氨酸B.丝氨酸C.苯丙氨酸D.甘氨酸E.赖氨酸CDBE(07全国)72.大多数蛋白质易溶于水。基于这一点,你认为像亮氨酸这样的疏水氨基酸最有可能存在于天然蛋白质的哪个部位:A.内部B.表面C.肽链的末端D.完全随机存在(07安徽)15.组成谷胱甘肽的氨基酸不包括()A.谷氨酸B.半胱氨酸C.甘氨酸D.谷氨酰胺(10安徽)14、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A.酪氨酸B.苯丙氨酸C.异亮氨酸D.羟赖氨酸(11全国)12.双缩脲反应主要用来定性或定量测定下列哪些项?A.氨基酸B.多肽C.糖D.脂E.蛋白质ADDBE(11安徽)14、在氨基酸的分类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丙氨酸(12安徽)14.(单选)下列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A.精氨酸B.甘氨酸C.苯丙氨酸D.谷氨酸(12安徽)15.(单选)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获得的是()A.嘌呤B.嘧啶C.果糖D.芳香族氨基酸ABCAD(06全国)23.当蛋白质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同时,蛋白质的A.溶解度最大B.溶解度最小C.溶解度与溶液pH无关D.蛋白质变性(07全国)73.关于蛋白质变性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B.由于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C.由于物理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质失去必需基团,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D.由于化学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质失去必需基团,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07安徽)14.对于蛋白质变性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使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破坏,一级结构也遭破坏B.它使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破坏,而一级结构不被破坏C.只使四级结构破坏D.使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性(生物活性)减小BBB(08全国)69.分子识别常表现在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上、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能与来自细胞外的生物活性分子专一结合,并将其带来的信息传递给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这些大分子大多是:()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脂质(11安徽)15、某蛋白质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4个氨基酸,B链有32个氨基酸,那么,该蛋白质的肽键数目是()A、53B、54C、55D、56(12全国)7.以下关于蛋白质变性后所产生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降低B.疏水侧链基团被包裹在分子内部C.形成沉淀D.失去结晶能力ABB(12全国)12.在等电聚焦电泳过程中,随着蛋白质样品的迁移,电流的变化为A.越变越大,当样品到达其等电点位置时,电流达到最大值B.越变越小,当样品到达其等电点位置时,电流达到最小值,接近于零C.基本不变,为一恒定值D.不确定(12安徽)13.(单选)蛋白质在在等电点时,()A.溶解度最大B.电泳迁移率最大C.导电性最大D.以上都不正确BD一、酶的概念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定义: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只能进行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酶二、酶的催化特点1.高效性: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106~1013倍。2H2O22H2O+O21mol过氧化氢酶5×106molH2O21mol离子铁6×10-4molH2O22.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3.敏感性: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4.可调性: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速度的调节。三、酶的分类酶单纯酶结合酶(全酶)=酶蛋白+辅因子辅因子辅酶: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辅基: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金属激活剂: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三)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1.单体酶(monomericenzyme):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多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2.寡聚酶(oligomericenzyme):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共价键结
本文标题: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全套教学课件-共37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2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