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庆阳市2013年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
1庆阳市2013年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按照省卫生厅《关于下发2013年甘肃省消除麻疹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甘卫疾控发〔2013〕47号)要求,为顺利开展全市麻疹类疫苗集中查漏补种活动,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接种范围、对象、时间(一)实施范围8县区。(二)接种对象8月龄~4岁儿童(即公历2008年1月1日~2012年4月30日出生),无论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居住还是长期居住,既往免疫中含麻疹成分类疫苗(包括麻疹减毒活疫苗或麻风联合疫苗)不足2剂次的儿童,根据“缺几针补几针”补足2剂次麻疹类疫苗免疫。漏种儿童中8月龄-18月龄(公历2012年4月30日~2011年7月1日出生)的儿童依据免疫程序,先用麻风疫苗补种。18月龄-4岁(公历2011年6月30日~2008年1月1日出生)的儿童,不再补种麻风联合疫苗,直接补种1剂麻腮风三联减毒活疫苗。全市2012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在校学生,无论以往免疫史如何,无论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居住还是长期居住,均免费接种1针次(0.5ml)麻腮风疫苗.(三)接种时间22013年3月6日至3月10日。二、工作指标以乡为单位,目标人群2剂次麻疹类疫苗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小学一年级在校学生麻腮风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三、组织保障(一)组织领导市、县区要成立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诊断小组等相关组织(市级相关组织见附件一)。领导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本县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等工作,各县区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认真策划,积极动员,统一安排,统一行动,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技术指导小组主要由各县区卫生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人员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临床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组成,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处理。(二)宣传动员各县区要结合实际,通过电视、广播、散发宣传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麻疹类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时间安排,提高群众的认识及自觉参与意识。特别要加大对流动人口、3计划外出生人口、边远贫困地区、山区和常规免疫薄弱地区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确保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达到较高的接种率。要做好免疫活动的风险沟通和应对,加强对相关突发事件及舆情的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四、技术措施(一)人员培训各县区在实施接种前(3月6日前),要结合本级实施方案要求,做好针对查漏补种活动所涉及的所有技术人员,特别要加强对乡级防保专干和乡村医生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熟悉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接种准备、疫苗与注射器的管理、接种现场实施、接种技术和接种禁忌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安全注射、风险沟通、督导和评价方法、相关表格的填写、汇总等内容,以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二)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为做好本次接种工作,要求对所有应种对象提前进行摸底登记,摸底调查要积极争取社区、村委会、托幼机构等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实行工作人员责任包片制,在既往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基础上认真做好应种对象的摸底、登记工作。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免疫薄弱地区以及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登记,对发现的未建卡儿童、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儿童,应对其补建接种卡、接种证,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补种,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摸底调查人员应采取入户或通过托幼机构等方式给家长发放《接4种通知单》(附件三,各县区自行印制),告知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等事项,负责填写《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负责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填写《应种与实际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根据摸底儿童数计算疫苗用量,合理安排接种点、接种时间,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未达要求的地方重新开展摸底登记工作。(四)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做好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和注射器供应管理工作。各县区疾控中心要根据摸底情况确定疫苗和注射器需要量,并按冷链要求逐级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的储存、运输、分发工作,保证疫苗和注射器的供应。疫苗储存和冷链运送过程应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疫苗应保持在2-8℃的环境中,注射器应保持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下,避免接触消毒物品。2.做好接种时间安排。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接种禁忌证及缓种原则,此次接种的疫苗与最后1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本次免疫活动后的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3.选好接种点,实施定点集中式接种,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设置接种点数量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人口密度、摸底情况等综合考虑。接种点应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幼儿园和学校可在医务室、5办公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房间应宽敞、明亮、卫生、整洁,在接种台上要所接种疫苗种类的明确标示,尽可能做到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分台接种。准备好工作台、应急处置药品及药械。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记,悬挂宣传横幅,每个接种点应合理安排接种儿童数量,防止发生因待种儿童太多、等待时间太久而造成混乱局面或因缺乏耐心而放弃接种的情况。4.接种点人员的配备。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负责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调整人员数量。包括:现场组织员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内容的宣传。城区接种点和乡级接种点的接种员由有预防接种资质的县、乡级医护人员担任,以村为单位接种的,由有资质的乡村医生担任。5.设立巡回搜索组。在农村或社区,根据人口数量设置巡回搜索组,在查漏补种集中接种后期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的适龄儿童,并通知儿童到指定接种点接种。在市场、汽车站、城乡结合部,都要设立巡回搜索组,反复巡回搜索未接种适龄儿童,通知到指定接种点接种。对于特殊地区无法到定点接种点接种的目标儿童,可辅以入户的方式开展接种。(五)接种现场工作1.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完成后在接种证中的“接种记录”和接种卡的空白处填写本次免疫接种疫苗种类、批6号、生产厂家、接种日期等。2.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仔细核对所接种疫苗种类,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麻风疫苗、麻腮风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对可疑发热儿童应测量体温,经受种者监护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接种。3.严格安全注射措施。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在接种中、接种后严格执行安全注射。使用过的注射器根据《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集中到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深埋、消毒后毁型等方式。要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处理记录。4.接种时注意事项(1)所有接种对象均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进针)0.5ml已稀释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2)疫苗使用前按瓶签所示用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加水溶解后呈橘红色透明液体,如发现有颜色变紫、变黄(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变黄有杂菌生长),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溶解不好,超过效期等情况,均不可使用。(3)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对温度和光线抵抗力较弱,接种现场要保证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度要求,并避光保存,不能反复冻融,不能提前大量稀释疫苗等待接种。(4)冻干疫苗经溶解成液体,必须置于适宜温度下,在半小时7内完成注射,未用完的应废弃。(5)启开安瓿和注射时不能使用消毒剂接触疫苗。(6)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消毒,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7)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六)加强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各县区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做好麻疹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工作,对严重疑似异常接种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麻疹类疫苗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参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引导媒体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出客观报导,消除公众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担忧。五、活动督导各县区在查漏补种过程中要组织开展全程督导,明确督导方式、督导内容和督导方法,统一督导评价所用表格,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市、县级应向所辖的下一级派驻定点督导员(全覆盖),县级应保证每个乡(街道)至少有一名县级人员进行督导。另外,各县区还应成立巡回督导组,对工作薄弱地区加强督导。在查漏补种准备、实施及评估阶段均应开展督导。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市上将对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回督导和质量评估,并随机8抽取部分乡镇进行接种率快速评估。六、接种工作评估各县区卫生局应组织对本辖区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摸底登记、家长知晓率和接种完成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接种率快速评估的重点应是流动人口聚居地、移民居住地、矿区、边远地区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常规免疫管理薄弱的区域(如城乡结合部或其他责任辖区不明确的地区)。接种率评估时,以下儿童可不计入应种对象:(1)接种禁忌证儿童;(2)家长书面不同意接种的儿童。(一)摸底阶段评估查漏补种现场接种前,督导员应对前期宣传动员、人员培训、摸底登记、家长知晓率等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结果登记在《2013年麻疹类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前期准备相关信息汇总表》内。目标儿童摸底调查质量评价可参考以下指标:(1)8月龄~4岁各年龄组摸底儿童数≥当地计划生育目标考核调查人口数和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龄组出生人数(不考虑婴儿死亡率);(2)8月龄~4岁各年龄摸底儿童数≥既往脊灰疫苗补充免疫同队列应种数。(3)群众知晓率、接种通知单发放率在现场接种开始前不低于95%。驻县定点督导员随机选择1个乡镇、1个城区、1个市场,各调查5名适龄儿童家长,进行知晓率快速调查,若5名家长均了解补充免疫时间和目标人群,可认为知晓率尚可。知晓率调查可在现场接种开始前,现场接种早期各进行一次。9(二)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完成后,由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快速评估的重点是近年麻疹高发地区及常规免疫管理薄弱的区域。快速接种率评价的方法及要求如下:每个县(区)在查漏补种工作结束后的三天之内进行快速调查。1.查漏补种快速评估抽查免疫规划薄弱地区的2个乡镇,以乡卫生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抽查1个村,每个村随机入户调查10名学龄前儿童,每个乡镇调查30名,其中8月龄~2岁、3~4岁年龄组各15名。共计调查60名。在集贸市场、车站或城乡结合部开展非入户调查,共随机调查30名适龄儿童,其中8月龄~2岁、3~4岁年龄组各15名。如遇有儿童在活动期间不在本县,也要调查但不计入结果。结果的判定以儿童或者儿童家长回忆,并核查接种记录为准。评估中发现未按要求免疫接种的儿童,应进行登记并通知其家长或教师送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补种。2.小学一年级学生接种麻腮风疫苗活动快速评估每个县随机选定1所城区小学和1所农村小学,每校随机抽取一个班,在抽取的班级中随机选择学生,每校至少调查30名学生,评估接种情况。3.评估结果判定10完成快速评估后,要及时汇总分析资料。麻腮风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率不低于95%、麻疹类疫苗2剂次免疫史不低于98%,如发现1例漏种(接种禁忌除外),提示被调查单位该类地区或该年龄组接种率95%可信限的下限为83%,应考虑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如发现2例漏种,应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和接种。七、资料收集与总结评价接种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有关接种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按时逐级上报,同时对漏种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力
本文标题:庆阳市2013年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7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