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城市空间的文化振兴
1迎接城镇空间文化振兴时代的规划思考黄天其黄瓴[摘要]我国城镇空间已进入提升文化品质的时代,并已经取得许多可喜的建设成果。我国城市历史发展的特殊条件形成了民族传统风格与外来西方风格城市空间并存的局面,两者都成为宝贵的空间财富。创造高品位的城镇空间文化,需要在此基点上实行文化开放,学习、合作和创新。高雅化的[关键词]城镇空间文化载体品位高雅化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长足发展,当今各个大中城市,以至许多小城市乃至一些村镇的建设已开始显现出强烈的的文化取向,也就是说决策者确立的规划建设目标中不仅包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面,也看重文化主题的表达,并且具体落实到文化项目或明确提出建设项目的文化内涵。(图1、图2)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历程中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可以说,这也是在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下的一种政策升华,代表了一种全社会的文化觉醒。图1重庆文化古镇磁器口图2重庆现代城市空间但是,各个城市多样性的发展历程和形态尽管各不相同,就其文化的品味来说,却是可以分出高下的。六朝时代钟嵘的《诗品》,将诗人们的作品分出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城市文化的构成元素和门类非常广阔,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通过城市建设历史形成和近期创造的城市空间的文化品位。意味深长的是,当下已呈汗牛充栋之势的论及文化的著作,几乎无不各自先要对文化的含义又一次地给予补充界定。这表明经过了中外文化学者无数次论述过的文化命题,其本体概念仍需要在每一篇文章的开端加以廓清。因为,对人类不断演进的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就会与时俱进地产生对文化本体的某种新认识,以致任2何权威的定义,在其内涵和外延上,或至少在其外延上,似乎都不能完成关于“文化是什么”的终结性的涵盖。笔者在多年的城市社会学讲授中,曾经最欣赏克拉克洪(ClydeCluckhohn)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社会中人们习得、共享并且世代相传的习惯和观念的总汇。这里强调了文化是社会历史地形成的若干种传习性和共同性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定义的文字简明扼要,可称之为文化的“生活方式论”。另一个定义:文化是社会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合。[1]这可称之为文化的“财富论”。实质上这两者应当兼容在文化这个大概念中。这里可以看出文化的下端是弥散在一定地域、一定时代、一定人群中的种种共同习俗和观念,而其上端则是这些习俗和观念演绎出的文学艺术作品乃至哲学、宗教、法律、科学等精神的结晶,或叫做文化的凝聚态。而后者多半是各时代社会的精英所创造,往往达到令人惊叹,有的乃至堪称空前绝后的水平。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那弥散形态的下端文化,那是社会的基础文化,是上端文化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尊重、爱护和努力培植根基,才有灿烂丰硕的花果。这个概念进一步外延出去,可以说文化是一种公认的模式化和符号化的“讲究”,自身形成了一种根植在人们心灵中的社会惯量。这在宗教仪式和社会婚丧、交往等礼俗中特别突出。所谓社会化,就是人学习和接受一定文化的过程和结果。文化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大多数结合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今天看来,我们的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努力为城市中的下端和上端(如果把文化看作一个连续统,就还有中端)文化提供或保存最好的具有时间延续性的空间载体;进而我们认识到人们创造出的城市空间本身也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一个盛艺术品的盒子也可能是艺术品一样;同时其也有上下端的区分。就上端来说,我们就具有创造优秀的城市空间文化的崇高使命。这种空间的文化,表现为旧城区和新城区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美、舒适、整洁、独特、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和历史人文的风采,为市民和来客提供了进行文化活动、购物休憩、观赏徘徊的充分体面的场所。城市的历史街区,可能具有下端和上端两种空间文化的情况。如北京的胡同,就有什刹海的贵族胡同和龙须沟的贫民胡同之别。丛精美高雅宏丽程度来说,欣赏者往往偏于看重上端的空间文化,愿意加以保护,而对于广大贫民的穷街陋巷,就认为没有什么保留价值。可是,大约从1960年代开始,重视保留贫民生活空间的主张,以珍·雅可布(J.Jacob三)为先声,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观点:贫民区中有生机。继后英国建筑师哈克尼(R.Hackney)成功保护和改造贫民街区BlackRoad(1974)的创新实践,开拓了“社区建筑”,打开了关于城市空间文化价值的新视野,先后曾被选为第十二届(1987-1990)国际建协主席和皇家建筑学会主席。[2]笔者有幸在九十年代他来我院访问讲学时,做了一次学术报告的翻译。那次他介绍了威尔斯王子的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美学观。哈克尼用其令人信服的创作实践,使下里巴人的居住空间及其文化价值的得到重视,反映出文化价值观的大众化时代潮流。我们多少次在中外古城古镇,包3括贫民区街巷的徜徉中,切身感受到美妙的空间,希望它们能永久被保留下来。然而,在我国近30年的旧城改造和再开发中,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被无情无知地摧毁,代之以了无生趣的现代建筑和平直马路。值得庆幸的是,在老街区大约仅存下十之一二时,全社会终于猛省。这些幸存的历史空间的文化价值重新被发现和承认,可以说,在认识上也同国际文化接轨了。我们已经找到或学到使破旧而有空间艺术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重获新生的设计技巧。近年哈尔滨城市的旧城更新,理直气壮地依托经俄罗斯人引进的欧洲近代建筑文化,把“东方小巴黎”的风采演绎的淋漓尽致(图3)。然而哈尔滨人并未忘记中华建筑文化传统,不久以前花大力气在原址上恢复了清代末年的道台衙门建筑群(图4)。图3哈尔滨道里索菲亚大教堂图4原址重建的松江道台署衙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县城和村镇,在这方面都有令人欣慰的成绩。目睹旧物重光,还我中华河山人居神采风韵,庶几无憾矣。今夏笔者有机会到江西上饶一行,看到婺源县大量新老民居的保护和更新,甚为惊讶,可说是钦佩得五体投地。那里的城镇街区风貌古意盎然,和谐优美,尤以一座座村庄建筑的风格统一,令人赞叹。在婺源,一块“中国最美丽的村庄”的标志牌,当仁不让地立在路旁。在婺源这样美丽的村庄形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村庄群,成为誉满江南的旅游胜地(图5)。在广东中山市以经济发达闻名遐迩的小榄镇,已经建成一图5江西婺源李坑村图6广东中山小榄镇4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但是城中紧接闹市仍然精心地保留了珠江流域的水乡村居风光(图6)。大体说来,我国城镇空间形态的文化脉络,在历经近代半殖民化的风风雨雨之后,形成了中国传统风貌和欧美风格两支并存的局面。从文化的高水准来审视,各自均有足资传世的优秀作品。中国的自不带说,从欧陆“打”进来的建筑和城市空间,今天也已成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今天我们在哈尔滨、青岛、大连和上海所看到的利用欧洲建筑文化母题的成功实例,说明人类文明在历史的硝烟散尽之后,达到了一种会心的融合。话题回到城市空间文化的“品”,这是考验我们全体建筑师、规划师和城市建设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大关节。如果说从上面列举的创造城镇空间的成功实例可以推断那后面必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专家和领导执笔和决策,懂得对城市建筑空间遗产珍视和恰当利用,从而成功地创造出多处富于文化氛围的城镇空间,那么我们许多城镇大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就不敢恭维了。我们当今在城市空间文化的幼稚病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对城市空间有机整体性的忽视、蔑视历史和环境文脉、暴发户般的浮夸和追求过分豪华、空间尺度过大、缺乏细部推敲,以及对旧城贫民区的粗暴的一律拆除。其原因既有决策者缺乏文化修养的专断,也有设计者缺乏专业训练的浅薄。曾几何时,大山城重庆的市容市貌被讥为大县城。今天重庆市中心城区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主要是确立了步行环境的重要性,一大批城市的客厅——步行街和步行广场,使人们置身充满人间温情脉脉的繁华世界。相比之下,大武汉改建后的汉正街,在现代化的转换中,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场所精神。不久前,新任重庆直辖市市委书记的薄熙来同志视察了重庆所辖区县的城镇空间环境。这位我国当代勇于创造新都市文明,卓尔不凡,名扬世界的城市领导人,把那些地方的负责官员们宽容、风趣而着实地“损”了一通。那里并非没有高楼大厦、华灯玻墙,然而建筑形象和城市面貌的低劣丑陋,矫揉造作,令人产生一种“文化愧疚”。提醒无可回避地存在的城市文明的差距,鼓励人们提高文化素养,去创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真善美的城镇空间环境——薄熙来一通鼓点,惊醒了巴渝众生。许多外国的规划师建筑师受到邀请,把世界文明城市建设的技艺呈现在山城重庆,并向各区县拓展。这是一种袒胸露怀的文化开放。一位位黄发碧眼的西方建筑师、规划师在中国“老板”面前耐心解说苦心孤指的构思方案,毕恭毕敬地听取修改意见,以期完成任务后得到响当当的人民币报酬。在同这些来自异域的同行朋友进行的专业讨论中,我们学习到敬业、务实、西方的逻辑传统、民主思想、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执着的创新精神、先进的生态理念、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化艺术和哲学的修养。当然,在真诚的交流中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奋进和智慧也使他们信服。总的说来,应当承认欧美和东方的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创造高文化品位城市空间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天今仍走在前面,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51990年代以来,西方规划学界流行一个关于城市更新的策略或效果的名词,叫做高雅化或绅士化(gentrification)。这个词汇同时具有文化学上的褒义和社会学上的贬义。在旧城更新的实践中,把破旧乃至脏乱差的城市环境整治得优美清洁,重新焕发经济活力,特别是使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得到修复,也就大大提升了所在地段的文化品位。与此同时,相应的房屋租金提高,导致穷人被挤走,只有较高收入阶层迁入的社会现象。由此,似乎绅士化是城市更新中利弊兼有的双刃剑。但在我们这里,在正确的城市文化振兴策略下,主张城市空间的整治采用朴实的城市景观设计手法,与改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环境目标相结合,往往并不总是需要花许多钱。城镇空间文化的比喻性理解就是:秀美的村姑不需要装扮得珠光宝气,而在于使她的天生丽质从贫穷中解脱而得到凸显。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熏陶,我国城市的空间会渐渐脱去暴发户那种炫耀豪华的畸形和尖锐的令人痛心的贫富区对比,从而达到体面、多样而匀称的和谐的人间佳境。[注释][1]辞海.“文化”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参考文献][1]艾德加·莫兰著,严素伟译.社会学思考:论文化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陈筠泉,李景源等.新世纪文化走向:论市场经济与文化、伦理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陈凯峰.建筑文化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4]舒扬.当代文化的生成机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赵芾.我国城市规划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J].城市规划.2007,(9)[6]扈万泰,严爱琼.弘扬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J].城市规划,2007,(6)[7]黄瓴,赵万民,许剑峰.城市文化地图与城市文化规划[J].规划师,2008,(8)[作者简介]黄天其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瓴重庆大学副教授
本文标题:我国城市空间的文化振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