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第一课、走进中学关于“校园风景线”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对学生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走进中学(板书)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片,通过投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1.校园风景线(板书)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并且比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织,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第一层次校园剪影活动1:学校平面图活动方式:(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学校平面图(或挂出事先准备好的学校画图),平面图上要画出校长办公室、团委办公室、班主任办公室、任课教师办公室、校医室、图书馆、餐厅等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2)教师讲解这些部门的责任和职能。(3)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试着在图上标出部门的位置和负责人的名字,并要讲台下的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在这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那么,你希望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呢?活动2:学校社团组织活动方式:(1)填写。你所知道的学校社团组织;你想参加的社团活动;你还想让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2)学生课堂发言与交流。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一定会发现它的可爱之处。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间的交流,学校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活动3:“话说”我们的学校活动方式:(1)用大致5分钟时间让学生描述或描绘自己的学校,着重突出学校的特色。(2)通过上台展示,或小组同学互换的方式,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3)小组推荐、挑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并张贴于班级的板报栏中。通过师生互动,来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丰富学生的生活,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喜爱。通过“师生”活动,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形式,自发地对学校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层次校史寻踪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生和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学校历史发生的大事件,留下了师生们共同前进的足迹。活动4:校史寻踪活动方式:(1)教师讲述学校的重要发展历程,尤其是学校的成绩。(2)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记录,填写到教科书第5页的横线上。(3)学生独立思考“校史”带给自己的启示,并把思考的火花记录到教科书第5页的方框内。了解学校的过去,形成对学校的整体印象。第三层次校训感悟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校风而定的,是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宗旨、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从不同侧面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历史、今天,展望学-2-活动5:校训感悟(1)教师把校训写到黑板上。(2)针对本校的校训引发讨论:我们的校训代表什么含义?你有什么感悟?(3)如果我们学校还没有校训,你的提议是什么?校的未来。总结无论是自己感受到的学校,还是从老师和同学口中得知的学校,你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问句式结尾,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关于“跨越陌生”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新学期初始,我们熟悉了校园,你们对新学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喜欢新学校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那么,你思考一下,学校对你的学习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思考后若答不上来,再问:“是人还是物?”学生肯定回答是“人!”教师:“那么,在开学后的这些日子里,你接触了多少人呢?与周围的同学、授课老师之间还存有陌生感吗?”学生回答。一问一答。活跃课堂,调动课堂气氛。活动一:自我介绍案例分析:杨亮的故事(见教科书第7页)教师:我们告别昔日的同窗好友,来到中学这个新的环境,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我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结识了新同学,认识了新老师,建立了新友谊,在这个新环境里,你很快就可以找到另一个属于你的天地。在你的世界里,没有损失任何东西,反而又增加了很多好朋友,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开心呢?若想结识新同学,让同学走近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可以先向同学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学说声“你好”,可以主动给周围的人送去一个善意的微笑,也可以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这样你会很快拥有友谊。具体活动如下:(1)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自我推荐,让别人更快地认识自己。(2)学生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提醒每一位同学要突出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及个性中的特别之处,比如常用动作与语言。(3)最后,大家一起鼓掌以示对勇敢自荐者的鼓励。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能很快地记住身边同学的名字是一件很开心也很有学问的事。现在,让我们从彼此的名字开始,再次认识,再次了解!借用教科书上的小故事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僵硬化教学。本活动及下面的两个活动设计是递进的,从相互认识到重点认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本活动的目标是相互认识。活动二:印象中的“第一”人(1)请同学们记录进入校门之后,给“我”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各种人。记录在教科书第8页。(2)在记录的过程中,如果你还不知要记录的他(她)叫什么名字,可以走到他(她)面前去诚恳地问。活动三:设计自己的名片(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用于设计自己的名片。(2)名片设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富有自己的特色。(3)名片填写内容可参照教科书第8页,教师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可设计若干张。(4)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结识的那些同学。活动四:我们的老师教师:初入中学,有的同学可能会像大海中罗盘失灵的航船,不知所措。老师将会帮助我们找到航向,确定航线。面对新老师,我们应该尽快认识和了解他们,同时,也让老师认识和了解我们。那么,课下请把我们做好的“名片”也送给老师一张吧!其实,所有的老-3-师都喜欢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向他提问题,都喜欢他的学生课下主动与他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所以,让我们大胆地走近我们的老师吧!具体活动如下:(1)学生填写教科书第9页的表格内容。(2)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3)在讲述中,重点介绍老师的姓名、所授课程、讲课特点,你的个人点评。尽快地与老师熟悉,把自己制作的“名片”送给老师也许是认识老师的一条捷径!活动五:我理想中的班集体教师:几十个同学,十多个老师,相聚在一起,我们又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我们的班集体。如果把老师同学比作鸟儿,那么,班级就是我们快乐的大森林。在这个集体中,我们将朝夕相处,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了快乐地成长,为了幸福的回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主人的身份,融入我们的班级,规划我们的前景,一起创造一个值得记忆的“家”。具体活动如下:(1)用5分钟时间把自己理想中的班集体的特征列举出来,填写在教科书第11页的空白处。(2)填写完毕,请同学们走上讲台,进行“我理想中的班集体”演讲。(3)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所提到的理想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罗列在黑板上。(4)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众多的特征中挑选出10条,课下整理出来,作为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使学生逐步树立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对“家”的归属感。活动六:我为班级作创意如果要建立理想中的班集体,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励自己,比如定班训、设班徽等。具体活动如下:(1)学生分组活动。(2)每组讨论和创作一个作品,作品题目有:•设计班训•设计班级座右铭•设计班徽•制定班级公约•制定班级工作计划(3)讨论结束后,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4)把小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以时时鞭策和警示班级成员。总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通过今天一系列的活动,我们跨越了陌生,我希望大家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让欢声笑语、友爱互助荡漾在我们中间。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师生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第二课、昨天与今天关于“适应学习”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教师:从昨天的小学,到今天的中学,有许许多多的变化。老师、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变高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变高了。正是这种种变化,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经历成长,走向成熟。对我们来讲,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学生,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任务就是学习。那我们就先从中小学学习上的变化谈起吧!承上启下。活动一:适应学习教师:进入中学,课程的门类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课程的内容也逐渐加深和系统化了,因此,我们中学的学习任务变重了,难度也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培养-4-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的地方,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1)案例展示:林琳的故事(见教科书第14页)。(2)结合案例,设计问题,加以讨论。问题如下:•林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与林琳的问题一样吗?•刚进入中学,在学习上还有哪些问题困扰着我?(3)教师总结。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中小学学生的不同教师:初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例如,初中教师会更多地指导和启发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中小学到底存在着哪些学习上的不同呢?(1)用大约10分钟时间填写表格,找出中小学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同。小学中学课本有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的讲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主任和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学习适应教师:中学的学习与小学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先看几个案例。案例一:独生子小舟家庭经济富裕,家长非常重视对小舟的培养和教育,期望他早日成材。小舟在小学时有爷爷的辅导,表现不错。自升入初中后,因为爷爷没有能力辅导他了,所以他很快出现了情绪低落,而且对学习焦急忧虑,有时甚至神志恍惚,坐立不安。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案例二:小萌上小学的时候有个习惯,每次做完家庭作业都要妈妈检查,妈妈每天晚上还要帮助小萌复习当天的课程、预习第二天的新课。因此,小萌在小学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初中后,妈妈要求小萌自己完成这些事情,可是小萌从来没有主动复习和预习过,写完作业也不检查。没有了妈妈的帮助,她感到不知所措。小萌该怎么做?学生讨论分析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自己和同学们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阅读下面附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适应。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存在的学习适应不良问题,并尝试改正问题,提高学习能力。附:初中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解决方法1.转变角色,改变看法。自己已经从一个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了,要认识这一点,承认这一个变化。接受这一点也就是要努力使自己去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努力使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改变自己的看法,应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2.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进入中学以后,会接触到许多新的同学和老师,尽可能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班集体。平时,可多与同桌、同班同学交往,广交新朋友,为班级多做好事,使自己产生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可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本文标题: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