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规模养猪主要疫病及其净化作者:刘思当教授种猪繁殖障碍病及其净化其他重要疫病及其净化当前要警惕的几种猪病规模猪场疫病净化体系结束繁殖障碍病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病(PPD)乙型脑炎(JBE)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衣原体返回其他重要的疾病猪瘟(HC)口蹄疫(FMD)附红细胞体病(FMD)流感疥螨气喘病猪肺疫仔猪腹泻返回需要重视的疾病圆环病毒病猪盖他病猪宜麦病猪皮质肾病综合症返回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体系相关软硬件提前充分考虑检疫和免疫综合防治兽医行政及其支持保证返回一、种猪繁殖障碍病及其净化种猪繁殖障碍病是指繁殖生理的异常,即不能顺利进行繁殖的状态。以妊娠母猪的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畸形、少仔和公母猪不育症为其主要特征。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种猪繁殖障碍病已成为大中型猪场最重要的疫病之一,农村散养母猪繁殖障碍病也较普遍,并且呈全球性分布,在欧美已将此类病列为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加以研究,在英国因母猪流产和死亡造成的损失约占哺乳仔猪的四分之一,台湾母猪流产为5%,占所有猪病的10%以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种猪群中,生产母猪不断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症状者,被视为有繁殖障碍综合症:①不孕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正常经两次以上配种不孕者。②流产母猪妊娠1~2个月左右,产出未成型胎儿者。③早产提前15天以上产出未足月仔猪者。④死胎母猪分娩过程中产出一头或多头死猪。⑤木乃伊母猪分娩过程中产出一头或几头体积明显缩小,呈黄色或灰色并伴有尸腐味的干尸化胎儿。⑥畸形母猪产出形体异常的仔猪。⑦弱仔在一胎仔猪中出现一头乃至全窝生活力极弱,发抖,不吃奶或拱奶无力,行走摇晃,呆立哀鸣,被毛无光泽,体温正常或偏低的仔猪。⑧少仔母猪窝产仔数低于5头者。⑨难产、产前瘫痪(非感染性因素)1.伪狂犬病(PR)●病原PRV仅一个血清型,三叉N节,扁桃体,鼻咽上皮●流行特点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消化道、呼吸首、皮肤创口配种、胎盘空气传播(猪场间)●四大临诊表现我国猪伪犬病有四大临床表现:(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以死产为主;(2)新生仔猪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达100%;(3)断奶仔猪发病约40%,死亡20%左右;(4)母猪不育症,返情率达90%,配种数次都配不上。细胞核中的PRV病毒粒子PR发病仔猪肝脏表面可见散在的坏死点PR流产胎儿扁桃体及咽喉头发生明显坏死肾上腺于皮质及髓质部可见散发性的坏死点,此为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肾脏出血点扁桃体冰冻切片,以荧光抗体检测的伪狂犬病病毒抗原接种家兔奇痒接种小白鼠奇痒诊断初步诊断病毒鉴定动物接种家兔、奇痒、N症状PCR扩增引物:P15’—CGTACCGCGCCCACGTGGCC—3’,P25’—GTCGGTGAGGATGTTCACGC—3’,该引物扩增片段为gD基因272bp—534bp之间的262个核苷酸。PCR扩增的模板可以直接从发病早期(1—5天)病猪的鼻腔拭子采集的细胞以及采自病猪神经节和脑的病料裂解获得,而不需要从病料上细胞后培养的病毒中提取DNA模板。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可于1h内完成,特异、快速。血清反应乳胶凝集ELISA●净化措施(1)疑似发病猪场,在未用疫苗免疫前,应立即采血进行血清学普查,并采病料确诊。(2)在猪场进行严厉的灭鼠活动,严格控制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往来。(3)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场地及用具每卫隔5~6天消毒1次,粪便应尽量减少污染,最好做发酵处理。(4)有效措施为免疫接种:灭活苗/弱毒苗/基因缺失苗gI–/gE–、gE–/TK–。齐鲁动保厂已有生产。如用灭活油苗,参考免疫程序为:①育肥用仔猪断奶后肌注油苗1次即可。②种用仔猪在30日龄肌注油苗1次,4~5周后重复注射1次,以后每隔半年注射1次。③种公猪、种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以后每6个月肌注1次,母猪临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返回2.细小病毒病(PPD)●病原PPV凝集人猴豚鼠、猫、鸡、大鼠、小鼠RBC,抵抗力强●流行特点带毒公、母猪(粪便)圈舍(4个半月)精液带毒呼吸道、消化道、胎盘、交配初产母猪感染率与猪年龄呈正相关,5~6个月龄抗体阳性率为8%~29%,11~16个月龄可达80%~100%。在阳性猪群中约有30%~50%的带毒猪。●发病特点唯一症状是母猪的繁殖障碍:(1)早期感染胚胎死亡,吸收、再度发情;(2)30~50天感染(大、小)木乃伊(黑色枯髅);(3)70天左右感染常出现流产;(4)70天以后多正常产(仔猪带毒)、死亡、弱仔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公猪的受精率、性欲无明显影响诊断初步诊断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HI1:20以上(+)防制①防止将带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②处女母猪获得主动免疫后再配种:配种前1个月注射1头份,以后每年注射1次;种公猪配种前1个月,以后每年注射1次。齐鲁动物保健品厂已生产PPD灭活苗猪细小病毒形态在同一窝中所见不同孕期死亡的异常胎儿子宫中的死亡胎儿和木乃伊胎儿返回3.日本乙型脑炎(JBE)病原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不强流行特点多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马、人易发病),感染初期均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3~5天),猪病毒血症时间较长,总有大量易感染猪。蚊子(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生物性传媒,经卵传递越冬媒介与宿主季节性(夏季至初秋)危害性猪突然发病、稽留热几天,嗜眠,后肢麻痹主要导致各种形式的繁殖障碍:流产、早产、木乃伊,多为死胎并大小不等,流产后备母猪很快恢复公猪高温后睾丸肿胀(多一侧性),经2~3天,恢复正常,少数萎缩,丧失造精功能。病变脑和脊髓可见充血、出血、水肿。睾丸充血、出血和坏死。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胎盘呈炎性浸润。流产或早产胎儿常脑水肿,皮下水肿。死胎有脑液化。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为非化脓性脑炎。诊断初步诊断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HI试验(鸽、鹅、雏鸡RBC)防制防蚊灭蚊免疫接种:4月龄~2岁。病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可见在同窝胎猪中不同期间死亡的胎儿死产胎儿的脑内积水流行特征(1)易感动物与传染源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品种猪均可感染,怀孕母猪和1月龄以内仔猪最易感。一些飞禽(如绿头鸭等)是病毒的自然宿主,带毒禽不表现任何症状,但从粪便中排毒,所以鸟类与禽类也可长距离传播。(2)传播途径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途径,公猪精液传播。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长期存在(持续性感染),病毒易随感染猪的转移而传播。猪群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流行期间封闭式管理的猪群也同样发病。饲养管理不完善,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猪群密度过大,为本病的爆发提供了条件。。死产胎儿脑液化新生仔猪的前肢异常脑组织内的血管周围细胞浸润呈管套现象患病公猪的睾丸肿大返回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最早于1987年发生于美国,92年发生于台湾,大陆95年后陆续发生。1996年国际兽医局(OIE)已将PRRS列入B类传染病。病原PRRSV,现划归动脉炎病毒科。该病毒确认有两个基因型,欧洲型又名Lelystad病毒,PRRSV的代表种;美洲型又名VR2332病毒。病毒为单股RNA病毒,直径45~60nm,仅在PAM、CL2621、MA104、Marc145上增殖。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常继发感染:猪Ⅱ型链球菌、鼻支原体、卡氏肺孢子虫、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细胞巨化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副粘病毒。在抗原性上,美洲毒株与欧洲毒株存在很大差异。五大临诊特征(1)怀孕母猪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2)临产母猪乳腺发育不良,产后无乳;(3)被感染母猪T↑,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返情率很高、不孕。大多数慢性感染的母猪,其繁殖性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每窝活仔猪数会减少,同时受胎率会长期下降10~15%。(4)仔猪感染后表现T↑,呼吸困难,肌肉振颤,共济失调,死亡率可达80%以上。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色。(5)公猪感染后一般体温不升高,精子畸形、稀精,授精率低,如50%以下。后备猪、育肥猪对本病易感性较差,仅出现轻度厌食和呼吸道症状。本病除致繁殖失能外,最常见的损失为局限性间质性肺炎,病灶散在分布于肺脏四周,肺泡壁增厚,单核细胞胞浸润,肺泡中常有蛋白质碎片及变性细胞。诊断初步诊断确诊需作实验室诊断①病毒分离鉴定流产死胎、新生仔猪肺、脾等病料,接种敏感细胞系;RT-PCR②血清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血清中和试验(SN)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病猪流产的死胎病猪卧地不起,呼吸困难仔猪呼吸困难病猪耳部皮肤严重发绀,呈蓝耳症状哺乳仔猪,呈现虚弱,无法吸乳,共济失调,耳潮红或发紫间质性肺炎荧光抗体检测病猪肺细胞PRRSV抗原防制(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制度,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消毒,减少饲养密度,猪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改进猪舍环境,改善猪舍通风与光照,严格控制啮动物出没与繁衍,防止猪只与野生动物及飞鸟接触。(2)引种检疫和隔离(观察期8周)。(3)对发病母猪和仔猪使用抗病毒的中西药制剂、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并配合支持疗法。对妊娠母猪可试用下列方剂(抗病毒和预防早产):当归50,白术30,白芍50,黄苓50,大青叶50,板蓝根50,菟丝子50,柴胡50,破故纸40,陈皮50,丹参40,续断40,共为末,每头妊娠母猪每天100g拌料喂服,连喂10天。(4)免疫接种是有效的,目前已有弱毒苗(如美国的Resp株)和灭活苗。齐鲁动保厂已有生产。弱毒疫苗效果较好(成年母猪),但安全性差,推荐只用于疫区(场)。参考免疫程序:①后备母猪分别在配种前2月、1月进行2次免疫;②经产母猪在配种前1月免1次;③育肥猪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原抗体消失后二免。④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注意:弱毒苗7天可产生免疫力,可持续16周以上;疫苗毒能在猪体内存在数周至数月,能散毒,能通过胎盘,疫苗毒在公猪体内可通过精液散毒。灭活苗参照上述程序使用,安全,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弱毒苗联合使用。返回5.猪衣原体病病原鹦鹉热衣原体,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有发育周期:体和始体。病原体对热、消素剂等敏感。流行特点(1)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猪场内野鼠,禽鸟是自然散毒者,被感染的猪只(康复后)持续地潜伏性带菌,带菌的种公、母猪为幼龄猪的主要传染源。(2)种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播。胎盘垂直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行水平传播。(3)本病在秋冬流行严重,一般呈慢性经过,感染猪群,清除十分困难。危害多症状性传染病①母猪流产多发生在初产母猪,妊娠母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其他异常表现,突发流产、早产、产死胎或弱仔。流产胎儿水肿,头颈、四肢出血,肝充血、出血和肿大。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②种公猪多表现尿道炎、睾丸炎、副睾炎③仔猪肺炎④仔猪肠炎⑤多发性关节炎⑥脑炎⑦结膜炎流产胎儿全身皮肤出血间质性肺炎关节滑膜炎回肠末端淋巴结显著增生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来确诊,采病料(流产胎儿、精液、大脑、血清等)送检。①病原分离7日龄鸡(鸭)胚卵黄囊②姬母萨染色、镜检③血清学检查CF、IHA、IF、ELISA等●防制①综合性措施消灭场内野鼠、麻雀;新引进猪只要检疫,阳性者不得混群饲养;淘汰发病种公猪;流产胎儿、死胎、胎衣要集中无害化处理,消毒。②免疫接种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种公猪每年免疫1次,皮下注射2ml/只;繁殖母猪配种前1个月皮下注射2ml/只,每年1次,连续2~3年。③药物防治怀孕母猪,产前2~3周使用四环素族抗生素,以预防新生仔猪感染;出现症状仔猪,可肌注1%土霉素,1ml/kg,连续5~7天。抗药性,交替用药,药敏试验。猪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IHA)(1997.5)总数(头)阳性数(头)阳性率(%)猪场数德州5010204聊城28621.44东营28310.74临沂4012.5
本文标题:常见猪病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3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