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的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的研究姓名:欧阳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卢岚20060401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的研究作者:欧阳珑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段兵我国银行业开放进程中外企银行监管问题研究2000第一章在对银行业开放的概念、基本动因以及国际经验作出分析后,重点研究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正负效应.第二章先从危机的挑战与银行业市场破产的存在两个方面对银行监管进行经济学上的分析,说明了银行监管的一般理由.第三章对外资银行监管进行国际比较并分析了中国外资银行的监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借鉴国际上有关外资银行监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对完善中国外资银行有效监管体系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选择与监管原则、监管的内容与手段、对外资银行衍生业务与人民币业务监管等问题.2.期刊论文韩曙平.HANShu-ping从国际金融监管趋势透视我国的银行监管-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银行监管与金融监管之间关系密切.从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态势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及其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并依据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对改善我国银行监管,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提出了提升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法;减少行政监管,严格法律监管;健全监管环节,适应市场化监管;加强国际合作;强化风险监管等建议.3.学位论文常永君从国际经验看银行监管及其与中央银行业的关系2005我国在银监会成立后,人民银行与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为履行各自职能,两者间如何建立恰当的协调机制,本文就此做了研究和探讨。 首先,论文就当前国际上对银行监管与中英银行业能否分离问题的理论进行比较,包括:支持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业分离的主要观点和反对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分离的主要观点,及实证研究情况和各国的实践选择。 其次,从监管组织机构的发展与演变分析我国银行监管改革的历史,并根据人行与银监会在银行监管方面的分工,分析两者可能出现磨合的几个方面。 再次,分析目前外国银行监管模式的变革与最新发展,比较英国、日本、韩国、德国的银行监管实践,重点分析其在央行与金融监管机构间建立协调机制的做法与优势。 最后,论文探讨了银监会与人行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的问题。包括建立人行与银监会协调合作关系的必要性,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并借鉴金融监管与央行职能分离制度的英国、德国的经验,提出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建议。4.期刊论文谢光华.XIEGuang-hua银行业区域一体化与银行监管——欧元区面临的冲突及其协调-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6)欧元区已经拥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银行业监管却是各国各自为政.随着货币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欧元区银行业的区域一体化与银行监管地域性分割的冲突将日益突出.为此,统一监管实务,加强货币区各国监管信息的交流与协作,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体系和共同的危机处理机制等是协调冲突的有效手段,也将是欧元区货币当局面临的长期任务.5.学位论文鲁艳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2004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加强银行监管,实行银行监管法制化,有效地预防银行的经营风险,维持金融业的稳定,保护分散的小储户和投资者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现有银行监管法制的现状,尤其是现有法律体系、法制的价值取向、监管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监督机制以及应对金融国际化带来的挑战等方面的问题。针对银行业竞争加剧、国有独资银行改制、不良贷款处置等问题,提出了重视立法规划和系统化,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完善银行业监督的法律制度措施的具体对策。文章首先从银行风险及成因的角度,阐述了银行所特有的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及其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银行风险的市场信用基础薄弱、体制及法制与监管不力等主要因素。基于银行风险是一种与金融活动共生共灭的现象,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且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加强银行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我国现行银行业监管模式尚属政府直接拥有银行,事先事后直接监管。这种模式导致在依法监管的同时行政干预过多。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银行体系及其资产构成,并回顾了我国银行监管所走过的由无监管到行政监管再到依法监管的主要历程。综观我国现有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我国在实行市场约束、严格信息披露及构筑应急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于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金融泡沫、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及资本外逃、经济全球化、资本账户开放等内外严峻形势,我国的银行监管需立足国情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遵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不断地加以完善。最后,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对以上问题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首先探讨了监管主体多元化,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的必要性,其次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现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必须针对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建立有效的银行治理结构及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大量的资本外逃现象改革现行汇率制度;针对当前银行监管重视防范性监管,忽视保护性措施的状况,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最后阐明再完善的法律制度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总会有过于笼统、原则的一面,不能一事一立法,因此必须完善现行银行监管的法律解释制度,使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能较好地适应我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综上所述,笔者坚信通过不断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并适当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必将更加完善。6.期刊论文黄川论鲇鱼效应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银行业全面开放背景下对银行监管的探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9)本文从经济学的鲇鱼效应原理出发,阐述如何把握银行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来营造一个中外资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如何借鉴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先进国际经验来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等问题.7.学位论文张宁当前金融危机下的我国银行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2008当前,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正在席卷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银行、企业被迫倒闭或出售股份,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大型银行和企业,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体遭受了严重打击,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影响。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由于放松监管、创新过度、道德风险等一连串问题最终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于是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银行监管问题上来,重新审视银行监管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加强了对银行监管的改革步伐和力度。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直接损失有限,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力强,主要是因为我们加强了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同时我们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低。因此,居安思危,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尽快弥补不足,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出现和演变成为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应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论文包括五项内容:(1)导言;(2)银行监管的学理分析;(3)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银行监管问题分析(4)我国银行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5)结论。第一章着重阐述了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认为,在引发美国这场金融危机的诸多监管教训中,有的是美国金融体系独有的,但也有的因素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存在和面对的。因此,从银行监管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从中得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有益启示,并对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对于加强和改善我国银行监管,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以及防范和化解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第二章论文围绕银行监管问题进行学理分析。论文首先分析了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从银行业的外部性问题、银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业的公信力问题、银行业的逆向激励问题等四个方面,说明了银行业存在的自身缺陷,从而论证银行监管的必要性;论文还利用经济哲学原理,从自由与秩序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原理的角度,对银行监管有关问题进行论述。论文认为银行业市场的完善就是银行业自由和银行业秩序的博弈发展过程,是形成银行业秩序的过程。对于银行业的作用,银行业秩序和银行业自由二者缺一不可,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论文还从新自由主义原理的发展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对银行业的影响出发,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原理存在的缺陷。第三章论文剖析了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生的原因和对银行监管的反思。论文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引发的次贷危机,但过于宽松的外部监管环境、金融机构创新的无度发展、信用评级机构违背公众利益等是形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次贷危机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而这个结果最终导致了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论文认为,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监管重要的一个反思是:美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影响了银行监管者作用的发挥。第四章论文剖析了我国银行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阐述了我国银行业及银行监管的发展历程,研究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提出加强和改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对策。8.期刊论文雷春.肖春海.LEIChun.XiaoChunhai论开放经济外资银行监管及其借鉴-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3)在中国入世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加速过程中,国内面临对中资银行与对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在主体地位的平等与对外资银行监管原则、监管方法的适用等方面,矛盾突出.为此,需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开放经济体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经验模式,来解决银行业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监管问题.在措施上,需要全面地调整、改进国内银行监管原则、监管模式与监管手段,其中重点在于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完善.从总体上说,需要在基本保障外资银行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坚持审慎监管原则,发展完备的监管技术标准与手段,并促进国际间的监管合作.9.学位论文陈勇我国银行监管的对策研究2007一直以来,银行是现代经济中受到政府最严格监管的行业之一。银行是企业,更是特殊的金融企业。银行经营所面临风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经营的脆弱性。而且,如果发生银行破产甚至大批倒闭,不仅为银行自身带来损失,还会危及整个社会经济。中国的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银行业出了问题,则整个金融业都会瘫痪。如何监管银行,自银行成立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何种监管制度最为有效?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并因此形成了进入条件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存款保险机制等多种监管理论。笔者在回顾各种监管理论的同时,认为:现代银行监管应更注重银行内部的自我风险控制。建立银行审慎经营规则体系,建立监督管理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采取监管强制措施的内部程序,建立监管责任制度等等,将是银行监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建立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地实证研究世界上39个国家银行监管制度的差异,及其对各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以检验关于监管方式选择的各种理论,寻求相对最优的监管制度。在模型实证部分,以银行业竞争力为被解释变量、各国的监管制度指标为解释变量建立一个多元线性模型来对各国解释变量的差异及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各项监管制度指标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本文得出的首要结论:审慎监管的各项指标(资本金充足率要求、流动性要求、存款准备金要求)的严厉程度对监管效果并无显著影响;健全银行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银行对风险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银行监管更为必要。其次:政府授权的来自市场力量监管的强度、显性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监管制度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强化市场退
本文标题: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