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民营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
民营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作者:阿拉德尔图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相似文献(8条)1.学位论文张少华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2009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经济支柱的金融业也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金融行业承受着国际金融浪潮的冲击,一次次的金融改革推动了金融各条战线的变革和转轨,而银行经营运作的核心——财务风险管理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加速器”的民营银行,迄今为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银行业中初具规模的一个新兴力量。因此,研究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及其中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完善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进而完善整个金融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金融体系自身风险控制的完善意味着降低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为此,本人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后,提出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民营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应贯穿民营银行管理的全部过程,渗透到其经营的每个阶段及每个产品。而民营银行由于这一群体本身成立较晚、规模较小以及民营控股缺乏国有股的监督,从治理结构层面来考虑还有很多不足,致使民营银行的风险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本文的目的就是从该角度出发,研究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做哪些改进,从而加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以制约、防范财务风险。本文通过对中国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的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状况的对比和归纳,提出了民营银行经营运作过程中对资产、负债等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提出了民营银行董事会下除设立现有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之外,还应设置信贷管理委员会,以实施贷前审查、贷中监督、贷后控制的有效管理,并且上述两个委员会应委派风险监控官,实行全程监控;建议民营银行在其总部或区域总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所属地区的行业风险识别和分析;同时,建议借助先进的金融创新手段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最后,本文认为基于民营银行规模大小的差异,其公司治理应加以区别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为此,本文根据资产总额的大小将民营银行分为两类,并提出相应的公司治理架构范例。论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和观点简述如下:第一章从银行的演进入手,通过描述民营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的地位,阐述了在我国研究民营银行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回顾和相关理论研究,在这一章中,笔者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民营银行以及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给出了较为清晰的定义。第三章阐述了中国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并提供了国外民营银行在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中可借鉴的经验。最后对我国与国际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及财务风险进行了对比,以找到改进的方向。第四章着重剖析了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并通过对比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与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差异,论述了正是由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特点所引起的财务风险。第五章从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及特殊财务风险管理着手,在实际操作层面具体分析了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对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进而提出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第六章为案例研究,选取了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两家规模不同的代表性民营银行,从其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分析入手,阐述了公司治理在中国民营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意义,指出了民营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思路。第七章为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文中对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应该做哪些改进以制约财务风险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公司治理架构范例。最终提出了应对民营银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2.学位论文赵毓婷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072006年12月11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我国结束了五年过渡期,全面履行入世时对银行业开放的承诺。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将导致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应地,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主要采取什么形式?进入后重点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这些策略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又如何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这些现实问题,探讨应对策略,为银行发展战略和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正是利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在这个方面的一个尝试,文章由5部分构成:第1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概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整体分析框架;第2章回顾了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进而结合现状,分析了外资银行的进入方式,并从地域拓展战略、客户拓展战略、业务拓展战略、股权投资策略四个方面重点考察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竞争战略;第3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构建了一个银行业Stackelberg竞争模型,阐释性地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福利影响,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渠道,而在实证方面,采用Claessens、DemirgUc-Kunt和Huizinga(2001)计量模型,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5家银行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第4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对策建议,认为从微观层面来说,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应大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从宏观层面来说,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的职能、优化对外资银行监管、鼓励民营银行发展等手段,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体制环境;第5章总结了本文的观点,指明了后续研究的方向。3.期刊论文汪洋我国民营银行的构建基础和运营控制的制度安排-南方金融2003,(5)民营银行的构建应具备承建支持的政策基础、良性适宜的资本结构基础、特殊业务指向的客户基础、信用体系的诚信基础和法律基础及独特个性化的技术操作基础.民营银行管理初始就要踏上现代企业制度之路,避免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构建和管理弊端在民营银行重现.其运营控制遵从现代企业制度规则,形成民营银行运营机制体现其独特个性化的制度安排.4.学位论文陈晓娟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2008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要素之一,对维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抑制存款人挤兑,减少连锁破产,从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处于积极筹建过程中,但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2006年末,我国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按《条例》的规定,我国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鼓励其设立或将现在的分行转制为中国当地注册的法人银行。由此,外资银行的全面涌入、国有银行股改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民营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加剧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态势,造成我国金融环境的复杂化。所以对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共33000余字,分为六个部分。笔者综合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推理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构建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这一问题进行论证。对存款保险的投保人和投保方式,保险费率和保险限额,存款保险基金的管理等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在其中一章中专门讨论了道德风险问题,如何从制度设计上来控制和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相关配套机制的研究也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注重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快社会信用立法,完善银行信息披露、内部控制、风险评级、市场退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5.学位论文朱玉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之建构研究2007随着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的颁布,金融机构破产单独立法也提上了日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破产金融机构存款人利益保护问题。从我国近年来处理金融机构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国并没有建立对存款人利益保护的法律机制,主要由政府进行存款赔付。这样一来,不仅加重了财政的压力,造成了政府的沉重负担,而且政府处置的随意性和临时性,也导致了处置效率的低下,从根本上不利于存款人信心的恢复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通过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并规定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破产银行存款人进行存款赔付。其运作的基本原理是,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比例向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保费,当其出现信用危机时,由公司来行使救助银行以及存款赔付的职能。现代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也让存款保险机构的角色从单纯的“付款箱”向金融监管机构发展。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金融安全网,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亲睐。到1999年底,据IMF统计,全球已经有72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2006年末,我国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按《条例》的规定,我国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鼓励其设立或将现在的分行转制为中国当地注册的法人银行。由此,外资银行的全面涌入、国有银行股改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民营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加剧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态势,造成我国金融环境的复杂化。我国比在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以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本文旨在通过对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宏观一般性问题分析和微观基础理论探索,在充分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提出建构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安排。第一部分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概述。笔者拟从宏观角度对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一般性问题作一个全局性剖析。首先,展示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产生的现实背景及发展脉络。从而明确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建立的初衷,即是进行存款赔付。同时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情况的展示,说明存款保险立法在国际上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接下来,对存款保险的性质进行辨析。从其经营目的的非营利性、运营机构的专门性以及经营内容的法定性方面得出存款保险符合政策性保险的特点;另外,从其具体运作模式上,分析了存款保险机构承保标的的特点,得出了存款保险是责任保险。最后,展示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所具有的价值功能和负面效应。从价值功能来说,其不仅限于通过保护存款人和金融机构来稳定一国的金融秩序,更深层次地,它还对一国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福利的增进起到了更为深远的意义。由于制度设计对价值的侧重有所不同,存款保险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制度的天然缺陷。主要体现在个两方面,一是由于存款保险对存款提供保护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二是存款保险对于问题银行的保护而导致稳健银行退出存款保险体系的逆向选择问题。由此,笔者得出通过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外部环境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止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问题的产生。第二部分是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笔者从理论基础和法律关系解析两方面对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微观探索。首先,从经济学着手,其研究进路是建立存款挤兑的模型,由此产生了随机提款理论、非理性挤兑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该模型主要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无法预测存款人的提款行为;另一方面无论提款理性与否,对于存款人来说都是最佳选择。因此,挤兑也是不可避免的,与银行真实的经营水平并无直接关联。接下来,对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法学基础进行剖析。一、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见证了破产理念的法理变迁。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同银行破产有着千丝万屡的关系,作为对破产银行存款人的保护性安排,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也要遵循银行破产由“平等受偿”理念向“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法理变迁规律。二、探析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正义价值追求。从正义的内容上,对存款人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从正义的形式上,将正义的理念融入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权威性分配,同时为制度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接受度基础。三、揭示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秩序”价值。存款保险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模式实现了对经济秩序的维护,避免了无序状态的产生。最后从法律关系角度分析存款保险。
本文标题:民营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