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家长手册
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家长手册武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前言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不断攀升,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中明确指出“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武汉市政府先后下发了武政办〔2005〕110号及〔2009〕7号文件,市教育局将“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目标之一,纳入学校绩效管理。鉴于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简称:武汉视防)会同市教育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总结科研成果和工作实践经验,编写了这本《手册》,旨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视力健康理念,提高视力健康的认知度和管理水平,掌握基本技能,为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切实尽到教育、监督、管理的责任。目录一、关注视力健康保护孩子健康成长...................................................1二、认知影响因素坚定近视防控理念...................................................2三、了解发育规律实施战略重点前移...................................................3四、改善视觉环境营造良好读写条件...................................................4五、培养视觉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5六、定期三项监测进行近视早期预警...................................................7七、实施三重干预控制近视发生发展...................................................8八、摆脱认识误区走上视力健康之路.................................................10九、用好健康档案坚持长效跟踪管理.................................................11十、实行三方共管履行家长应尽之责.................................................121一、关注视力健康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每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青少年的视力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文化的冲击,激烈的社会竞争,尤其广大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急切,使孩子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背着沉重的学习负担,过早地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争取考入重点学校,精神压力愈来愈大,从早到晚,除了学习、做作业外,就是看电视、打电脑、玩游戏机,特别是热衷于“手掌视频”,近距离用眼时间过度增加,导致视力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近视眼发生率逐年攀升,居高不下。据报道,我国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生率约为3%,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约4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大学生高达87%左右,视力低下中90%以上为近视,学生近视眼发生率高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锻炼、心理及健康造成威胁。尤其重度近视眼还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剥离,甚至有致盲的危险。因此,青少年近视问题引起各级领导2的高度关注,作为学生的家长,更应高度关注自己孩子的视力健康,认真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措施,加强视力健康管理,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二、认知影响因素坚定近视防控理念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受生理、环境、行为、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单纯性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除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外,主要危险因素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和视觉行为。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一般是从低危险状态到高危险状态渐进的过程,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科学干预策略,实施“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是可预防和控制的。据武汉视防对11400名学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学生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看电视时眼与电视屏幕距离过近、读写时眼与书本距离过近、室内采光照明过暗、课间不休息、握笔姿势不正确,另外还有饮食习惯不良等。如:看电视时眼与屏幕距离2米以下,发生视力低下的危险性是距离3~5米的1.73倍;读写时眼与书本距离20厘米以下,发生视力低下的危险性是距离30厘米以上的1.70倍;室内过暗发生视力低下的危险性是照明适中的1.51倍;课间继续学习,发生视力低下的危险性是课间到室外活动的1.34倍;近视眼的孩子约95%握笔姿势不正确;挑食、偏食、爱吃油炸及甜食的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明显偏3高。作为家长应当了解这些影响孩子视力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性消除危险因素,坚定可防可控的理念,从小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实施视力健康管理,通过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跟踪管理全面促进学生视力健康。三、了解发育规律实施战略重点前移人的眼屈光发育是有规律性的。新生儿时期绝大多数是远视,随着眼屈光的发育,眼轴迅速增长,眼屈光状态逐步向正视发展。3~6岁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是弱视和斜视的高发年龄,到6岁时远视力基本能达到1.0。12岁时眼的屈光发育已进入到正视化阶段,是单纯性近视眼的高发期,特别容易受到环境、行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近视。12~18岁时期,近距离用眼的负荷更重,近视眼的发展速度会更快。针对儿童、青少年眼生理发育特点和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必须转变近视眼防治理念,实施战略重点前移:一是生命周期的前移。即抓早抓小,重点应放在小学阶段,且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二是防治环节的前移。重点前移到预测、预警;4三是预防工作的前移。重点前移到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从源头抓起,切断影响视力健康的原因。实施战略前移,不仅对视力不健康和亚健康的人群进行监测、干预,而且应对视力健康的人群进行预测,落实“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让孩子安全、平稳渡过近视高发时期。四、改善视觉环境营造良好读写条件良好的视觉环境,是保护视力健康的前提条件,不仅学校应按国家标准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视觉环境,而且家长亦要为孩子在家学习时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这对防控眼睛疲劳及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5首先要保证孩子学习环境的采光和照明。书桌应放在室内采光最好的位置,白天学习时打开窗帘,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这种光线均匀、柔和,最适合看书写字,要注意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光线过暗和晚上学习时,需要配置合理的人工照明,达到25瓦的照度即可。台灯应有灯罩,放置在左前方,避免右手写字时手影遮住光线。第二,学习时除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辅助光源,以减少室内明暗差,使桌面局部光线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第三,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若长时间门窗紧闭,埋头学习,室内积聚大量二氧化碳,使人感到头昏、头痛,增加视疲劳的症状。第四,根据孩子的身高,合理配置可调节高度的桌椅,使之匹配,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阅读、书写习惯,否则,既会影响视力,还会导致弯腰驼背。五、培养视觉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大量科学研究报告显示,有不良用眼行为习惯的孩子近视眼发生率比健康用眼的孩子高一倍左右。因此,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正确视觉行为,提高孩子自我视力保护的能力。否则,一旦养成了不良的用眼习惯就很难再纠正过来。6一是培养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握笔时手指离笔尖1寸(约3厘米),眼离书本1尺(33~35厘米),胸离桌边缘1拳(8~10厘米);“三不要”:不要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要在运动状态下看书,不要在过暗或过强的光线下看书。二是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包括读书、写字、看电视、玩电脑等)40~50分钟,必须让眼睛休息5~10分钟,可到室外活动或远眺。三是参加体育锻炼。多陪孩子打乒乓球、羽毛球、放风筝等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能锻炼眼肌,有益于视力健康。四是保证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应达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充足的睡眠既可保证孩子充沛的精力,亦能消除视疲劳。五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营养均衡。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主副食搭配,粗细粮结合。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奶、瘦肉等;多吃蔬菜瓜果,常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体内铬、锌、钙等微量元素缺乏,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要注意补充含微量元素多的食物,如豆类、乳类、花生、大枣、蛋类等。7六、定期三项监测进行近视早期预警家长要配合学校和武汉视防定期进行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三项监测,特别是对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监测要高度关注。视力健康状况监测要从视力、眼屈光、眼生物与生理方面进行三级监测与预警。一级为视力检测:每学期按国家规定检查2次,了解视力变化情况,作为视力健康监测的基础性指标。二级为屈光检测:了解眼屈光状态,进行屈光分类,如儿童弱视、斜视,学生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眼屈光状态检测分动态和静态。儿童青少年眼的调节力很丰富,很难呈现静态,因此,强调14岁以下的孩子须通过散瞳消除假象,查出真实静态眼屈光值。视力检测和动态屈光检测,由市政府出资,武汉视防视力健康监测流动服务队按教育局统一组织安排,进入学校免费监测。三级为眼生物与生理检测:指定期对眼屈光生物要素和眼生理功能进行监测,找出近视发生发展的“症结”,通过对近视眼精细分类、分型,对不同个体做出不同级别的近视预警,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在给孩子采取干预措施前,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眼生物和眼8生理监测,针对性地采取康复矫治措施,防止因盲目矫治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武汉视防通过科研,设计和启动“近视眼监测预警系统”,通过静态屈光状态值与生理阈值比较,屈光生物要素检测、高危指标分析,看孩子的屈光发育是否偏离了正常走势,依据特定的量化指标和判定标准,可对不同的个体作出三个级别的预警,通过不良用眼习惯后验概率等分析,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方案,以便家长和孩子提前知情,对症防范。一级预警、干预:帮助有近视先兆和近视现象的孩子维持或恢复正常视力;二级预警、干预:帮助已发生近视的孩子减缓近视的加深速度,降低近视的累积叠加坡度,平稳地渡过中小学阶段;三级预警、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近视眼并发症,为孩子视力残、盲等高危防控赢得时间。七、实施三重干预控制近视发生发展根据三级监测预警综合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的三重干预措施,预防控制孩子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一是视觉环境和行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减轻儿童、青少年发育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家长要为孩子在家学习提供和改善符合卫生要求的视觉环境;密切观察、教育、督促、纠正孩子9不良的视觉行为,培养孩子从小端正视觉行为习惯,提高视力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眼生理功能干预。主要是以眼生理功能专业训练为主体,家庭训练为巩固,日常锻炼为辅助。通过这些训练可提高孩子自身眼生理功能,适应近距离用眼需求,抵御眼轴异常增长,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近视眼。三是光学干预。主要是运用光学手段提供近距离用眼光学保护,减轻近距离用眼时眼生理负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给眼睛带来的伤害;通过科学配镜达到最佳的光学保护和矫正效果,减少因错误使用光学产品给学生带来视力伤害。据武汉视防对全市40余万学生调查,当前在光学矫正方面,存在三种情况影响学生的视力健康,值得家长高度关注。①该配镜的未配镜:达40%左右。其中包括严重散光者没有得到矫正,引起视疲劳。重度屈光参差者,对屈光不正的那只眼不及时矫正,放弃双眼视,可导致终生立体盲;②不该配镜的配了镜:约占20%。很多孩子第一次配镜
本文标题: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家长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4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