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0.127%,有人预测2005年北京地区肿瘤发病率比1977年增加15%以上。由于肿瘤患者人数呈总体上增加趋势,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对于抗肿瘤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抗肿瘤药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2%,大大高于全球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平均8%的增长。40余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已逐步形成,中药在控制肿瘤、肿瘤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在肿瘤的癌前病变、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是天然药物大国,应用中草药治病历史悠久,抗肿瘤中成药毒副作用较小,使这类药物备受患者青睐。本文重点探讨抗肿瘤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临床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和劳欲内伤等。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主要为气(阳)虚、阴(血)虚、气阴(血)两虚,邪实主要为气滞、痰凝、血瘀、热毒等。治疗的基本原则为扶正祛邪(抗癌)。由于恶性肿瘤目前尚未见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所以用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特点。二、中医指导下的中药应用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用药方式:①辨证施治,随证加减;②专病专方,多为院内制剂;③单方、土方、验方。以前两种为主,剂型主要是汤剂。中药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工作:①筛选抗癌复方、单方;②抗癌中药的药效、毒理研究;③探讨作用机理;④对比中西药疗效;⑤抗癌中成药的制剂研究。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①抗突变作用;②直接的细胞毒作用;③免疫增强作用;④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三、开发治疗恶性肿瘤中药的优势笔者查阅了1999~20006年的中文期刊,有关该方面的报道有上千篇,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认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如下作用:①增效减毒。即提高放、化疗的疗效,改善生命质量,减轻痛苦,延缓生命,增强免疫力,稳定病灶,抑制病灶的发展和转移。②增效增敏。不仅可使疗效进一步提高,而且增加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使用较低剂量的药物产生同样的效果,以及使原来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在应用中药后有效。中药新药开发将面临两大机遇,一是加入WTO后,我国化学药品研究开发要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加强对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是提高我国新药研究开发水平的突破口,国家已经出台了优先发展中药的相关政策。二是由于化学药品对诸多疑难病、现代文明病等的力不从心及其耐药性、毒副作用和高额研发费用等的困扰,天然药物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新品已经形成国际趋势。近年来从天然药物中开发出的新药比重越来越大,抗癌药物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额以每年7%~10%的增长率增长,但是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在市场上的份额从1991年的80%下降到1998年的26%左右。中药源于自然,药源广,品种多,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且目前国际上对中药的限制逐渐放松。如FDA已经对有关中药的法规进行修改,不再要求中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混合物。四、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已有多种中药材提取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如苦参碱、马蔺子甲素、斑蝥酸、鸭胆子油、华蟾素、康莱特等投入市场,并占据相当的市份额。爱迪(爱迪含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多种成分)得力生、复方苦参注射液等功能是清热解毒,适应于原发性肝癌、肺癌、肠癌、鼻咽癌、泌尿系统肿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及术后的巩固,能提高免疫功能。平消胶囊和平消片能缓解肿瘤症状,缩小瘤体,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命,日均费用也较低。安康是高效广谱复方抗癌新药,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扶正固本,可治疗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等十几种肿瘤。安卡含马蔺子甲素,为国家创新药物,是卫生部批准的唯一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能显著提高肿瘤的全消率,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不增加急性放射反应,不良反应少,高效低毒。我院就诊的癌症患者中约有50%使用中药,约有40%使用抗肿瘤中成药,这除了与肿瘤发病率上升有关外,还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案的多元化和日趋成熟有关。2004年版《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中抗肿瘤和肿瘤辅助中成药为33种,而2005版则增加到43种。可见抗肿瘤中成药发展非常迅速,也成为抗肿瘤药物市场的主角。五、存在问题西医放、化疗、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肯定,但毒副作用大,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心脏毒性等。中药虽毒副作用小,但疗效力度不够。药物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促进合理用药,而合理用药的涵义是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从而达到以最小的卫生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但中成药在使用过程中,西医医生应用过于西药化,缺少辨证论治,难免影响疗效,造成药物资源浪费,甚至出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补益类中成药可以加重癌症出血、腹胀、纳差、便秘;有些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类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事件等。我们要强调的是,出现这些负面现象,并不是中医药本身的问题,而是不能合理诊治和应用中药所致。不能因此走向另一个反而,否定中医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特色和作用。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策略结合肿瘤转移的现代研究,探讨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思路与方法:认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应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微循环障碍,拴制血栓形成,减轻组织水肿,增强药物直接抑杀癌细胞的作用,同时将肿瘤转移的病机归结为虚、瘀、毒、痰、湿等方面,提出了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疥法、清热解毒法、化湿利水法、软坚散结法、以毒攻毒法等,并对当前抗肿瘤转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转移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1]。近年来,国外在肿瘤转移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阐明了转移的某些具体环节和机理,研制出预防转移的药物,如丙亚胺、碳酰胺一氨基一咪唑等,但至今尚无一种广泛用于临床预防转移的药物。因此,积极探讨中医药预防肿瘤转移治疗的思路与方法,努力开发防止转移的中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肿瘤转移研究的进展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某些成果,仅就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思路、治疗方法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浅谈个人的认识和设想。1.现代医学对肿瘤转移的过程、相关因素的阐明及治疗策略的提出,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了研究思路现代医学认为,肿瘤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步骤的连续过程,包括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侵袭邻近组织,进入循环系统,穿透基底膜,浸润周边组织,在继发部位生长形成转移瘤。其中,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基质降解酶、转移的信息传导、癌基因缺陷、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等)都涉及转移过程,而针对转移不同环节制定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抗迁移机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粘附、阻断信息传递、抑制血管生成等已取得成效。肿瘤转移机制固然复杂,但可以认为转移克隆形成是肿瘤与宿主间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既包括了肿瘤因素,如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也包括了宿主因素,如器官组织的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生长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器官组织所产生的调节作用。肿瘤发生至转移形成并非轻而易举,有实验表明,每克瘤组织24H可向血中释放(3.2X1.4)×lo6)的瘤细胞,但最终能存活并形成·转移瘤的不足1%[2]。瘤细胞一旦进入脉管,必须逃逸宿主免疫细胞的攻击和血压、血液旋流的物理性冲击等,绝大部分癌细胞会死亡。分析血液和淋巴循环中不利于肿瘤细胞生存的条件(微循五结构、功能、凝血、抗凝因素等),寻找宿主血液循环中可靠借助的抗转移因素,如免疫活性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杀伤性T细胞等),开拓和应用患者自身存在的免疫系统,在当今抗肿瘤转移治疗策略中具有良好、广泛的应用前景,也为中医药的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了思路与线索。2祖国医学对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认识《灵枢·百病始生》篇云:“留而不去,传舍于胃肠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留者,瘤也。此(可能)为祖国医学对肿瘤转移的最早记载。历代医家对转移的病机认识,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凝、毒聚和正气内虚等方面。现代中医学者结合西医研究成果,对肿瘤转移复发的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徐振哗等认为,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中药扶正则可提高癌症免疫功能和减少肿瘤细胞表面活性物质[3]。邱佳信等认为消化道肿瘤处于脾虚状态特别多,健脾益气则可控制肿瘤的转移复发[4]。北京中医院郁仁存认为,肿瘤转移复发与人体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正气亏虚以及机体抗病能力降低等内环境失去平衡有关,并认为瘀血内阻(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血液高凝状态)是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活血化瘀药物对防止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5]。刘字龙等认为复发与转移因素中,正气亏虚、正不抑邪是决定因素,加之痰、瘀、毒相互胶结,肝郁脾虚促进了转移的发生。故将扶正培本、祛邪攻毒、化痰散瘀、疏肝解郁诸法有机结合,将更为有效地控制癌的复发和转移[6]。3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方法3.1扶正培本法: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使免疫活性细胞难以识别、杀灭存在于血液微循环中具有转移能力的癌细胞,导致转移的形成。扶正培本药物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各种抗癌细胞、因子活性,主要包括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淋巴细胞活性,提高NK细胞、LAK细胞活性等,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及因子对血液中癌细胞的攻击能力,尽可能地多杀灭癌细胞。另外,组织局部免疫功能的增强,可减少从原发灶脱离并进入循环中的癌细胞数量,从而控制或减缓转移灶的形成和发展。扶正培本药物还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内分液体液的调节功能、调节细胞内cAMP含量及cAMP/cGMP的比值等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需的条件。因此,扶正培本法是中医药抗转移治疗最为重要的方法。此法可贯穿于肿瘤防治的全过程。具体方法包括益气补血、养阴生津、滋阴填精、温阳补肾、健脾养胃、柔肝养肝等,重点在于健脾益肾。3.2活血化瘀法:有关肿瘤血痴证的研究已证实,肿瘤患者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性改变。血液高凝状态的存在,使微血管内容易形成包括癌细胞在内的微血栓,从而使癌细胞被化学药物、免疫活性细胞杀灭。在转移过程中瘤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的粘连、转移灶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也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占重要地位它的聚集对癌转移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活化化瘀药物具有直接抑杀肿瘤细胞、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抗凝、抑制血.小板活性、促纤溶、抗血栓、消除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可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机体免疫功能监控之下。因此,活血化瘀法亦是抗转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3.3清热解毒法: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有转移者常见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法。现代研究证实,某些清热解毒方药具有抗癌作用,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可直接或间接抑杀癌细胞。一般清热解毒药物有抗菌消炎、解热及改善症状作用。故清热解毒法亦为抗转移治疗的重要方法。3.4化湿利水法:基础研究发现,组织水肿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常见现象。一方面瘤体组织水肿,瘤细胞间聚合力下降,有利于癌细胞脱离母体中进入运转过程;另一方面,健康组织水肿可使纤维成分分开,组织间隙加宽,组织结构抵抗力减弱,有利于转移来的癌细胞侵袭和占据。应用健脾化湿、利水消肿药治疗水湿诸症能够减少组织水肿,可能为抗转移治疗提供一有效途径。因此,化湿利水法在抗转移方面值得深入研究。3.5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法: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直接抑制、杀伤癌细胞,应用这类中药有可能使肿瘤细胞在转移运转过程中被直接杀灭。一些中药还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吞噬功能以减少转移机会。肿瘤转移病机复杂,属多系统、多组织、多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故抗转移治疗需以上谙法配合应用,而以扶正培本法为基础。4中医抗肿瘤转移治疗研究面临的问题临床有效而又能被实验所证实的防
本文标题:抗肿瘤中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1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