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
第一章总论1.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1)住宅(2)公共宿舍(3)专用公寓(4)居住综合体2.居住建筑的适居性:通常可以将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括为——(1)方便性(2)舒适性(3)安全性(4)环境性(5)协调性(6)经济合理性等基本目标,它们反映了居住者普遍认同的适合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这可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方便”“舒适”“安全”三项要素可以认为是经典的功能需求。3.适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1)正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建筑与社会的共生观念——和谐社会(3)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4)正确体现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共生的设计理念(5)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4.“适用”“经济”“美观”是我国既定的建筑方针与政策。“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5.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性标准: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就是用以衡量住户拥有的居住空间数量和环境质量的技术性控制指标。其中住户可居住空间的数量标准,即是通常所指的居住面积标准;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标准则包括对空间环境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两个方面。6.家庭结构类型单身家庭夫妻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7.户型: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套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8.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9.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户代际数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三方面。10.家庭人口结构影响住宅套型平面与空间的组成和组合形式,也就是户型决定着套型设计。11.住户的居住生活行为模式一般可分为四类,(A)私人生活行为(B)社会生活行为(C)家务活动行为(D)生理卫生行为12.家居居住行为模式:A.工作学习型B.社会交往型C.生活休闲型D.家庭从业型13.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措施a建筑隔热措施建筑隔热以屋顶隔热最为重要。其次是西墙和东墙b房间自然通风组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引风入室,争取穿堂风应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主要途径c外立面遮阳措施主要用以阻挡直射阳光从窗户进入室内,对冬冷夏热地区宜采用临时性轻便遮阳措施,对于冬暖夏热地区宜采用固定建筑遮阳构件,并与绿化结合处理14.窗地比直接采光的居住用房的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值15.空间环境的心里标准·安全感与健康性·私密性与开放性·自主性与灵活性·闲适感与情趣性·自然感与回归性第二章套型设计(上)1.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居住空间分为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和次卧室。厨卫空间分为厨房和卫生间。辅助空间包括门厅,走道,过厅,储藏室,阳台和露台。2.起居室的设置方式大致有两种情况:相对独立的起居室和与餐厅合二为一的起居室。3.起居室的面积:(a)起居室相对独立时,起居室的使用面积一般在15㎡以上;(b)当起居室与餐厅合为一时,二者的使用面积控制在20—25㎡;或共同占套内使用面积的25%~30%为宜;4.起居室面宽(开间):起居室内家具布置的墙面的直线长度应大于3000mm5.餐厅的面积·供3至4人就餐的餐厅,起开间的净尺寸不宜小于2700mm使用面积不要小于10平方米。·6至8人使用的餐厅,其开间的净尺寸最好不要小于3000mm,面积取在12平左右较为适宜。6.卧室的设计要点:A.一般情况下双人卧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平B.主卧室的开间设计为3600到3900mm时较为适宜,当面积紧张需要压缩主卧面宽时一般不宜小于3400mm7.管井布置时要注意以下问题:(a)管井应当首先考虑靠近坐便器设置,以解决其排水量大且容易堵塞的问题;(b)合理布置卫生间洁具,使管道不靠近卧室墙面布置,从而减小给水和排水管道对卧室的噪声影响;(c)洁具尽可能同侧布置,减少排水管的长度及管线之间的交叉。(d)管道排列尺寸尽可能标准化,立管相互之间及与墙之间的最小合理距离,管道的最小宽度均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设计要求,且便于施工维修和更新改造。8.管井与风道的布置关系(a)管井和风道应尽可能紧临承重墙布置,以加强空间的适应性。(b)不同位置及形式的卫生间中管井与风道的布置应当具体分析,例如两卫紧临的情况下,通常将管井与风道布置在两卫之间。9.阳台按平面形式分类:凸阳台、凹阳台和半凸半凹阳台。阳台按使用功能分类: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套型设计(下)1.合理分室是指将不同功能的空间独立出来,避免空间功能的合用与重叠,合理分室包括生理分室和功能分室2.功能分区原则包括: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和公私分区3.错层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又称变层高式这种住宅是进行功能分区后,将主要居室安排在层高较高的空间,二其他辅助房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4.套型空间设计原则A尽量满足各个房间均有对外开窗的机会,充分满足居住的采光和通风要求B入户处应设有门厅,完成由户外进入户内的过渡作用C厨房应靠近门厅布置,便于买菜归来及时储藏,处理或是拎垃圾出户,并应设置服务阳台,用于物品的储藏和衣物清洗,晾晒等D重视就餐环境餐厅应力求临窗采光,临近厨房布置,缩短动线以方便递送菜肴。E两室以上的套型,宜设置“一个半卫”(即由一个设置三件套的全功能卫生间加上一个仅设置便器的半卫组成)或者两个卫生间,一个靠近卧室区,一个靠近起居区以保证主客两便F起居室应设置在南向还应设置生活阳台用于休闲,晾晒衣物等G主卧室应尽量朝南开窗,当主卧室设置阳台是阳台进深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卧室的日照质量。H注意在套型不同位置设置储藏空间,做到集中储藏与分散储藏相结合,保证一定的储藏面积。I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或使交通空间多功能化,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5.面宽:是指主要采光面的宽度。6.进深:是指与面宽相垂直的面的宽度。7.住宅套型的适应性:是指套型要适应市场以满足不同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模式和不同购房目的的居民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住宅楼栋内套型大小、种类和各种套型分配比例,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运用简单的技术方式加以调整和改变。常见的套型空间适应性设计的手法有以下两种:(1)可分可合式套型设计(2)交换空间式套型设计8.模糊空间的设置模糊空间是指在住宅平面中设计一定面积的,没有预先确定功能的房间,以使不同的住户在不同的时间根据不同的需求置换房间的功能性质,如紧邻起居室或者卧室用隔断分隔出一个5至8平的小房间,或称“半间房”。第三章住栋设计(上)1.低层住宅我国《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住栋高1~3层的为低层住宅,2.低层住宅还可按各户拼联方式不同分为独户式、并联式、联排式、群集式和叠拼式等类型。3.多层住宅我国将4~6层的住栋定为多层住宅4.中高层住宅我国将7~9层住宅定为中高层住宅5.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我国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高度100m以下)为高层住宅6.按进入住宅套型空间的交通组织方式分为:接地型住宅、准接地型住宅、非接地型住宅:7.接地型住宅住宅套型空间入口皆在地面上,一般可由地面道路直接进户。各套住宅皆可拥有地面上的专用宅院。因此1~3层的低层住宅皆属此类。8.准接地型住宅(Cityhouse)此类住宅在习惯独门独院居住的欧美各国较为常见,可用于2-5层的住栋。高度类似多层住宅,但同时又近似低层住宅,可满足各户套型独立与地面联系的要求。我国将此称为叠拼式住宅(地产商称叠加式别墅)9.非接地型住宅凡是要从住栋总入口进入并经公共楼梯、电梯及公共交通空间才能达到各住宅套型入口的套型组合方式皆属于非接地型住宅。我国多层及高层住宅都采用此种组合。其中又可分为三大类:(1)梯间式从住栋入口通过公共楼、电梯即可到达每户入户门的方式,其平面形式与楼、电梯间的布置形式可有多种变化。(2)公共走廊式从住栋入口经公共楼、电梯,通过公共走廊到达套型入口。按走廊形式的不同,可有外廊、内廊、双外廊等不同类型变化。(3)跃廊式其入户交通路线为从住栋入口----公共楼(电)梯----公共交通走廊(隔1-2层设置)----楼梯(公用小楼梯----套型入口或跃层套型专用楼梯)。其目的在于提高电梯运行速度,电梯仅需在设有公共通廊的楼层停靠。跃廊式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按跃廊设置的方式还可有外跃廊、内跃廊、隔层或隔两层跃廊,或错层跃廊等衍生形式。10.由住宅套型拼合成住栋,有如下几种组合方式:一、由套型空间直接拼合而成住栋二、由套型空间与交通空间系统整体拼合组成住栋三、由套型空间与分组交通空间拼合组成住栋单元,然后再由多种形式的住栋单元拼合组成住栋整体的组合方式。这种住栋是由套型空间经过两次组合构成住栋的,可称为两次性组合方式。11.低层住宅的特性优点:(1)居住空间接近自然环境:各户接近地面,均可拥有室外院落。(2)空间形态最具有理想家园的亲近感:(3)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景观协调:低层住宅体量小巧,布局灵活,造型丰富多彩,易于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植被和水体等特征)进行设计建造。(4)土建造价相对低廉。缺点:A基地建筑密度偏低,户均耗用土地资源较多,不利于节约建设用地;B住宅底层和屋面面积相对于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显著增加使其相应的用于底层地面的防潮通风和顶层屋面的防水保温与隔热的建筑处理费用的比例相对增高;C建筑覆盖率高,而居住建筑密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城市共用设施利用率。12.低层住宅楼栋类型独户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Townhouse”集群式住宅他是由更多住户的跃层套型空间单元以两维平面关系拼联组成的板块状住宅楼栋叠拼式住宅“Cityhouse”这是为提高低层住宅居住密度,节约城市居住用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住宅楼栋类型。别墅建筑13.独户式、并联式和联排式住宅称为接地型住宅14.叠拼式住宅可称准接地型住宅多层住宅1.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a套型恰当,平衡套型b使用方便,各户平面平面功能日照通风采光朝向等c交通便捷,压缩公共交通面积,并避免其对户内影响d经济合理节地,节能,节材e造型美观f通用性强标准化G环境优美2.多层住栋平面组织形式根据套型组织和交通形式的不同,常见的多层住栋平面组合形式有以下几种:(A)通廊式即利用通廊式水平交通和垂直楼梯将若干住宅套型组织起来形成住栋,根据走廊在建筑中位置可分为长内廊式、长外廊式和跃廊式。(B)单元式即将多套住宅与交通空间组合成一个单元,该部分内的住户可以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由单元拼接形成住栋。其入户方式一般为梯间式和短廊式(短内廊和短外廊式)两种。(C)独立式(点式)若干户围绕交通枢纽形成住栋,不与其他住栋拼联,平面形式自由、灵活。由于四面皆可采光、通风,有利于一梯多户住栋为各户提供较好的室内环境条件。3.多层住宅中楼梯的设计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中高层和高层住宅设计1.电梯的设计A7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咯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B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18层或18层以上每层不超过8户的高层住宅,一般采用2台电梯;C18层以上,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高层住宅多为3台电梯以上。2.塔式住宅该类住宅围绕以楼梯和电梯等组成的垂直交通核心布置套型空间。与板式高层相比用地灵活和节省;抗风能力强;所形成的阴影区小、阴影覆盖时间短;体型高耸挺拔,造型活泼,易于组成视觉空间丰富的建筑群体。其平面布局形式多样因地区差异而构成不同的轮廓。如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往往采用十字、井字形平面,以凹口解决通风问题;北方则更强调外墙的完整性,保温隔热。3.高层(中高层)住栋结构体系特点一、框架结构体系布置特点这种体系能大幅度降低结构自重,使内部分隔具有很大灵活性,因而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框架体系刚度不大,建筑越高这一弱点就越明显,其抗风荷载和抗地震的能力也较低,因而往往在框架结构体系中的适当部位增加剪力墙,以辅助框架结构的不足。此外,框架柱尺寸较大,通常会影
本文标题:新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0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