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哲学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科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是经验知识权威性的普遍建立。从此,研究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实验和观察的零星使用,而把它们系统应用,作为自然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可信的方法,以至于把“实验哲学”看成是自然哲学和科学研究的代名词。实验哲学的诞生•炼金家的反叛1•探索人体2•技艺与哲学3•“新工具”4•帕拉塞尔苏斯自小跟随父亲行医,长大学习炼金术和医学,最后到德国,开始开业行医。•对矿工职业病以及梅毒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和疗法,在医学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因此于1527年被聘请为巴塞尔大学的医学教师兼该市的市医。但由于攻击盖伦医学而被禁止授课,于是在巴塞尔的公众场合以德语讲授医学。这些叛逆行为使他无法立足,再加上在一场医学官司中败诉,结果只能重新开始行走江湖的生活,最后在奥地利的萨尔兹堡(Saltzburg)去世。•医学中的“路德”。PhilippusAureolusTheophrastusBombastusvonHohenheim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我脖子上的汗毛的知识都超过了你们和你们的抄写手。你们的盖伦、你们的阿维森纳以及他们的所有追随者所知道的还不如我鞋子上的扣子多。把所有的古代作者加在一起,也不比我的胡子有学问。”•帕拉塞尔苏斯把经验作为唯一可靠的知识来源。•认为,人的知识来自于“自然之光”,也就是一种对真实的明悟与理解;“自然之光”既内在于人,又是世界的一部分;由于“自然之光”照耀下的个人经验是求知的最高方法,因此经验高于权威。•医生必须以经验方式来对自然及其因果性进行考察,必须用自然教他的东西来统帅自己的智慧。•医生应该用炼金实验室取代学者的书房。•把上帝看成是一个普遍的世界灵魂,认为世间万物(包括生物与人)都分有这个灵魂,并由此而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人体对他来说是一个化学组织,其元素组成和平衡由人体及其各个部分的灵魂所控制;而正是由于这种灵魂是不可见的,所以不能以逻辑加以认识,而只能经过实验和直觉加以把握。•真正的医生可以在上帝的两部著作中寻找真理:《圣经》+自然;化学哲学•没有给元素下定义,但以三元质硫、盐、汞代替四元素;•作为大宇宙的自然界和小宇宙的人体都是化学性的机器,连上帝的创世过程都可以理解为化学过程。•炼金术的目的不是求取贵金属,是求取有利于人健康的药物。•化学而是理解生命和自然的关键医学理论•人体是一架化学机器;•人体化学机器由精神性要素控制Archeus=不可见,不能以逻辑加以把握,只能经过实验和直觉加以把握,医学也是艰难和乏味的实验室工作;•反对四体液说:代之以三元素的组合;•身体中的三元素不是真正化学性的,而是精英式的;•精英式元素在每个个体中的统一各不相同,由每个人的Archeus控制;•每个器官的元素统一也不相同,也有各别的Archeus控制;•疾病是一种特别的种类,是外在因素对身体的攻击,而不是体液的失衡;•疾病的要素是化学性的,其治疗也必须是特别的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获得。•帕拉塞尔苏斯的思想在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导致了一个重要的炼金术与医药学流派的出现,被称为医药化学。这一潮流不仅促进了欧洲的医药学发展,而且对近代化学的诞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实验方法论方面。•比利时人赫尔蒙特(JohannBaptistavanHelmont,1579–1644)出生贵族,先后进入两所大学求学,在尝试了诸多学科后,最终选定医学,并于1599年获得博士学位。一番旅行之后,他回国娶了一位有钱家的小姐,并开始行医和化学研究。赫尔蒙托(JohannBaptistavanHelmont,1579—1644)•赫尔蒙特认为自己从古代权威那里一无所获,所以也十分强调经验研究。他否认逻辑和演绎推理,强调通过直接的知性直觉地了解事物。•他尤其重视化学、特别是化学实验的知识价值,认为化学这门“火的技艺”是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他认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既不是“四元素”,也不是“三要素”,而是唯一的水,•赫尔蒙特也发现了大量的新物质,尤其是一些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解剖学•强调以经验知识来检验权威知识•近代早期,医学教授和学生基本上不亲自动手,而是让一些理发师来操刀。•课堂上讲的解剖学知识基本上全部来自盖伦,没有谁会在意或者注意到他讲的是否正确。•十六世纪开始,除了有艺术家开始亲自从事解剖外,一些医生也开始亲自动手,并发现被人们奉为权威的盖伦的一个个错误。•真正的经验主义精神出现在医学课堂。中世纪欧洲大学里的解剖课•维萨留斯出生于比利时的一个医生世家,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医学,并开始对解剖学的兴趣,经常到巴黎的殷诺森墓地观察人体骨骼。之后,他从帕多瓦大学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得该校的解剖学教席,同时还在博洛尼亚和比萨大学兼课。•在解剖学课堂上,维萨留斯亲自动手,并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在不同城市面对公众进行解剖学演示,从而扩大了亲自动手理念的影响。•解剖死刑犯的尸体。•纠正了盖伦解剖学中的二百多处错误。血管系统是源于心脏,而非肝脏;肝脏只有两瓣,而非五瓣;男人的肋骨与女人的一样多,而非少一根;下颚骨只有一块,而没有两块;神经是实心的,而非空心的;心脏隔膜上不存在小孔,血液不会穿过隔膜;等等。此外,他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结构。维萨留斯(AndreasVesalius,1514—1565)•1543年《人体构造》。缩写本《维萨留斯人体解剖概要》。这些著作变得十分流行,盗版不断。《论人体构造》,1543•《人体构造》既是解剖学知识的汇编,同时又像是一部解剖学指南,从器械准备到解剖步骤都有明确说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在前言中,维萨留斯把解剖学称为一门“自然哲学”,认为这门学科并非只有实用价值,而也能够促进自然知识的发展,因而是一门哲学。•强调,医学必须以解剖学为基础,并且在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必须亲自操作。“决不可不自己亲身观察而坐在讲台上,像鹦鹉学舌一样重复书本里的内容。如果这样,听讲的人还不如去向屠夫学习。”•理解盖伦错误的根源是他没有机会解剖人体,指出,如果在有人体器官可供观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盖伦的错误,那才是罪过。肺循环的发现•塞尔维特,西班牙医生,•提出关于血液由右心室经肺动脉分支血管,在肺内经过与它相连的肺静脉分支血管,流入左心房•1553年,他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在此书中,他用一元论的观点,并阐述了上述有关肺循环的看法。•1553年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塞尔维特血液循环的发现•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镇,排行老大,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英国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I)的御医。•帕多瓦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学到的解剖学知识连同这里的实验精神一起带回了伦敦,并把可控实验系统地引入对器官功能的研究,最终解释了血液循环的奥秘,首次获得了对动物心血系统功能的正确认识。•血液循环理论在1616年已经建立,1632年出版《论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学研究》(简称《论心血运动》)。哈维血液循环图•受哥白尼日心说的启示,哈维认为心脏是人体小宇宙中的太阳,而血液应该围绕着这个中心周转,而不是像盖伦所想象的那样做有始有终的运动。•精心地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为了有效观测心脏在血液运动中的作用以及血液的流向,借用蛇的心脏作了活体实验。结果发现,当把通向右心房的静脉管结扎起来时,右心就会因缺血而变得苍白。而当把连接左心室的动脉管结扎起来时,左心就会紫涨起来。动脉和静脉瓣膜在决定血液流向中的作用•定量方法引入生理学研究测量了心脏每收缩一次所排出的血液量,结果算出每天流经心脏的血液总流量是540磅,是一个人正常重量的三倍以上。心血运动的解剖与实验研究结扎实验毛线血管的发现•马尔比基•意大利解剖学家、医生•出身在一个农夫家庭,1648年双亲都死于的一场流行病•17世纪40年代,马尔比基开始从事解剖学研究及显微观察。每当有了一些发现,他就写成不长的论文,寄到伦敦的皇家学会发表。•1668年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工艺技术•有知识的工匠和一些学者试图将工艺技术知识总结出来,一方面指导工匠的技术实践,另外一方面则想为学者的自然研究提供素材。•讲实际、重经验的风气带入学术界,提升了工艺知识的地位,对实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典型代表:德国学者阿格瑞阔拉(GeorgiusAgricola,1494-1555)和英国医生吉尔伯特(WilliamGilbert,1544-1603)•阿格瑞阔拉十分早慧,除了学习语文学之外,对医药、化学以及自然哲学都很有兴趣。•在从意大利拿到医学学位后,他回到德国,并先后在当时的两大矿业中心行医,并担任过市长之职。•对采矿和冶炼技术的系统研究,在矿物学方面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1550年以拉丁文完成了其中最重要的《论金属》(1556年正式出版)十二卷。•书中对矿脉分布、矿物勘探以及金属提炼等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描述,并且配有大量插图,用以演示工艺过程。该书以拉丁文写成,所针对的读者群是学者。全书写得井井有条,把矿冶经验转变成了一个知识系统,是一位学者通过经验性研究而写给学者的关于经验知识的著作,其矿物学水平在两百多年时间里无人超过。•吉尔伯特出生于一位贵族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伦敦颇有名望的一位医生,参与主持过《伦敦药典》的编写,晚年曾长期担任皇家医学院的院长以及御医。吉尔伯特(WilliamGilbert,1544—1603)•在吉尔伯特的时代,指南针在欧洲的航海中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由此导致了一批经验性著作的出现。•英国退休海员和罗盘制造商诺曼(RobertNorman)在1581年出版的《新奇的吸引力》。书中描述了诺曼对磁力的一些经验性观察,指出了磁倾角的存在,并讨论了磁偏角的问题。•从1581年开始,他与一些朋友一起在业余时间讨论这个问题,并开始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据哈维说,终生独身的吉尔伯特为购买实验仪器和器材花了五千英镑(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六万多英镑)。•他于1600年出版了《论磁、磁性物体、以及地球大磁体》(简称《论磁》))一书。•全书的内容如下:第一卷首先对历史文献中关于磁石和磁现象记载进行回顾与评论,然后讨论磁体的基本性质(两极、吸引、排斥以及磁化),最后论证地球是一个大磁体;第二卷则区分了磁和通过摩擦琥珀等绝缘体而得到的电,并讨论了相关的许多现象;第三至五卷是地磁学,涉及到地磁线的基本走向、磁倾角和磁偏角等问题;最后一卷是所谓的磁力哲学,即用磁来证明地球是可以自转的(磁体是可以自转的,地球是磁体,所以也是可以自转的),并把磁作用推广到所有的天体以及天体之间。•吉尔伯特非常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发现事物的秘密和研究隐秘原因的过程中,更有力的原因是通过确定的实验与证明过的论据得到的。”要把那些正在黑暗中酣睡的哲学家唤醒,让他们放弃那种仅仅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学问,让他们停止仅仅在空想和可能性的基础上讨论问题。•贯穿全书最重要的内容是经验知识和精心设计的实验。借助于经验和实验,他否定了历史文献中的诸多“谎言与谬误”,如磁石能够治病以及蒜汁能让磁石退磁,等等。而他关于地球磁场的实验则是可控实验最为经典的范例。•基于磁体可以在没有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相互作用的事实,吉尔伯特将磁性看成是一种与宇宙灵魂类似的存在。由此,他把磁学从实验提升到了“磁力哲学”的高度。根据这一哲学,地球由于拥有了这种力量,因此就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因此完全可以自转。而作为最早接受日心地动说的学者之一,他还相信,所有的天体都含有磁性,而太阳对所有行星都存在类似的磁力作用。•基于地球是一个大磁体的结论,他磨制了一个天然磁石球,并用它作为地球的实验室模型。同时,他又制作了精巧的顶置式小磁针,用以模拟水手使用的指南针。这样,他就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在磁石球附近的行为,以此来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指南针的方向变化。由此他证实了一些观察事实,包括指南针确实可以指向地球的两极、磁偏角和磁倾角确实存在,等等。关于磁偏角,他推论,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有磁性的大陆和无磁性的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磁石球的表面弄出了一些类似于海洋的缺陷,结果小磁针在其周围果然会出现程度不
本文标题:实验哲学的诞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9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