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南省洛阳市2013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历史
1伊川实验高中高三历史迎一练训练题(一)一.选择题(54分)1.《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汉书·食货志》:“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上述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提倡精耕细作C.重劳动投入轻技术提高D.注重因地制宜2.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主要说明A.商品经济相对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3.有学者认为;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业繁荣C.地域性商人集团出现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观察以下两幅图,图二与图一的商业活动相比,明显的不同..是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B.商业交换品种增多C.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督D.打破了坊市界限5.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因图册上所绘土地方位似鱼鳞而得名,见右图)。对其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奖励垦荒地数量增加的状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D.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6.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时间国库储备(单位:两白银)康熙十年(1671年)2488482康熙十二年21358006康熙十六年29964499康熙三十年31849719康熙三十三年41007790A.面临内忧外患,大力筹措军费B.国家扶持商业,贸易总额上升C.社会安定繁荣,国库储备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贸易顾差扩大7.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2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疯狂进行资本输出C.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中国交通运输业大发展8.读下图,若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则“冬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9.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A.二者实行相同的经营方式B.都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10.以下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上海有可能出现的是A.能够在全国率先使用上互联网B.把约会地点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晚上可以收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D.在书报亭买到《人民日报》11.1931年经济学家觊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措施是A.制定并实行行业竞争法规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C.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D.政府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12.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可能分别发生在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3.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制订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通过合作社吸收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1923年1月,列宁发表了《论合作制》一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合作社的性质,具体地规定了改造小农经济的途径。后来斯大林将这些3思想发展成为A.余粮收集制B.普遍义务劳动制C.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14.“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化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化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是A.经济全球化将绐各国带来巨大利益B.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化的主导权C.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全球化技术密切了各国的经济联系15.读下表《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次序排列》,从中得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科技革命改变世界格局C.美国取代英国的地位D.西欧大国降为二流国家16.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产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表述与作者关于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相符的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政府制定新规则,限制竞争C.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D.确立自由市场经济制度17.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主要是因为此“药方”()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18.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农业工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1978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979108.8100.8107.7108.5104.9103.41980112.8103.4109.1117.9109.9107.31981120.2106.2113.2122.8115.2106.61982133.4109.7121.6132.2118.8111.3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970年大不列颠大不列颠美国美国美国法国美国大不列颠德国苏联美国法国德国大不列颠日本德国德国法国法国德国4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20.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有关材料中的“他的改革”不正确的是()A.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消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C.地方的权力有所扩大D.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工业改革为重点2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22.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23.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24.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25.著名学者罗荣渠所著《现代化新论》认为,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应分别属于A.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C.创新性巨变、突发性微变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26.中国的道教被国外部分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B.纸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7.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5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以下与这位文学家的写作风格相似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大卫·可波菲尔》C.《等待戈多》D.《老人与海》28.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29.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31.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32.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33.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支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同一重要我
本文标题:河南省洛阳市2013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2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