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问题研究
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问题研究作者:王宁伟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钱志飞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研究2006根据我国入世协议,明年国内商业银行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内商业银行业的竞争将目趋激烈,届时不仅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国内商业银行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也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商业银行监管效率就是对这种监管能力的集中反映,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已经成为国内银行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课题。自从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以来,监管效率问题就成为各国商业银行监管当局评价监管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国内,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忽视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和管理,这时在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是屈指可数,导致对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经营的合规性监管,这时的监管更多地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而缺乏对监管效率性层面的考虑,伴随着国内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视,国内陆续出现了对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的研究。2002年中国的入世成功及2003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保证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商业银行监管效率逐渐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这些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发展。银监会成立至今已三年有余,那么经过这三年的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现状如何?参照国外商业银行监管,国内还存在哪些影响商业银行监管的因素?通过何种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效率?这些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在借鉴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同时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本文认为应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来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监管效率问题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撑,而使用指标分析来研究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监管效率来的更直观,更有效。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现状的基础上,接着通过对国内外监管指标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巴塞尔委员会相关文件要求指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的因素,文章最后给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的途径。2.会议论文赵东升我国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效率的实证分析2006如何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广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和监管当局所关注.在金融监管重心已经从合规性监管转向风险性监管的条件下,非现场监管成为现行金融监管的主要方式,其有效性的高低对金融监管的效率有重要意义.我国,从1993年开始,在银行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条件下,银行监管开始逐步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这一转变要求监管当局把监管的重心逐步从现场检查转向非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的效率问题日益显著.所以,非现场监管是否存在低效率?如果存在,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呢?这些问题是非现场监管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这正是本文所关注并且讨论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非现场监管实践,通过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说明我国非现场监管低效率的成因及解决途径.3.学位论文张康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研究:基于信用评级的分析2008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银行业监管体系的改革和体系结构的设置,以尽快与国际监管体系接轨、提升监管效率来应付银行业全面开放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我国银行业监管起步晚,面临的监管形势有着更为特殊的性质,因此比起其他国家来说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监管效率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何种监管体系和监管方式更为有效?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比起世界水平来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本文想就这一方面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问题。本文先从考察银行业监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入手,详细介绍了监管的定义、目的、内容、方式和必要性。其次回顾、总结了银行监管方式的有效性理论。接着通过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变革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引入了银行业监管指标体系,量化了银行业监管力度和效率,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监管效率进行实证比较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我国银行业监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加大审慎监管建设等政策建议。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从银行业监管减少银行风险,提升银行竞争力的目的出发,建立了基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性的实证研究了各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差异及监管制度对其监管银行的影响。4.期刊论文提云涛.杨兰信息不对称约束下商业银行机构准入监管方式探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商业银行机构准入监管是保证银行体系安全的重要预防性制度安排.在实行银行机构准入审批制的国家,银行监管机构在颁发许可证过程中会面临信息不对称困境.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损害了监管效率,为此必须设法解决银行机构准入监管中的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监管效率下降.本文将主要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约束下的银行机构准入监管效率的降低,并提出通过建立银行机构准入许可证拍卖制度来化解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监管效率降低.5.学位论文赵伟珍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的研究2006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的特殊部门,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伴随着银行业的日益发达,金融的杠杆率被利用得越来越充分,银行业也越脆弱,发展到现在,银行业不仅要冒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还要冒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等。今天,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之以前要严重得多,尤其是随着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也越加明显,这给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带来了新的课题,即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以及如何提高中央银行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市场对外开放不可避免,中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提到了我国人民银行的议事日程。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分析和论述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有效的商业银行监管。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理论分析。通过对三种监管理论的分析,论述了适当的管制可以提高公众福利和社会福利,说明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是必要性。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存问题。主要阐述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措施及我国人民银行监管效率不高,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各自的长处,以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建设有所借鉴的启示,进一步说明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的迫切性。第三部分通过对美、英、法、日等国商业银行监管措施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有所借鉴和启示。第四部分加强和完善适合我国银行制度模式的监管体系。在前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内部监管到外部监管,从宏观和微观二个层面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本文的创新点是适用经济学监管理理论,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通过和国际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监管的比较,借鉴它们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经验,根据我国银行监管工作及经营管理重点,改革和发展方向要求,提出了和加强完善银行业监管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具体见议和措施。6.学位论文杨佳佳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2007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现状进行研究,并借鉴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地区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降低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依法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投资者、存款人及相关利益人予以公开的过程。商业银行对外披露信息,有助于银行的投资人、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了解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等信息,分析判断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从外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促使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控制度,提高经营水平和绩效。信息披露有利于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银行监管的有效补充。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交易主体以及整个金融秩序具有保障交易安全、保证主体平等、维护经营效益、指引降低风险、提高监管效率等重要法律价值,其建立与完善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变、经营风险的加剧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将极大地增加社会公众对于银行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的需求,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则是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为此2002年5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制度本身尚存有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7.期刊论文李莉.杨文友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优化:提升商业银行自我监管效率的根本途径-上海金融2006,(10)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自我监管现状为切入点,针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内部审计的虚置、内部控制的疏漏、内部监管范围的狭隘、金融风险意识淡漠等问题,提出应改变以往只重视强化外部监管,却忽视银行自我监管的观念,指出强化银行自我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与稳步发展的重要防线,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优化是提升银行自我监管效率的基本路径.8.学位论文段莹银行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研究2006银行监管是金融监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科技进步、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混业化和管制放松的大趋势下,要求银行监管必须更有效率地担负起提高银行业运行的效率和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任,以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基本思路应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为前提,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的监管体制,注重银行监管成本和收益分析,提高监管效率。而评价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衡量监管的成本与收益,通过银行监管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探讨降低银行监管成本与提高监管收益的途径,可以为提高银行监管的效率提供现实的思路。本文以管制成本说为理论基石,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详细界定了银行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的内涵,进一步结合济南商业银行的具体案例,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三个阶段分析了银行监管的成本与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银行监管成本,提高银行监管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文献综述。该部分回顾总结了金融监管的主要理论和最新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监管成本与收益的研究成果。第二章,银行监管成本和收益的理论研究。该部分详细界定了银行监管成本和收益的内涵,并以经济学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银行监管的强度与监管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的供求与监管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第三章,银行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的例证分析。该部分选取我国某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以我国银行监管的历史沿革为主线,分三阶段分析了银行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化趋势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以此为探讨如何提高银行监管的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第四章,降低银行监管成本、提高银行监管效率的政策建议。该部分在第三章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建立监管成本收益理念、如何降低监管的各类成本的角度提出了提高监管效率的政策建议。9.学位论文李海芳银行次级债券分析20061.研究背景及意义发行次级债是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资本补充方式,也是一种主动、长期的负债来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示着次级债的发行将呈上升趋势。从国外经验看,发行次级债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种良好渠道,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正面临着提升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可以预见到国内次级债的发行必然进入一个快速扩张阶段。但从国内次级债的定价、流动性、持有对象和监管来看,存在不少隐患。次级债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下问题,它只不过给银行提供了一个改善经营状况、调整资产结构的缓冲期。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次级债券的发行一般出现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暂时下降或不能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并且此时银行仍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这也是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银行业从未将其作为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的原因所在。相对于国外的商业银行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发行刚刚处于起
本文标题: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