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政治生活【含期中总结】
思想政治复习提纲(必修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2/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2.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内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二.国家1.国家的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国家机器,进而产生国家。2.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3.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三.我国的国家性质1.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2.国家性质的分类: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四.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广泛、真实的民主——新型民主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②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③新旧中国对比:(关于人权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a.我国在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中国首先发展经济,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同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多项权力。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新型专政5.民主与专政的含义①民主: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②专政:统治阶级主要依靠暴力实行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①联系: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②区别a.含义不同;b.适用范围不同: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c.实施方式不同:民主是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专政是依靠暴力,国家强制手段。7.区分概念:民主与专制;人民与公民;权利与权力。思想政治复习提纲(必修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2/2(政治生活)五.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政治基石。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第二框题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2.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政治权利的内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条件:国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龄条件:年满十八周岁;政治条件: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能力条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b.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c.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a.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b.地位: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c.自由和法律的关系:自由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的一种政治权利。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政治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政治自由的本意,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自由与法律是紧密联系的,离开了法律这块自由的界碑,自由就不能完善,并注定受到损害。而离开了自由,法律便在相当程度上有可能蜕变为暴力的工具。③监督权a.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b.包括:批评权(针对缺点)、建议权(改进工作)、检举权(违法失职)、申诉权(不公正对待)和控告权(侵害)。4.义务的含义: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5.义务的内容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a.重要性: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b.要求: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重要保证、具体体现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思想政治复习提纲(必修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2/3(政治生活)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包括: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②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一是国家在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二是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三是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指立法上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反对一切特权;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论上平等,现实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a.权力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b.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②要求(怎么做)a.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b.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③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一般来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因为没有义务的权利只能是特权,而没有权利的义务只能是奴役。只有权利与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社会。一个健康而有序的公民社会,不仅是一个凸显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倡导公民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社会。如果将其看成是完全对等的关系则进入了认识的误区。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①二者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要求(怎么做):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第三框题政治生活:有序参与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公民参与、政府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五个有助于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三个可以思想政治复习提纲(必修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2/4(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选举方式1.选民角度——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①基本内容a.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b.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往往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②优缺点a.直接选举优点:更能直接反映民意;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调动公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缺点: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组织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b.间接选举优点:由于代表的素质要高于一般公民的素质,因此更能从整体上代表和体现公民意志;便于讨论和集中,形成决策;便于组织,成本较低。缺点:当选者与选民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选民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会片面反映或扭曲公民意志。选举的热情受到影响。③适用范围a.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委会选举。b.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2.被选民角度——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①基本内容a.等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就是等额选举。b.差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与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②优缺点a.等额选举优点:更能较好地把握选举的结构(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忽视了选民选择的自由性和广泛性b.差额选举优点:为选举人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机制,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从制度上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缺点:竞选如果不加以规范,易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发生③适用范围:在我国等额选举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被采用。例如:对正职领导人的选举,法律规定应该实行差额选举,但是如果代表只提出一位候选人时,也可以进行等额选举。二.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1.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2.物质生活条件3.选民的文化水平。4.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5.我国的选举方式: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利益的选举方式;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方式。思想政治复习提纲(必修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2/5(政治生活)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积极的态度。3.公民应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审慎投票。第二框题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决策方式1.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通过民主决策,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2.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①内容:决策机关在决策前,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②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短信……③依据: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④意义: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3.专家咨询制度①内容: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②方式:论证会、座谈会。③依据: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④意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4.社会公示制度①内容: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②方式:公示。③依据:公民有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④意义: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5.社会听证制度①内容:对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通过听政参与决策。②方式:听证会。③依据: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④意义: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本文标题:政治生活【含期中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7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