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日照四中高二月考历史必修三1-4单元
日照四中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期中测试题(1~4单元)【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共45分)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亚里士多德也说:“男子生来上等,女子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反映出①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②东西方妇女都属于社会底层③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④古代中国妇女有族权与神权束缚,相对于希腊来说社会禁锢更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制B.主张民主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5.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6.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7.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子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己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可见,两人的“克己”A.产生的背景相同B.实现的途径不同C.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D.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8.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9.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11.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以“众治”取代“独治”④“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相同点是A.强调人的价值B.批判专制制度C.宣扬理性主义D.否定宗教神学13.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14.《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A.注重实验B.理论探究C.适可而止D.注重实用15.从唐诗、宋词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逐渐通俗化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16.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下列文学作品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①《离骚》②《人间喜剧》③《巴黎圣母院》④《老人与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7.《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对材料中市民文化“相当细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C.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市民文化”的发展D.列强侵略不利于中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18.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19.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B.文人们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20.《全球通史》中写到:“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里的“自然规则”是指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主权在民”、自由平等D.“因信称义”21.下图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的书籍出版情况,从中可以获悉法国启蒙运动①18世纪中后期达到高潮②启蒙思想在法国社会受到较大关注③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④对宗教神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23.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使因信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24.1530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书中作者对日常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小册子广泛欢迎,在出版后6年的时间里再版了30多次。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A.宗教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B.人文主义者追求文雅的生活方式C.资产阶级注重对现世利益的追求D.人们用理性精神去探寻社会规律2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26.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27.《独立宣言》声明:“政府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独立宣言》的这些表述①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②承认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③鼓舞了北美人民独立斗争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8.“□□□□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最恰当的应是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9.恩格斯曾经指出,“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当时出现的对现实社会批判与反思的作品有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30.2013年7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两幅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下图是展品之一《花瓶边的男人女人,半身像》)不少观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看不懂”,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看不懂”的是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材料四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4)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四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材料五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5)据材料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出现“新见”思想的经济、阶级因素(8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
本文标题:日照四中高二月考历史必修三1-4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