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山西灵石红杏鑫鼎泰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灵石红杏鑫鼎泰煤业有限公司20117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二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规定,特制定本措施。第一部分20117工作面地质和矿压资料表1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2#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20117地面标高(m)+773工作面标高(m)+495+520地面位置该面位于工业广场东侧。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东部为未采区,西部为20115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采区边界,北部为集中运输大巷。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回采造成地面塌陷。走向长(m)530倾向长(m)110面积(m2)58300煤层总厚(m)1.4~1.8煤层结构煤层倾角(度)0°~151.6中等7°稳定程度较稳定煤层情况该面煤层为2#,黑褐色,半亮型,玻璃光泽,块状,煤层厚度较稳定,平均煤厚1.6m,煤层倾角平均7°,硬度Ⅱ~Ⅲ;有一层夹矸,厚度0.2~0.6米,平均0.4米,岩性为泥岩,灰色,硬度Ⅲ~Ⅳ煤质情Mad(%)Ad(%)Vdaf(%)Std(%)Ogr。Ad(MJ/kg)煤岩类型牌号212.85320.4132.91半亮型1/3焦煤表2地质说明书况煤层顶板底板情况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直接顶砂质泥岩~粉砂岩11.64黑色~深灰色砂质泥岩,中夹灰白色细粒砂岩,为泥质胶结,易风化,易冒落。直接底泥岩砂质泥岩4.23下部为黑色砂质泥岩,中部为灰~深灰色泥岩,浅灰色粉~细砂岩。老底砂质泥岩6.0灰黑色,含砂均匀,夹星点黄铁矿炭化植物及矽泥团块。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复杂,两道及切眼掘进共揭露1条断层,为正断层,对工作面回采略有影响,分述如下:构造名称走向(度)倾向(度)倾角(度)落差(m)长度(m)对回采影响程度F1120d29略有影响地质说明书一、地质资料(一)概述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该面位于工业广场东部一采区。2、毗邻关系东部未采区,西部为20115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采取边界,北部为集中运输大巷。(二)图纸1、20117工作面底板等高线图1:10002、20117工作面巷道实测剖面图1:2003、20117面井上下对照图1:50004、20117工作面综合柱状图1:200(三)地质说明书(见表1、表2、表3)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该面回采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对回采稍有影响,应建立排水基地。二、矿压观测资料(一)矿压观测资料1、冲击地压分析本矿井未发生过冲击地压,无冲击地压倾向性。2、同煤层邻近采区矿压资料根据20101工作面矿压资料经验分析:(1)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8m。(2)老顶初次垮落步距为17~23m,周期来压步距为12~15m。(3)顶板来压强度为:165-216kN/m2(4)底板比压值为16.7MPa。3、工作面顶板类别根据《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确定该面顶板定为Ⅲ类。三、工作面支护强度和密度及相关要求根据工作面矿压资料,要求工作面支护强度不低于216KN/m2,破煤后及时移梁支护煤壁区顶板,构造区域或顶板破碎时采取护帮护顶措施。1、支护控制设计(1)、顶板岩性分析及支护控制方案结合20117工作面综合柱状图分析可知,在工作面8倍采高即1.8m(按采高1.8m计算)范围内自下而上的岩性及厚度依次为:0.8m厚的砂质泥岩,10.8m厚的细砂岩,2.8m厚的砂质泥岩互层。因此可将该面顶板视为“软、中硬、软”类型。直接顶板的冒落高度h=(M-0.2)/(1.3-1)=5.3m(式中M为采高,取1.8m,1.3为冒落岩石的碎胀系数,0.2m为顶底板允许移近量),即直接顶冒落后的矸石能充填采空区。工作面支护必须考虑直接顶的总重量及部分互层老顶的来压强度,防止局部冒顶及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2)、支护强度根据以上分析计算,综合考虑工作面支护的经济、安全及支护设备条件,确定使用DZ(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钢梁(长度2.6m)支护顶板。、支柱初撑力≧90KN,工作阻力不得低于初撑力,支柱钻底量小于0.1m,不得出现台阶下沉。、工作面8倍采高的顶板压力强度计算P=8×H×r=8×1.75×2.1=29.4t/㎡(式中H…为采高、r为顶板岩石的平均容重),工作面支柱额定工作阻力为30T,则需要的最小支护密度为:n=29.4÷30=0.98棵支柱/㎡。、确定合理的支护密度若工作面支护走向排距为0.6m,倾斜棚距为0.75m,则支护密度为0.6÷0.75=0.8棵支柱/㎡,大于8倍采高顶板压力强度所需的0.98棵支柱/㎡,因此所选的走向排距和倾斜棚距合理。2、巷道布置(1)、进回风及切眼巷道布置形式工作面布置有运输道、材料道、切眼,其中运输道进风,材料道回风,三条巷道跟煤层顶板按中线掘进,工作面切眼沿煤层倾向并稍带伪斜布置。(2)、进回风及切眼断面、形状、支护形式工作面巷道主要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形状为矩形,跟煤层顶板施工。、20117运输道、材料道断面规格:溜子道:S净=3.0m×2.0m=6.00m2材料道:S净=3.0m×2.0m=6.00m2、20117切眼断面规格:切眼:S净=3.0m×2.0m=6.00m2四、工作面支护工作面架设DZ(100)单体液压支柱730根,2.6mπ型钢梁292根。主要技术特征见表2-3。(1)①工作面支护,采用对棚支护,一梁二柱,前柱距梁头1.1m后柱距梁尾0.2m,对棚间距0.1-0.15m,切顶线侧每对棚间设一根戴帽切顶支柱,顶板破碎或回柱时,需将对棚与切顶柱之间补加戴帽点柱,柱距不得超过0.15m,防止矸石穿出伤人,迎山角5-10°,梁头、尾贴实顶板,支柱初撑力符合要求。②因煤壁片帮造成端面距超过规定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支护措施,端面距0.25-0.3m时,每隔1.5m打一根戴帽点柱,端面距超过0.5m时,每米补打一根支柱。表2-3DZ(100)单体液压支柱主要技术参数使用编织软铁丝网护顶,直径为12#铁丝,孔径8*8cm,每一截深使用两根枇子,梁头一根,向后0.3m一根,枇子长度1.0m,直径不小于0.04m,端头及出口超前支护(2)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两端头上下出口高度1.8m,宽度0.8m。端头使用四对八根长钢梁支护,梁长4m,每棚4根支柱,对棚两梁间距0.1~0.15m,对棚之间距离0.75m(±100mm),交错前移,执行以下规定:①煤机割完端头时及时移梁至煤壁,并在煤壁侧及时打柱,同一梁的煤壁向后第二根支柱打在机头电机侧,另2根支柱打在切断线,确保机头外侧人行出口不小于0.7m。端头支架距超前支架不小于0.5m,不大于0.7m,每个端头不小于8根长钢梁,以能覆盖机头、机尾为宜。②当中部支架移好后,机头机尾顶至煤壁,两端头电机后侧单体支柱随时前移。③软底必须穿铁鞋,确保单体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11.4Mpa)。(3)工作面两道超前支护①工作面超前支护使用DZ—2.2单体液压支柱(根据巷道实际高度选用DZ—2.5、DZ—2.8型单体)配合HDJB-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扶一梁一柱架棚,走向长度20m,3排布置。支柱加在梁子中间,排距1.2m;支柱规格支护高度cm工作行程cm工作阻力KN额定压力MPa初撑力KN质量KgDZ20124-20076300359049DZ22144-22480300339055DZ25170-25080250329058(间排距允许误差±100mm)。材料道布置方式为:一趟距材料道上帮0.6m架设,一趟距材料道下帮0.6m处架设,中间人行道不小于0.8m不大于1.2m。运输道布置方式为:一趟布置于40T溜子里侧,另一趟距溜子道下帮0.6m处布置。中间一趟走向架棚贴40T运输机人行道侧架设,若拆帮网造成的空顶面积超过规定要及时的补扶架棚(初期安装时的布置方式按安装措施执行)。两道超前支护单体钻底量超过规定时,及时使用∮300的铁鞋,所有单体支柱垂直顶板并有3~5°迎山角,安全阀走向布置,手把方向一致,超前支护单体成直线,拴好防倒绳,初撑力不低于90kN,工作面安全出口20m范围内,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棚与棚之间距离不小于0.8m,不大于1.2m,棚梁与顶板用半圆木或圆木将顶衬平或结实。②当机头、尾缩短时“四对八根”长钢梁必须始终覆盖机头、机尾,外侧可用金属交接顶梁支护,但要确保排距为0.6m,柱距0.7m。五、支架支护顶板方式(1)在顶板完整、煤壁稳定的情况下,其回采工艺流程为:割煤→移刮板输送机→铺网移架。(2)当顶板较破碎时,在采煤机割煤前必须提前铺网移架至煤壁及时支护顶板。(3)移架方式及操作顺序:移架方式为分组顺序移架,一般每组3人,每组20棚,顶板破碎时加密组距。支架梁沿采煤机割煤方向依次交错前移,移梁步距等于截深。移架步骤:一架棚支柱卸载→窜梁→铺网、梁头穿枇子→调正梁子、枇子→升柱。(4)工作面支护布置平剖面图(见工作面布置平剖面图)六、备用支护材料按备用材料不少于20%的规定,DZ-1.8、2.0、2.2型单体支柱184根,π型梁2.6m58根,1.8m长半圆木100根,枇子500根,存放在材料道距工作面50m-100m处待用,无特殊情况不得动用备用材料,用后必须及时加以补充。金属梁柱管理制度:(1)设专职铁管员负责梁柱等的管理工作,梁、柱要编号,对号使用并建立台帐。(2)每班都必须对“三铁”严格管理,做到帐物相符,对丢失的铁料及时查找,对编号不清楚的要及时描写清楚。(3)下井的梁柱必须进行检修、除锈和试压,不经检修、试压及失效的梁柱不得下井,工作面内不得使用和存放失效、损坏的梁柱。(4)铁管员对补充和回收的梁柱要严格进行现场交接验收,清点数量,办好交接手续。(5)铁管人员要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做到帐物交清接明,否则不得离开现场。5、工作面布置剖面图(附)七、顶板管理1、顶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控顶距:最大控顶距:3400mm。最小控顶距:2800mm。放顶步距:600mm。移梁步距:1200mm。采用三四排顶板管理,上隅角与工作面切断线对齐,下隅角可以适当滞后工作面。采面过断层的顶板管理措施(1)过断层时,先要把工作面煤壁与断层走向的交角弄清楚。如断层走向与煤壁夹角太小,则断层破碎带暴露范围大,顶板维护困难。条件允许时,可以提前调整工作面煤壁与断层走向的夹角,使其保持在:顶板中等稳定时20度至30度,顶板不稳定时30度至45度,以减少断层在工作面煤壁暴露的长度。(2)断层落差不超过工作面采高的三分之一时,断层附近顶板又比较完整,可采取硬过的办法,倾斜分层开采,可以调整分层采高,通过断层。(3)硬过断层时,如断层附近煤层较薄,难以铺设运输机,行人或通过采煤机滚筒困难时,应进行挑顶或卧底的办法,但要保持底板坡度平缓。(4)在工作面接近断层时,在单体支柱和液压支架允许高度范围内,把采高调整到适宜高度。如果断层另一盘在工作面推进方向的上方,就留底煤;如果断层另一盘在工作面推进方向的下方,就留顶煤,以确保少破岩石,安全通过为原则。(5)卧底过断层留顶煤时,留顶煤处要背紧刹严,如顶煤留不住,采取先打超前托棚,在托梁上背竹笆小棍,若漏顶用坑木绞架刹实。(6)为了不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断层附近应超前处理,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7)过断层时,若顶板比较破碎,可采用连锁支架支护;若断层带较宽,岩石又破碎,顶板压力又大,可采用木垛配基本支架支护;当顶板冒落或挑顶较高,支架不接顶时,要在支架上方用坑木绞架接实顶板。(8)合理确定放顶步距,一次回收完断层外侧支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1、加强班组支护质量监测,确定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便于及时采取措施。2、提高支柱支撑强度,支柱初撑力≥90KN,泵站提供压力≥18MPa,当压力低于规定值时,应及时查找原因立即处理。3、提高支柱稳定性,严禁出现支柱歪斜,迎退山不合理,根据采高情况及时调整、更换合适的支柱,杜绝大棚档、小棚档现象。4、加快工
本文标题:山西灵石红杏鑫鼎泰煤业有限公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8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