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Lzz专题三第1节33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__课题: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专题内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1、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对待探索中的挫折,吸取其教训;更要理解走中国特色者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前进的方向和信心。2、中护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应该尽可能得就近做些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订及实施背景、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特点、实质、意义及问题;列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了解“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采访调查和课堂上运用教材中及教师所引用的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和评价十年探索中的成就与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时,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从而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二、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中国共产党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首先从整体上认识本专题,让学生明白本专题的历史阶段:(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Lzz专题三第1节34过渡时期(1949-1956)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底)三大改造(1953—1956)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十年文革(1966.5—1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至今)〖讲授新课〗⑴⑵⑶⑷⑸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阅读第一目,思考:1、阅读下列材料,并说说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0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2、归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条件。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依据是什么?4、简述三大改造。5、三大改造的结果,并评价之。(二)讲解2.条件(1)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2)国营企业的壮大;(3)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经济控制能力的加强;(4)政府倡导的农民互助合作运动,成为向集体化过渡的开端。3.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2)内容:“一化三改造”。(3)实质: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4.内容(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形式:国家采取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②政策:赎买。③实质: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2)对农业的改造形式:创造了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对手工业的改造形式:国家通过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三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合作形式,引导其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5.结果:到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评价:是最深刻的变革,但遗留许多问题。(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Lzz专题三第1节35二、曲折发展的十年(一)阅读第二目,思考:1、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过哪些失误?(可由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二)讲解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了探索。6.十年成就(1)特点:两头好,中间差。(2)成就:钢铁基地、基础行业、新修铁路、石油自给。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建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三、“文革”十年(一)阅读第三目,思考:1、文革对经济造成哪些破坏?2、周恩来主持工作期间为什么国家经济有所起色?3、文革期间经济复苏的原因是什么?4、文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什么?5、“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分析归纳:“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哪些负面影响?〔发展缓慢、比例失调、体制僵化、丧失机遇、差距增大(反左、改革刻不容缓)〕(二)讲解失误:正确:《《论论十十大大关关系系》》中中共共八八大大11995566““大大跃跃进进””11995588人人民民公公社社化化运运动动11995588国国民民经经济济的的调调整整““八八字字方方针针””11996600三三年年经经济济困困难难11995599--6611十十年年建建设设成成就就阶阶级级斗斗争争扩扩大大化化反反右右及及反反右右倾倾文文革革经经济济浩浩劫劫原原因因表表现现一一弹弹二二钢钢三三油油一一桥桥二二路路党党领领导导,,人人民民的的努努力力(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Lzz专题三第1节36利用多媒体投影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先让学生从感性角度了解文革中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民经济出现困难的原因和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国民经济回升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小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和失误有哪些?有哪些经验教训?⑴成功探索:①《论十大关系》②中共八大;③1960年冬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即八字方针;④周恩来主持工作时;⑤邓小平主持工作时⑵失误: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⑶经验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级斗争问题;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坚持走群众道路。【作业】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课后反思】经建大混乱1966------------1971-----------1973----------1975----------76动乱开始全面夺权经济起色经济好转复苏周恩来主持邓小平全面整顿结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Lzz专题三第1节37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__课题: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认识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及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②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③了解中国创立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二、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②课上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学习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充分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通过改革开放十年初期1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增强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②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政策。③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二、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结合学生收(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Lzz专题三第1节38集的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探讨、师生交谈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轻松的欢乐气氛,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带领学生融入历史,走进历史。〖讲授新课〗一、工作重点的转移(一)阅读第一目,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二)讲解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历史背景:①20世纪50-70年代以来的经验教训;②“文革”的结束;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1)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改革开放决策:提高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思想方式;肯定权力下放原则、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三个历史性转变;(2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6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