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工程建设定额概论•第一节工程建设定额的产生与发展•一、定额的一般概念•定额——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工程建设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和合理的劳动组织、合理使用材料及机械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建设产品所必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建设产品•1、建设项目——一所学校、一座医院、一座工厂、一个住宅小区等。•2、工程项目——一所学校的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食堂等。•3、单位工程——教学大楼的土建工程、给水工程、电气照明工程。•4、分部工程——土建工程中:•(1)土(石)方工程•(2)桩与地基基础工程•(3)砌筑工程•(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5)厂库房大门、特种门、木结构工程•(6)金属结构工程•(7)屋面及防水工程•(8)防腐、隔热、保温工程•(9)脚手架工程•(10)垂直运输工程•(11)模板工程•(12)混凝土运输及泵送工程•(13)建筑物超高增加费•(14)材料二次搬运•5、分项工程——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分部工程中:•柱、梁、板、墙、阳台、楼梯等。•二、定额水平•定额水平——是指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标准的高低程度。•定额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的管理水平、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有关。•定额水平高——指单位产量提高,消耗降低,单位产品的造价低。•定额水平低——指单位产量降低,消耗提高,单位产品的造价高•三、定额的产生和发展••定额的产生和发展与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定额和企业管理成为科学应该说是从泰勒开始的,泰勒是美国工程师(1856~1915年),在西方赢得“管理之父”的尊称。泰勒制的创始人是19世纪末的泰勒,他开始了企业管理的研究,他的目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泰勒制的核心:第一,实行标准的操作方法,制定出科学的工时定额;第二,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定额伴随管理科学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1951年制定了东北地区统一劳动定额;•1955年劳动部和建筑工程部联合编制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定额;•1956年在此基础上颁发了全国统一施工定额•1981年国家建委颁发了《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修改稿);•1986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988年建设部颁发了《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1992年建设部颁发了《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1995年建设部颁发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部分);•以后又颁发了《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GDY—901—2002)。•2003年颁发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四、定额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一)为生产服务•(二)为分配服务•(三)为宏观调控服务•(四)为产品经济服务五、工程建设定额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一)定额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保证作用•(二)定额是国家对工程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工程造价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第二、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第三、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控(包括企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三)定额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四)定额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五)定额有利于完善市场的信息系统•第二节工程建设定额的分类和特点•一、工程建设定额的分类•(一)按定额构成的生产要素分类•生产要素——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如图1-1所示。•图1-1定额生产要素分类•1.人工消耗定额——简称为劳动定额(主要表现形式是用时间定额来表示,同时也采用产量定额)。•2.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3.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简称机械定额(分为机械时间定额和机械产量定额)。•(二)按照定额的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如图1-2所示。•图1-2按照定额的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1.施工定额——是工程建设定额中分项最细、定额子目最多的一种定额,也是工程建设定额中的最基础定额,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2.预算定额——施工定额是预算定额的编制基础,而预算定额则是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或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基础,可以说,预算定额在计价定额中是基础性定额。•3.概算定额——是预算定额的综合和扩大,概算定额是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4.概算指标——它比概算定额更进一步综合扩大,更具有综合性。•5.投资估算指标——它是在项目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定额。是以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为基础编制的。•1.全国统一定额——有全国统一的劳动定额、全国统一的市政工程定额、全国统一的安装工程定额、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全国统一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等。•2.行业统一定额——如铁路建设工程定额、水利建筑工程定额、矿井建设工程定额等。•3.地区统一定额——一般地区适用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园林定额等。•4.企业定额——只在本企业内部执行,是企业素质的一个标志。企业定额水平一般应高于国家现行定额,才能满足生产技术发展、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需要。•5.补充定额——随着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在现行定额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为补充现行定额中漏项或缺项而制定的。•二、工程建设定额的特点•(一)定额的科学性•(二)定额的系统性•(三)定额的统一性•(四)定额的权威性•(五)定额的相对稳定性和时效性(一般在5~10年之间。)•课后作业:•1.什么是定额?什么是建筑工程定额?•2.什么是定额水平?定额水平高低意味着什么?•5.工程建设定额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是什么?•8.定额的特性是什么?•9.工程建设定额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10.定额中最基础性定额是什么?哪些定额属于计价性定额?计价性定额中最基础性定额是什么?第二章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确定•一、人工消耗定额的概念•1、人工消耗定额(也称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技术组织条件和合理劳动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工作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2、时间定额——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时间定额以“工日”为计量单位,每个工日工作时间按现行制度规定为8h。如工日/m3、工日/m2、工日/m、工日/t、工日/座等。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工日)=1/每工的产量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工日)=小组成员工日数总和/小组的班产量•3、产量定额——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工日)所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产量定额以“产品的单位”为计量单位,如m3/工日、m2/工日、m/工日、t//工日、块(件)/工日等。每工日的产量定额=1/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工日)每班产量定额=小组成员工日数总和/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工日)•4.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倒数关系,即:时间定额=1/产量定额或时间定额×产量定额=l时间定额便于计算某工序(或工种)所需总工日数,核算工资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产量定额便于施工队向工人分配任务,考核工人劳动生产率。劳动定额示例1995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系列标准由10个标准组成,其名称和代号见课本。适用于一般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扩建、改建和建筑装饰工程•【例2—1】某工程一楼层有现捣矩形柱,设计断面为500mm×500mm。柱混凝土体积为130m3,施工采用机拌、机捣,塔吊直接入模。每天有25名专业工人投入混凝土浇捣。试计算完成该工程柱浇捣所需的定额施工天数。•【解】查表2—3完成该项目时间定额为1.08工日/m3完成柱浇捣需要的总工日数=1.08×130=140.40(工日)所需要的施工天数为:140.40÷25=5.62≈6(天)即,完成该工程柱浇捣所需施工天数为6天。•二、劳动定额的编制(一)劳动定额的编制依据1.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劳动制度(主要有《建筑安装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国家标准化》、工资标准、工资奖励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工工作制度等)。2.技术资料(1)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国家建筑材料标准》等。(2)统计资料。主要包括现场技术测定数据和工时消耗的单项或综合统计资料。•(二)劳动定额编制前的准备工作1.施工过程的涵义——建筑安装施工过程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大要素组成。施工过程完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施工过程是由不同工种、不同技术等级的建筑安装工人完成的。(2)必须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建筑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3)必须有一定的劳动工具——手动工具、小型机具和机械等。2.施工过程的分类(1)根据施工过程的完成方法不同分类,如图2-1所示。根据施工过程劳动分工的特点不同分类,如图2-2所示。根据施工过程组织的复杂程度分类,如图2-3所示。(4)根据施工过程是否循环分类,如图2-4所示。•施工过程的几个名词:1)工序——指组织上不可分割、操作过程中技术上属于同类的施工过程。工序的主要特征为:工人班组、工作地点、施工工具和材料均不发生变化。工序又可以分解为操作和动作。施工操作是一个施工动作接一个施工动作的结合。施工动作是施工工序中最小的可以测算的部分。•2)工作过程——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工人班组所完成的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程总合体。其特点是人员不变、工作地点不变,材料和工具可以变换。如砌墙工作由调制砂浆、运输砂浆、运砖、砌墙等施工过程组成。•3)综合工作过程——由几个在工艺上、操作上直接相关,最终为共同完成同一产品而同时进行的几个工作过程的综合。例如,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综合施工过程,是由浇捣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工作过程组成。•(2)组织因素•1)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法。•2)劳动组织和分工。•3)工人技术水平、操作方法和劳动态度。•4)工资分配形式。•5)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与供应组织。•(3)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质情况、人为障碍)。•(三)工人工作时间的分类•所谓工作时间,就是指工作班的延续时间。国家现行制度规定为8h工作制,即日工作时间为8h。如图2-6所示。•1.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指工人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完成某一建筑产品(或工作任务)必需消耗用的工作时间,用T表示。(1)有效工作时间1)基本工作时间——指工人直接完成一定产品的施工工艺过程所必需消耗的时间。2)辅助工作时间——指与施工过程的技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工序,为了保证基本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做的辅助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3)准备与结束时间——指执行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时间。(2)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指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特点引起的工作中断所消耗的时间。(3)休息时间——指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持体力所必需的短暂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消耗(施工过程中喝水、上厕所、短暂休息等)。•2.损失时间(非定额时间)——指与产品生产无关,而与施工组织和技术上的缺点有关,与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个人过失或某些偶然因素有关的时间消耗(1)多余、偶然工作时间。1)多余时间——指工人进行了任务以外而又不能增加产量数量的工作。2)偶然工作时间——工人在任务外进行的工作,但能够获得一定产品的工作。钢筋工在绑扎钢筋前必须对木工遗留在板内的杂物进行清理等。由于偶然工作能获得一定产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2)停工时间——指工作班内停业工作造成的时间损失。1)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指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作没有做好,劳动力安排不当等情况引起的停工
本文标题:建设工程定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2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