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采访学通论一、新闻敏感1、定义: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事实有无新闻价值,有多少新闻价值的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的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之为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2、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迅速通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3、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对于党或是上级开的一些重大会议进行学习,在遇到事情时才能把它上升到政策的高度。要立足全局看问题,对于一个新闻事件不能只看到他的表面,一件事不能只听一方的说辞,要对事件的全方位进行捕捉,正反双方都要了解,有时在对立面也能找到新的突破口。知识广博助敏感:记者的知识越丰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面就会越多样和深刻。如果记者什么都不知道或是知之甚少,那看待事物一定是狭隘的。二、记者的素质与修养(可考题目:1记者的素质与修养都有哪些?2.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来分析记者的素质好和职业道德(新闻学概论中记者的记者道德和规范联系起来回答。)3.媒介批评中对新闻工作者的批评。4.媒介的伦理失范,其实说的也是新闻工作人员的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1记者:在通讯社,报刊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新闻传媒从事新闻报道的专职人员,记者的主要使命和任务是采访报道新闻,即把每天发生在各地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采集并提供给需要它的人,以帮助人们认知和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指导人们以此来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2.记者的素质:素质是指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记者的素质:德,识,胆,才,学。①德-------高尚的品德。品德可以约束着记者采访报道的行为,没有好的品德不要说是事业了,就连起码的为人处世都不够格。记者的行为不端就难以肩负起“以正确的舆论影响人”的历史使命。高尚的品德还表现在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科学,爱事业,只有具备了这五爱记者就会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品德高尚的新闻人。②识--------强烈的新闻敏感。识即见识,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详细看上面)③胆--------无私才能无畏。胆量,胆略,胆魄,指的是胆子大有勇气,同时还要有见识,谋略,魄力。记者就要看准了就干,要有敢闯的精神,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触怒权势者,触怒黑势力,采访环境的恶劣,危机四伏。④才--------一专多能。新闻记者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为渊博的知识储备。⑤学--------永无止境。持久的学习能力是现代对记者的新要求。现在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快,所以记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德识胆才学构成记者的综合素质,这几方面互为条件,联系紧密,德是前提和基础,识和胆是核心,才和学是必备条件。3、记者的修养:所谓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精神、学术、技术等文化领域所付出的自觉努力和已达到的水平。政治修养。新闻工作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新闻事业是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媒体人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加强政治修养首先要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然后要在提高政治鉴别力上下功夫,同时还要提高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的自觉性。理论修养。这里的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在新时期所创立、所贡献的最新理论成果。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范围很广,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史、经、法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是指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包括与新闻采访报道的有关技术,如电脑操作、摄像机、摄影机等。社会生活知识是指除了基础和专业知识之外都可以包括在社会生活知识中。作风修养。包括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雷厉风行的作风。三、采访前的准备(做一个采访提纲)1·采访前的准备的必要性:①记者与采访对象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记者通过谈话和提问来考量采访对象,评判采访对象的水平和能力。②同时采访对象也在考量记者这一个记者是否合格。2·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的内容:①明确采访目的。明确采访目的是作为一个内在动力激励看记者,是本次采访的指南,要时刻的围绕着自己的采访目的进行,不能被采访对象带跑。②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③充实相关新知识,记者是一个杂家,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需要积累的知识,也需要临阵磨枪,在采访前突击。④拟定采访提纲,做好提前准备。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得事实的主要手段,提前拟定采访提纲是很有必要的,采访提纲包括:a重点了解的问题有哪些,一一列出。B把每个大问题拆成一个个小问题,关键的地方问题越细越好。C现场环境气氛如何。D人物的心理如何,时间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⑤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准备。A寻找采访对象本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B采访对象并非都能顺利接受采访,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夸夸其谈但是可信度低,有的反应迟钝。四、新闻策划:定义,采访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的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必要性:a可以充分挖掘好而表现事实的新闻价值,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B可以满足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多方面要求c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新闻资源。D可以极大限度的发挥采访人员的积极性。E可以提高媒体的知名度,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策划的必要性策划可以有效地解决采编脱节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整合新闻资源可以有效地增强采编人员的精品意识3、策划方案的内容策划的意图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报道范围与重点人员及时间安排发稿计划资金、设备、车辆与技术保障总协调人五、采访形式专题隐性采访定义:是指不公开记者身份意图,最大限度获取新闻事实的采访方式,是在公开场合无法进行或是不能获得真实情况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揭露性采访和批评性采访。2类型①观式隐性采访,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秘密的观察人物和事物的状态,对人物和事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的方法。介入式隐性采访,记者根据需要,乔装打扮成某种角色,参与到任务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去。②旁观式隐性采访需注意的问题:要根据所具体的事情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性质看,当对象的事物的性质和情况无害于社会和他人时,如果被观察者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记者不能只顾着抢新闻而袖手旁观,应该放下手上的工作进行施救,当对象的事物的性质和情况有害于社会和他人时,记者要在观察结束时一边报道,一边向有关部门汇报,对正在发生的事物予以制止。介入性隐性采访应注意,介入式采访记者要扮演成某个角色,总有设置圈套的嫌疑,因此记者在介入时不要主动的“引诱”对象,而让对方主动。③隐性采访的作用:A是公开采访的重要补充,是整个采访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B能一针见血的抓住事物的本质。C是进行揭露和批评报道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应对采访对象的弄虚作假,同时有效地应对采访对象的拒访行为。④隐性采访发生的条件:A新技术手段的推动,尤其是摄录设备的小型和便捷。B媒体竞争的压力迫使媒介更加努力的扩展新闻资源。C舆论监督不断加大,舆论监督属于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但是影响,杀伤力很大,隐性采访便是舆论监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⑤性采访的侵权问题:如果媒体是为了公共利益进行隐性采访而所采访的对象是公众人物时,则可以针对新闻侵权的诉讼进行申辩。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法律准许使用他人的肖像,准许将他人的个人信息和活动公之于众。6、对公众隐性采访的原则:所曝光的必须是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未经本人允许而加以报道的时间发生地应是公共场合而不是私人场合被报道的公共人物的言行应该与公众有关7、采访时应注意的问题确定采访对象时应把握三公原则,即公共场合、公共利益,公共人物。在采访活动时隐性采访要与公开采访相结合。采访时记者要注意人身安全,隐性采访时危险随时存在,因此进行隐性采访应该有组织。六、体验式采访1、定义:记者以亲历的形式融入到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和自然情境中去,在获得亲身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采访的方法。2、作用可以增强新闻媒介记者的新闻竞争力,为了在日趋激烈得竞争中赢得先机,各媒体都为求有与众不同的新作为,而体验式采访就是新作为之一。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记者所体验的东西大多都是社会冷点和热点,通过报道把矛盾公开化,从而引起社会关注,得到更好的解决,如果矛盾久久不能解决,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新闻的改革和创新,由于体验式采访是记者亲身参与其中,则会发现一般采访不能发现的东西,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挖掘。而且根据隐性采访体验式采访的需要,报道可以以日记、杂记、来信等方式来报道,从而使新闻文体变得丰富多彩。所报道的形象比较鲜明,也能满足受众多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对物,多出人才,新闻记者需要冷静也需要激情,体验式采访为冷静和激情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3、体验式采访需要注意的问题A不能干扰和影响采访时对象的正常工作和事物的自然进程,体验式采访可以介入,即把自己变成采访对象,但不能因为这种介入而变成事物的性质,影响和妨碍事物的发展进程。B既要钻进去,又要走出来。记者的身份暂时搁置,被隐没之后还要还原,要用记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体验的角色,看其是否有偏激,绝对的地方。C记者既要情感调动又要理性控制,在体验式采访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融入采访对象的角色最主要手段就是移情,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度”,不能一味的感情用事,这可能会影响记者的思考或判断,造成认识上的偏差,所以记者应用理性的眼光和观点看待问题。4、优势A能够了解到其他采访看不到的东西,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B获得真实主动的现场材料。C有利于记者获得真情实感,从而便于写出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报道。现在有很多旅游类节目,都可以归为体验式采访,这些记者们亲身到景区去,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传达给受众。七、调查性采访1、定义:是一种揭露被一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新闻的采访方法,他常常聚焦于不义,且恶和违法活动。2、调查性采访盛行的原因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新闻理念,西方新闻界热衷于乌鸦文化,他们认为越是揭露性报道,越能促使法律的完善和修改,越能给公众带来福音。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一些有良知的新闻记者不畏权贵,不惧困难,用于揭露真相。媒介间积累的竞争,调查性报道以深度和理性见长,比较适合报纸刊登。3、调查性采访的本质:主要是针对较为重大的公共事件进行的,目的是揭露真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而这些真相是某些人极力掩饰的,不被别人所知的,因此在调查性采访中充满了危险和艰难。4、应注意的问题审慎选题,果断决策。选题是调查性采访的基础,决定者调查性采访的方向和路径,同时决定着其价值的大小,为了避免选题不准而使采访徒劳无功,所以在选题上一定要经过集体的反复讨论、酝酿。有些重大的选题还要得到领导的同意,反复权衡,在决策时一定要果断,以免被别人抢占先机。先易后难,多方取证。先从阻力小,比较容易获得的事实采访着手,然后再攻坚克难,同时还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的了解事实并获得证据。信念支持,百折不挠。在调查性采访时,这不仅需要记者个人的牺牲和贡献,而且媒介也要在物质上给予种种支持,同时用激励性机制来鼓励记者,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采访中去。5、我国调查性采访需要有关部门配合表现在:A有些事情和问题已经有了定性,记者的调查性采访只是为了挖掘,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更加详细的对事实进行报道。B记者与有关部门合作,特别容易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C记者的调查性采访虽然是独立的,但是在关键问题上,如果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在咨询是离不开上级党政机关或相关学者的帮助。D能够寻求某种支持和帮助,哪怕是道义上的也不要拒绝,因为记者孤军奋斗,东冲西突会牺牲更多的时间。《新闻调查》就是典型的以调查性采访为主的节目类型,他所报道的内容都是调查所得,比如上面提到的《一只猫的非常死亡》,就是根据网上所反映的虐猫事件,然后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最后得出了真相。
本文标题:新闻采访学通论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5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