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心理学概论我自己整理的资料
1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作用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3、心理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认知过程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3)、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调节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4、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5、心理学的作用(1)、心理学在理论方面的作用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好相邻学科。(2)、心理学在实践方面的作用心理学对于人类一切实践领域都是必需的。心理学为学校教育实践领域提供必要的服务。(3)、心理学的预测和控制作用2第二节心理科学的产生于发展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97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第一节两种对立的心理关1、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物质基础)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如:手遇烫缩回(2)、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3、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分为:,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如:望梅止渴4、在心里学上,人们把巴普洛夫及其学派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把美国心里学家斯金纳在上个世界30年代通过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35、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之性质不同,可以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系统就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如颜色、气味、声音、形状等作为条件反射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2)、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它是具体事物的信号,也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叫第二信号。(人类所独有)6、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7、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2)、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3)、动力定型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3)、心里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章注意与教学第一节注意概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4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鹤立鸡群)、刺激物的运动变化(2)、人的主观状态: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目的、任务、知识和经验5、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其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人在掌握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6、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1)、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2)、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4)、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5)、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57、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3)、正确组织教学活动(4)、锻炼坚强的意志力第四章感知觉与教学第一节感知觉概述6、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7、知觉:是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8、感受性的种类(1)、绝对感受性(E)与绝对感觉阈限(R)①定义:绝对感受性是能够感受最小刺激量的能力,而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就是绝对感觉阈限②关系:反比关系E=1/R(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①定义:差别感受性就是能感觉出刺激物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而刚刚能够使人感觉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刺激差别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②关系: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6第二节感知觉的规律两个1、感觉的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2、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这是同一分析器各部位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即对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突出刺激是感觉的对比。①继时对比:如吃过苦药后喝水,觉得水是甜的②同时对比:如色觉的对比(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感受器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3、联觉现象这是一种感觉兼产生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的生理机制是,两种或多种分析器的中枢部分所形成的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由于两种或多种分析器在生活经验中,相互之间建立起了特殊联系,从而使联觉现象得以产生。感觉色觉最容易形成联觉现象。如:暖色、近色:红橙黄……冷色、远色:青蓝紫……听味联觉:甜蜜的声音听动联觉:明快的曲调74、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选择的主客观因素:①主观方面:主要是个人的职业意识、知识经验、当时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趣、需要和情绪状态等。②客观方面:第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第二,对象各部分的组合。(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和明度恒常性个5、感知规律与课堂教学(1)、首因律:在社会心理学中,把第一印象即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所获得的印象,称为首次印象,认为首次印象在人们的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经验律(3)强度律(4)、差异律(5)、组合律第五章记忆与教学第一节记忆概述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表象就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83、记忆的种类(1)、从记忆内容角度分类:①形象记忆(表象记忆)、②逻辑记忆(意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③情感记忆、④运动记忆(动作记忆)(2)从记忆时间角度分类:①瞬时记忆(感觉登记)保持时间大约为0.25—2秒钟之间②短时记忆(操作记忆)一般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③长时记忆(永久记忆)保持的时间能从1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4、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5、识记的种类①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开分,可以分为无意识识记、有意识识记②根据识记时是否理解材料来分,可以分为意义识记、机械识记6、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3)识记方法和态度(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6)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7、再认:是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在此呈现在面前时仍能确认和辨别出来的过程。98、回忆:也叫再现,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的过程。9、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10、导致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2)干扰说两种情况:①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或回忆后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②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和保持先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11、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保持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12、制约遗忘的因素(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2)识记材料的性质(3)识记材料的数量(4)学习的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13、记忆的品质:(快牢准活)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10第三节记忆规律炸教学中的运用1、根据青少年记忆的特点有效地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要合理地安排复习资料(4)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5)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6)要合理用脑第六章想象与教学第一节想象概述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幻想包括理想和空闲两种类型。4、再造想象形成的条件:(1)要能够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2)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115、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意愿(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3)原型启发(4)积极的思维活动(5)灵感的作用第七章思维与教学第一节思维概述1、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2、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与推理3、思维过程分析: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4、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的不同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划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不同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12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和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问题解决的策略:原型启发、尝试性动作(2)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3)定势、功能固着的作用(4)动机。情绪的作用(5)人际关系、个性的影响第八章情绪情感与教学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同自己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2、人的表情动作一般分为三种:(1)面部表情(2)姿势表情(3)言语表情133、情绪类别: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把应激、激情、心境归为情绪的基本形式。(1)应激:是人们对应付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3)心境:是一种平静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4、主要的情感类别(1)理智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或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或说是爱真(真理)恨假(谬论)的情感。(2)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情感。(3)美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或人的言行、思想和意图是否符合人的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第二节情绪情感的规律1、情绪、情感的功能(1)情感的信号功能(2)情感的动力功能(3)情感的感染功能(4)情感的迁移功能14第三节情绪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青少年保持良好情绪的主要方法①积极做人,乐观开朗②悦纳自己,实现价值③学会宽容,助人为乐④学会倾诉,合理宣泄⑤解除烦恼,讲究方法第九章意志与教学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人的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2)以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动为基础3、心理冲
本文标题:心理学概论我自己整理的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