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教育部参赛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育部参赛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刘秀花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2、学科:化学3、课时:1课时4、课题: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回顾初中已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启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到未知知识的探索,具有基本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例如上网查阅材料、浏览网页等。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了解煤干馏的原理和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及其用途2、了解苯的分子结构及其重要性质3、了解甲苯的主要性质4、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和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教育方面:1、通过本的发现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严谨、务实的优秀品质和科学态度。2、通过“苯污染”的介绍,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教材设计遵循“从生活、生产走进化学科学”,从化学科学走向社会发展“的线索。教材从煤的干馏产物引苯之后,有关本的性质教学建立在苯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因此,教材首先结合化学史介绍苯分子的特殊结构,然后结合观察思考与分析综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且讨论苯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重点:苯的化学性质难点:苯的特殊结构的理解四、教学方法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授课时首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了解的知识入手,引出煤的干馏产物,从而引出苯这种有机物。苯的物理性质可通过分组实验,然后讨论总结。苯的化学性质可通过演示实验,互联网查阅的方式总结。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找一幅图片:展现煤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污染,引导学生认识煤应该被综合利用。【百度图片】、图片中大量的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大量的烟?他们有什么危害?3、设疑:煤的干馏有哪些产物?这些物质都有那些用途?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教师板书】一、煤的干馏【百度文库】百度搜索:早期工业时代的能源与近代文明的兴起。【总结并投影】1、19世纪30年代,欧洲经历空前技术革命,煤炭工业蒸蒸日上。2、煤焦油造成严重的污染,要想变废为宝,必须对煤焦油进行分离提纯。3、煤焦油焦臭黒粘,化学家们忍受着烧烤熏蒸,辛勤工作在炉前塔旁。4、1825年6月16日,法拉第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发现了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5、日拉尔等化学家测定该烃的分子式C6H6,我们今天称它为苯。【阅读讨论】煤的干馏及其产品阅读课本第70页表3-2-1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比较干馏、蒸馏、分馏的差别蒸馏分馏干馏操作方法加热和冷凝加热和冷凝隔绝空气加强热变化类型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用分离、提纯精炼加工煤【教师活动】展示苯药品【学生活动】观察色、态、味,描述物理性质。【教师板书】二、苯1、苯的物理性质:(1)色态味(2)密度,水溶性(3)熔点,沸点【学生活动】实验苯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性【设疑】已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与烷烃相比较,它是一种碳原子的价键远没有饱和的烃,那么它的结构应该是怎样呢?你能写出它的一种链式结构吗?推测它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2、苯的结构【学生活动】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实验一:点燃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亮度和颜色。实验二: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苯,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三: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苯,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23【结论分析】在此,产生了矛盾的“焦点”---苯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却通过实验验证知,不含有双建或三键!设置“悬念”“扣子”,为讲解苯的闭链结构做铺垫。【百度网页】梦中发现苯分子的结构=-1【百度百科】【学生活动】总结凯库勒的主要贡献。【投影并讲述】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明确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凯库勒在1866年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及平面六角形。2、苯的6个碳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假说1很快被证实(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假说2的证实却遇到了麻烦,按照假说2,苯的邻位二溴取代物有两种(哪两种?),但实际上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于是假说2暴露出缺陷。【启发并引导】学生大胆的的预测苯的结构,并写出苯分子的结构简式。【投影并讲述】苯分子的结构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没有单纯的单键和双键,各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练习】能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键和双键,而是所有的碳碳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A.甲苯无同分异构体B.苯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D.1mol苯最多只能与3molH2加成【百度图片】展示中国科学院化学家们用纳米技术拍摄的聚苯胺彩色照片,进一步验证苯分子的结构。=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81%9A%E8%8B%AF%E【教师活动】引出芳香烃定义【教师板书】3、苯分子的化学性质【启发引导】前面做过实验,已经涉及到了苯的那些化学性质?【学生活动】燃烧反应;苯不能与溴水和高锰酸钾反应【教师补充】苯的取代反应(苯与硝酸的取代反应)【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后动手写出化学方应方程式。【教师板书】4、苯的用途【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查阅资料,自己动手总结。【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六、教学反思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课堂通过学生熟悉煤的燃烧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起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对于教学中的难点苯分子的结构教学通过百度搜索化学史故事和凯库勒的假说,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后又让学生通过实际实验探索这个假说进一步证实。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是他们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不足之处: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苯的物理性质温度不够低,耗时较长,可以事先做好让学生对比。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分工实验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本文标题:教育部参赛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4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