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建筑2012级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任务书(教师+学生)-zq-改
建筑学2012级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专题4教学任务书1多元城市生活模式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训练家园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地方,我们降生于斯,成长于斯,回归于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就是他(她)的全部时节,家的特性和家园的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一个民族的性格。本设计就是为千百万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安全的、安宁的“家”。然而,现代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着各种自然资源,我们也就必然面临更多的危险。哥本哈根会议告诉我们的一点就是,如果再不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一定会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今天的建筑设计应有更多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低排放等理念为技术支撑,创造能适应未来的、舒适家园。教学要求在当前中国城乡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以及居民多样化生活模式的需求,本次教学设置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课题。希望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城市环境背景之下人们的居住生活特征,来认识和理解居住环境及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城市中多元化的居住空间单元环境规划与建筑设计问题。本次教学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建筑设计4(80+K)——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设计+居住建筑设计根据不同的地段背景,在充分了解现状居民生活、地段周边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适合于该地段的居住生活模式、居民生活需求、居住定位标准,在指定的规划设计基地范围内,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布局,并进行居住建筑详细设计。阶段二:建筑设计专题4(40+K)——居住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在前期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设计与居住建筑设计成果的基础之上,以自己所建构的居住空间单元为基本空间母题,在指定的规划设计基地范围内,进行规划结构研究和居住空间环境整体空间布局设计,并适当深化局部地段的居住空间环境详细设计,完成整体的居住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设计对象要求学生在以下五个设计对象中任选一个题目进行规划与设计。建筑学2012级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专题4教学任务书2A、记忆存续下的城市旧住区居住空间单元更新设计——西安市振兴路地段B、功能复合地段的密集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西安市纬二街地段C、文脉视角下的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西安市小雁塔地段D、社会保障体系下的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西安市西寨村地段E、基于地域资源约束的新型生土居住空间单元设计——新疆吐鲁番亚尔乡英买里村安居富民项目A、记忆存续下的城市旧住区居住空间单元更新设计——西安市振兴路地段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传承与变革共存并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向往干净整洁宽敞的住房,又留恋小街小巷那亲切又便捷的生活环境,奢想环境改善的同时,又惦记熟悉的邻居和伴着自己成长的一草一木,纠结、徬徨与期待共存。西安是一座具有厚重积淀的城市,如今不断焕发出崭新的光芒,支撑这光辉闪耀的是城市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它们是一层层叠加而成。故而,我们强调在此处的设计是基于传承的变革,留下这一时期城市在此发生的故事、形状和印记,而不单单是一个地名,又为时代的变迁寻找单属于此地的变革方式。在设施与环境上,既考虑居民的感受,又满足居民的需要;形式与形态上,既有此处的特性又能体现变革与发展;在建设方式与开发强度上,即可在土地空间限量不变的基础上有所增长,又不会发生突变,使城市形态倍感突兀。本次规划设计是为生活在振兴路地段的居民改善和提升居住环境而做,这是探讨城市存量发展的可能方法与方式,探讨我国城市在不扩展地域空间的前提下,改变面貌、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满足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为能保存城市文化、积淀城市历史而设计。由你的设计中应能感受到该地段环境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累,为满足他们扩大住房面积、增加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补充文化休闲设施、提供停车设施、改善出行条件等的需求;建议容积率控制在2.0-2.5.B、功能复合地段的密集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西安市纬二街地段近年来,面对城市整体空间品质的提升、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小寨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新小寨军人服务社综合体、西安国际中心、东西八里商务片区的开发建设从整体上推动了地段的新一轮更新,整体呈现空间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的发展趋势。本地块位于雁塔西路(纬二街)以北、红小巷以西,地处西安市第二大商圈——小寨商圈。因周边大学、科研院所丰富,青年及创业群体聚集,时尚购物、商务办公、教育培训等商业业态与传统居住功能在此汇聚和融合,逐渐成为西安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核心生活片区。针对该地段居住片区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应依据高密度城市商业街区功能及空间的多元复合特征,分析、把握入住居民的构成情况、生活特点、居住需求,对地段进行准确整体定位。并结合规划地块所在的城市地段,研究并创造与高强度开发城市环境相适宜的、良好的、富有特色的居住生活空间。建议容积率不低于3.0。建筑学2012级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专题4教学任务书3C、文脉视角下的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西安市小雁塔地段西安城市的建设与城市文脉息息相关,城市的居住空间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功能化的需求,而应该具有自己城市的文化个性。基于文脉的视角以及西安特殊的城市历史背景,该设计用地选择了位于西安市小雁塔东南角的居住地段。此地段紧依著名的荐福寺小雁塔,在唐长安为安仁坊。小雁塔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列入“关中八景”,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圣地。2007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创意设计的西安市博物院,与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基地东北毗邻陕西省历史上首家涉外旅游饭店——西安宾馆,此宾馆1982年建成开业以来,先后接待过40余位国家元首、政界要人及社会名流。基地以南聚集了多座西安市重要的文体建筑,包括陕西省体育场、陕西省美术馆、陕西省图书馆,以及标志性超高层建筑皇冠酒店等。本设计用地周边环境历史文脉特点鲜明,要求学生基于文脉视角,营造一个符合该地段城市特色和居住生活要求的居住空间环境,探寻居住环境与城市文化的高度契合。建议容积率0.8-1.5。D、社会保障体系下的居住空间单元设计——西安市西寨村地段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边界也在不断扩张。过去的二十年间,许多处于西安市周边城乡结合地带的自然村落相继陷入窘境、被湮没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形成了新的城中村。在这一被城市“围困”的过程中,自然村内部结构也在悄然变化。以往的关中典型聚落形态已难觅踪迹,原本生态有机的人居环境,亦随着其村民自发性的改扩建设活动而难寻踪迹,为被围困在城市中的村民寻找新的适宜的居住环境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总体目标下,村民安置、商品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一体化的开发模式也将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主流。本基地所处地段西寨村即为上述城中村的典型代表。地块东侧紧邻西安地铁二号线南端的韦曲南站,南北两侧为已建成商品住房及回迁安置小区。本次规划设计要在基地及其周边环境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条件以及环境特点,对居住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居民的居住行为特点以及生活活动规律,兼顾本地拆迁改造安置用户的生活需要,思考城中村的集体记忆和文脉延续,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该地段的土地增值服务于城市,依托远离城市中心但紧邻地铁停靠站点的交通优势,以开发建设综合保障性住区为目标,满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合理组织开放空间与人流动线,创造与人群特点相适宜的、良好的、富有特色的居住生活空间。建议容积率2.5-3.0。建筑学2012级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专题4教学任务书4E、基于地域资源约束的新型生土居住空间单元设计——新疆吐鲁番亚尔乡英买里村安居富民项目新疆吐鲁番地区是连接中国内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吐鲁番也具有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这里是我国降水最少、最干旱、夏季气温也最高的地方,因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气流受高山阻隔,难以形成云雨,故空气干燥,亚尔乡英买里村位于吐鲁番市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4.5公里,地处亚尔乡中部,距离乡政府1.2公里。英买里村北接塔格吐维村、恰章村、新城西门村、新城东门村,东临加依村、皮亚孜其拉村,南与吕宗村搭界,西靠色依迪汗村,以葡萄瓜果种植和旅游为主要产业发展类型。本次规划设计用地属于该村的安居富民示范项目,用地位于村南二环路一侧。规划设计应遵循集中紧凑布局,考虑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新旧村庄有机衔接和保持地方风貌特色的原则,立足吐鲁番地方特有的气候、资源、技术条件,借鉴传统生土民居的生存智慧,并借助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理论和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进行功能提升,改善传统生土建筑内部居住功能混乱、难以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以及室内物理环境质量低下、不利于抗震、热工性能差的不足,营造出传统村落舒适的室外环境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氛围,同时满足现代农村住宅的功能、交通、抗震、防火、节能、卫生等方面要求。容积率建议不超过0.8。设计要求一、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自然特点(气候、地形地貌)、地域特色、环境特色和社会生活,创造具有舒适性、适应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住宅建筑。可根据基地的具体情况拟定住宅层数及相关问题。二、指标控制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及《城市规划原理》附录9-2的有关指标,同时根据规划设计对象所在地段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1.容积率:根据所在城市、区位以及建造状况分析确定;2.日照间距:按所在城市要求执行;3.山墙间距:开窗≥10米;不开窗≥6米;4.汽车停车位:不低于总户数的20%,地面停车率不高于总停车位的20%;5.自行车位:根据所在城市、区位具体分析确定;6.绿地率:≥30%;7.后退红线控制:6层以下建筑后退红线2米,6层以上后退红线3米(特殊要求可参见具体地块);8.其它指标。建筑学2012级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专题4教学任务书5三、居住建筑设计1.居住对象城市普通居民,根据居住对象的特点具体自行分析确定。2.面积标准城市普通居民,根据居住对象的特点具体自行分析确定,但必须设计前确定,公租房或其他保障性住房应符合西安市的相关标准与要求。3.抗震设防按所在城市要求执行。4.结构类型自选。四、技术方面根据各自的具体方案,选择合适的技术设计策略,并与居住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结合。运用稳态或动态分析对采取的技术措施的评价。巧妙合理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在满足舒适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建筑设计节约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满足国家及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五、居住空间单元公建及市政设施配套设置按规范要求配置。设计内容与程序一、布置设计任务、规划设计对象认知与分析;二、研究、推演和建构基地的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形态;三、结合基地的现状居住需求和发展要求,进行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布局规划与居住建筑方案的设计研究;四、运用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布局母题,进行居住空间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布局研究;五、适当考虑交往空间、微气候特征和居民生活需求,进行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与近宅环境的详细设计;设计成果一、规划设计地段的相关资料、规划设计对象的认识与分析及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推演的成果;二、居住空间单元建筑组群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方案;三、居住建筑设计方案;四、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方案;注:1.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以课堂教师给定为准;建筑学2012级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专题4教学任务书62.附电子文件,以班为单位刻盘交指导教师。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一、《城市规划原理》;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三、《住宅设计规范》;四、《住宅建筑标准》;五、《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六、《陕西省建筑节能实施细则》七、《建筑节能设计手册——气候与建筑》八、《太阳辐射·风·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九、城市相关规划及要求;十、有关法规与标准(包括西安市公租房相关政府文件和要求);十一、相关图书、杂志等。建筑学2012级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专题4教学小组2015.03
本文标题:建筑2012级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任务书(教师+学生)-zq-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2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