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延庆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延庆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庆分校作为北京市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是集延庆县农民科学技术学校、延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延庆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为一体的面对广大农村、农民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以及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各方面培训的重要机构。学校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农广校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坚持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和职业技能为己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紧密结合全县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农民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中专、大专等不同层次为主体的学历教育和各种农村劳动力培训相结合的新格局。为了全面做好这次办学水平评估试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任组员的评估自查领导小组。按照《农播发(2007)68号》文件精神,对照《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认真就我校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基础条件:学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设有党支部、办公室、培训处、教务处、德育处、科研室、招生办、总务处、工会、团委。领导班子共有12人组成,其中校级干部3人(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1人),中层干部9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有9人,有一级职称9人,平均年龄43岁,均为党员。有4人获得市级荣誉称号,其他几人均获得过延庆县教育系统荣誉称号,其学历层次高、工作经验丰富是我校干部队伍的主要特点。学校严格按核定编制(85人)设岗,各学科教师配备齐全。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7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0.5%;本科学历教师67人,占专任教师87%,完成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学习的21人,占专任教师的27.3%。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同时,学校师资库中还拥有20名以1上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为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目前占地7046.54㎡,教学办公楼规划总面积8500㎡,其中一期综合楼工程5800㎡建设于07年5月,现如今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装修。楼内拥有教职工办公室17个,多功能教室10个,大型会议室2个,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专室13个,可同时容纳1500人学习。预计年底各种教育教学设备配齐即可投入使用。学校拥有五个实训基地,分别是蔬菜实训基地(旧县镇东龙湾村)、葡萄实训基地(张山营镇前黑龙庙村)、果树实训基地(八达岭礼炮)、中草药实训基地(千家店镇)、奶牛实训基地(旧县大柏老村)。学校现有计算机房2个,电脑80台,教师专用计算机36台,全部安装了宽带网及校园局域网,基本可以满足学员需求。同时学校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9台,摄像机1台,照相机6台,投影机4台,复印机1个,双面复印机1台,打印机10台,非线性编辑器1台,一体速印机1台。学校现可开设电子商务、计算机、财会、农村经济管理等近20个专业的大中专学历教育,以及果树工、蔬菜工、造林工、商品营业员、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公共区域保洁员、绿化工、花卉工等近20个工种的培训。财政部门百分之百保证学校教职工的人员经费,2005年事业经费928万元,2006年事业经费1038万元,事业经费增长110万元。2006年学校事业经费增长幅度11﹪,地方财政增长幅度8﹪。三年来政府投入事业专款931万元(05年35万元,06年406万元,07年49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专项投入551万元。二.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进展顺利1.办学规模学校现有在校生236人(05级84人、06级133人、07级19人),农民中专617人(06秋242人,07春375人),07级成人大专43人。2.教育教学管理(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2几年来,我校特别注重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就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方方面面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任课教师考核方案、教师进修制度、教职工工作奖惩工作条例、备课常规、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学生考试考查制度等),使学校管理逐步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2)坚持依法治校,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要求教师素质达到“七化”,即:“教育思想现代化、师德修养个性化、学历进修本科化、基本功训练标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科研专家化、电教操作普及化;坚持在教师中发扬“四种精神”,即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发扬“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服务精神;发扬“自加压力,负重拼搏”的奋斗精神;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师道德规范》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如“争创文明年级组”、“先进教研组”、“评选师德标兵”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我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依法行政、依法执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3)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中坚力量。为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每年为教师、班主任订阅各种报刊杂志几十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督促班主任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根据班主任队伍建设总目标及学期工作总任务,让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管理目标和实施措施,学校定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断带领大家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加强我校德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教学改革(1)全日制教学中,鼓励教师不断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厌学等情况,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加强基础课教学管理,每到开学初,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3划,一个月内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然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开展教学评比活动,由教务处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每次评出“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一名,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促进学校教学相长。(2)在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教学管理上,为了方便广大农民就读,保证中专班教学的正常开展,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们在进行科学设置课程的基础上,教学及学籍管理上,实行学期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弹性学制管理制度。学习形式上,采取的是集中授课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授课。不断完善班级组织管理,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手册。要求班主任全天候跟班组织教学,及时了解各方面情况,做好班主任日志等工作。同时我们编制学员手册,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安排、学员须知、教师联系电话等内容,以便学员全面了解教学安排及教学组织的全过程,及时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以解决学习及生产中的各种问题。4.重视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1)苦练扎实基本功,认真上好每节课。学校制定备课,上课的统一规范和标准。要求备课做到“六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备辅导;上课做到“五用”,即:用普通话,用规范字,用电教手段,用练习,用恰当教法。要求教师“五个一”规则,即“有一手好字、一口好普通话、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课、一项专业技术”。各教研组在学期末开展评比活动,对优秀者加以表扬鼓励。我校制订严格的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新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和教务处定期对每位教师的听课情况进行检查。教研组和教务处在平时听课和教研示范课后,都要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说课,由授课教师和组内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给出等级分数,提出改进意见。(2)深入教学研究,不断取得教学新成绩4全面开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及时捕捉教育教学新动态,不断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做出新成绩。几年来,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探索中不断进步,每学年都有较高质量的论文获奖。2004—2005学年度,有8人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2005—2006学年度,有10人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2006—2007学年度,有12人获得一、二、三等奖。5.精神文明建设为突出校园文化教育作用,我校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设立板报、橱窗、阅报栏,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身边的榜样,板报成了学生、学员自我教育的讲坛,悬挂于教室正中的校训、国旗,楼道内、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名人画像、名人格言、警示牌,均已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发上进的无形动力。三.面向“三农”,做好农民培训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面对农民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延庆县农广校在市农广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委、农委、科委的大力支持下,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就业为目的,积极主动与各职能局、各乡镇及用工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农民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各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三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农村劳动力培训738期31365人。其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94期112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44期20160人,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农村基层干部大专学历教育43人,农民中专学历教育617人。(一)多方联合,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5年,我校作为北京市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之一,认真贯彻执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科教发【2005】004号《关于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圆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272人,转移就业2203人。在此基础上,06、07年,我校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287人,就业3893人。51、多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引导性培训随着城乡统筹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作为培训内容多、涉及面广的公益性引导性培训,是各种农民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面授、远程教育、广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了政策法规、务工须知等多方面的知识培训。对于偏远山区,我们主动深入到农民家中、田间地头,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开展了农业政策法规、基本权益保护、思想道德意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对于城镇或距城镇较近的拟转非农产业的农民和从事民俗旅游的农户,则结合技术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了城市生活常识、寻求就业工作岗位、职业道德、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三年来,共开展各种引导性培训172期,7911人次,发放了《农民务工培训读本》等培训资料10000余册。2.校企联姻,开展订单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校企联姻,开展“订单式”培训是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同步,用人单位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一种有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及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三年来,我校通过职介、媒体、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与市、县各大出租汽车公司、县双信商城、双吉庆商城等40余家用人单位联系,共争取“订单”3900余个,培训学员4391人,实现就业2565人。3.积极与各职能局联合,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及上岗证书培训几年来,我校积极与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商局联合,根据市场和农民所需,开展了司机两证、司炉工、电工、电焊工、商品营业员、经纪人、兽医防治工、保洁员、绿化工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近万人,有7582人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操作证书,7862人实现转岗就业,就业率达到了54﹪。4.加强民俗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引客机制,推动民俗旅游业健康发展民俗旅游作为延庆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得比较快,然而民俗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及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6题,严重制约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对此我校在重点对大
本文标题:延庆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9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