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求解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通道(doc12)(1)
求解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通道内容摘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发展正陷入经济滞后和金融压抑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双重困境之中。本文指出,目前县域资源约束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缺陷是促使县域发展面临双重困境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相应的金融措施。关键词:县域经济金融压抑资源约束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其发展水平不仅反映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和农村经济的繁荣程度,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支持和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县域发展已陷入经济滞后和金融压抑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困境之中,如何摆脱这一困境是当前县域发展的关键。本文以N省十九个县市为个案,从县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与金融压抑的成因,并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金融路径。一、经济滞后与金融压抑:县域发展面临的双重困境N省现有十九个县(市),按照县域经济的定义,列入县域经济范畴的行政单位共有十七个(不包括A和B)。近十年来,N省经济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保持较快增长,经济金融运行效益和质量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受区域经济资源和金融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N省县域发展一直面临着经济滞后与金融压抑的双重困境。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总量、结构以及速度发展明显滞后。一是从经济总量来看,1998-2004年N省县域GDP占全省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1%(见表1)。二是从经济结构来看,2004年N省县域三次产业的结构分别为50.6:21.9:27.5,而市区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2.5:31.4:56.1,全省三次产业的结构为36.4:25.5:38.1。县域农业占的比重相当高,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劣势明显。三是从增长速度来看,N省县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从1998-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N省县域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市区落后7-8个百分点,比全省落后3-4个百分点。(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评价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低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加以判断。一、人均GDP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产出水平,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从1998-2004年县N省域、市区以及全省人均GDP水平来看(见表2),县域人均GDP水平远远落后于市区和全省。由此可见,N省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注:市区从2002年开始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是A和C合并所致。数据来源N省于统计年鉴整理二、产业结构。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从产值或劳动力总量看,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最小,随着一国经济发展及人均水平的提高,则第二产的比重逐渐上升,并成为最大的产业,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第三产业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一方面2004年N省县域工业产业结构比农业产业结构低出28.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自1998-2004年以来,N省县域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并且远远低于GDP占全省的比重(见表3),这都说明了N省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三、城市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工业化意味着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相应下降。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在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客观相关性(1)。2004年,N省县域人均GDP为7840元,其相应的城市化水平应在10%~30%之间。根据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水平在10%以下为城市化前期,10%~30%之间为城市化起步期,30%~50%之间为城市化加速期,50%~70%为城市化发展期。按照此标准划分,N省县域经济还处于城市化起步期。(三)财政综合实力明显滞后。从纵向比较来看,1998-2004年N省县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从横向比较来看,2004年县N省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3.7%,比全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出5.1个百分点。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一是近7年来N省县域财政综合实力不断没有得到了明显改善,反而在弱化;二是N省县域财政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对外开放度明显滞后。1998-2004年,N省外贸依存度依次为:3.9%、2.6%、2.5%、3.2%,3.1%,3.4%,4.4%,平均徘徊在3%左右,只相当于全国(除港、澳、台外,以下同)平均水平的0.06,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最后。而N省县域外贸依存度更是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海南县域的对外开放程度滞后明显。县域金融压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金融资源压抑。一方面是县域占有的金融资源明显滞后于市区。从1998-2004年N省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占GDP比值与贷款占GDP的数据来看(见表4),注:数据来源N省信贷统计报表整理而成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款占GDP的比值远远落后于市区存、贷款占GDP比值。这说明N省县域金融机构占有的金融资源明显滞后于市区,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差距大。另一方面,N省县域金融资源大量流失。一是从存差来看,县域金融机构的存差明显大于市区金融机构,且持续扩大。2000年末,县域金融机构贷存比为7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到2005年9月末,贷存比降到49.1%,比2000年低2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26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县N省域金融资源在不断流失。(二)金融服务压抑。目前由于我省县域金融机构种类单一,体制僵化,因而导致县域金融服务压抑现象相当明显。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功能的淡化。主要表现在县域金融服务网点的萎缩,造成了部分客户难以享受到及时、便捷的金融服务和贷款审批权限的上收限制了新增贷款的发放。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淡出,造成农村信用社“一社难支三农”的局面,金融支农的效应降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受阻。三是邮政储蓄金融服务功能的异化。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机构这一“抽血机”完全脱离了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失血”过多。(三)金融功能压抑。当前N省县域金融功能压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功能压抑。由于县域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日益弱化,导致金融民间金融日趋活跃,“二元金融”现象非常明显。据不完全统计,N省县域经济通过民间融资的比例是通过银行融资总量的五倍以上。二是县域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力度不断减弱。从2000-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占GDP的比值在逐年下降,且远远滞后于市区贷款占GDP的比值(见表4)。此外,N省县域金融机构近几年来几乎没有新增贷款。2005年1-9N省月县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为-2.4亿元。这都说明县域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在不断减弱。三是县域金融产业贡献度逐年递减。近几年来,N省县域金融产业贡献率呈下降的趋势:从纵向比较来看,2004年N省县域金融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2000年分别下降7.1和3.2个百分点,这都说明了N省县域金融业的产业地位在走下坡路。从横向比较来看,2004年N省县域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偏低的,比全省平均低3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当前N省县域经济滞后和金融压抑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已经陷入了“经济发展滞后——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金融机构撤离——金融资源外流——经济愈加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一发展困境亟待破解。二、资源约束与制度缺陷:基于县域发展双重困境的合理诠释目前县N省域发展缘何会陷入经济滞后与金融压抑的恶性循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县域资源约束与金融市场导向之间的矛盾是的县域发展双重困境根源。县域资源约束与金融市场导向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N省县域经济因其面临企业规模小,投资缺乏大项目;资源开发型项目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投资力度不大,发展后劲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约束,并且推动这一资源约束型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来自更为稀缺的金融资源,而当前N省县域国有银行的存多贷少和邮储的只存不贷加剧了县域金融压抑的矛盾。另一方面,市场导向的金融资源配置与资源约束的N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阶段性矛盾,从长期看,金融资源流向高回报率产业和地区是市场主体趋利理性的必然结果,而由此形成的体制转型成本和收益分担却不尽合理,本已面临资源约束的县域资金外流无疑加剧了县域经济的滞后。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较城市经济有着较高的内在风险,这种风险必然波及到与之相连的金融企业,使得县域经济的内在风险和金融支持的市场预期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制约了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加剧了县域发展的双重困境。金融制度健全与否取决于其能否针对金融发展的需要做出及时、准确的适应性调整(2)。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许多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方面。一是创新和服务相对滞后。一方面县域金融机构大量收缩,服务县域经济的主体缺位,致使县域金融服务出现“断层”和“空白”。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信贷担保和支付结算的缺失导致金融成为抑制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原因。二是在经营制度上,全国普遍实行的严格信贷管理举措与尚处发育期的信用市场现状存在脱节。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普遍上收,减少了基层支行的授权额度,并普遍实行经营战略转移,信贷投放向中心城市、优质客户集中,同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减弱了基层行信贷发放的积极性;三是管理体制上,邮政储蓄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抽水机”。转存人民银行的零风险的高利差使邮政储蓄大肆揽存,“抽水机”似的源源不断地将大量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造成基层地区企业出现资金需求“脱媒”现象,必然会导致县域经济加剧恶化。以上金融制度对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必须通过“制度剔除”和“制度创新”加以改善,从而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合理有效的金融制度环境。(三)地方政府干扰和市场失灵是县域发展陷入双重困境的导火线。早在1973年麦金农和肖就分别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指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金融不能受到抑制(3)。但是,在经济转型国家的金融市场中,一些地方政府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导致金融资源的流向更多地取决于政府的意愿而非市场效率。特别是县域金融市场失灵和地方政府干预不当导致农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失,严重妨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处在改革过程中的国有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贷款偏好等,主观上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下大功夫了解农户的相关信息,对于农户的贷款需求存在着消极的情绪。另一方面,从深层次看,是农村金融机构缺少激励和约束机制;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普通较低,管理知识和能力不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且由于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无所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压抑的强度。三、产品和制度创新:破解县域发展双重困境的金融通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县域经济中,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二者互相促进,才能保证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当前怎样才能破解县域经济滞后和金融压抑的双重困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加快县域金融制度创新,拓展融资渠道。一是加快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的组建进程,条件成熟的,可积极组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等新型机构。二是加快海南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以更好地支持县域信贷服务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适当放宽授权授信条件,扩大县支行自主经营权,增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四是加快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步伐,彻底切断邮政储蓄资金的基础货币强制性回笼渠道和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的外流渠道。二要加快县域金融品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一是改进和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在确保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增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
本文标题:求解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通道(doc1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