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建设规划方案(高职校)
机构代码13637000688项目编号2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所属省份:主管部门:举办者:编制人员: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2011年12月22日1“机构代码”是指按照(教发函[2010]117号)文件要求编订的教育统计学校(机构)代码。2“项目编号”的前2-3位字母为本省市简称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例如,北京“BJ”、内蒙古(NMG);之后为年份;最后两位编号由各省市按照项目学校在本省市的排序填写。例如BJ201101。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邹城市人民政府陈兆存0537—521326113605374959Zcgzx1299@163.com附件6:1目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1(一)建设背景……………………………………………1(二)建设基础……………………………………………2二、建设目标与思路……………………………………………4(一)建设目标……………………………………………4(二)建设思路……………………………………………5三、重点建设内容……………………………………………7(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71.专业一:数控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72.专业二: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103.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134.专业四: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15(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181.项目一:“兼容并包和谐发展”校园文化项目建设计划……………………………………………………182.项目二:中(职)小学生体验式德育实践基地项目建设计划……………………………………………………21四、主要保障措施……………………………………………231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邹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辖16个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87个行政村(居)。历史文化悠久。邹城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各类文物古迹517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资源能源丰富。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年产原煤4000多万吨,电力总装机容量536万KW,年发电量达310亿千瓦时。交通区位优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京福高速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京沪高速铁路穿过城区东部。邹城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佳投资城市、中国改革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食用菌新农村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化养老示范市等。邹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邹城市职业教育创设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便利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就业空间。多年来,邹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特别是2005年,将原邹城市成人中专、工业中专、城建中专、商业学校四校合并,组建成立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迈出了邹城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第一步。2010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继续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将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邹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邹城市技工学校三校进行深度整合,这不仅是我校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也标志着邹城职业教育已经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全市教育形势大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整合后的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占地面积431416.87平方米,建筑面积82600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2100多万元,在校生4200余人,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展,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当前,邹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大跨越、城市化大扩张、农业产业化大提升相互交织的崭新阶段。按照《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征求意见稿)》初步意见,邹城拟列入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在完善主体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将有更大空间;同时,山东省关于《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及“五大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实施,为邹城强化在济宁“三角区”组团区域内竞争力,承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部署,带动鲁苏豫皖边界新经济隆起带的形成指明了方向。邹城市委、市政2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定不移推进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培植、城市扩容提质、高效安全农业发展、服务业倍增、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六大重点,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煤炭采掘、纺织、电力、食品和农副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医药和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战略目标。我市产业结构由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邹城经济社会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和产业升级,从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五年,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将成为制约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我国市场各类企业生产成本及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缺乏技能、素质偏低的农民工返乡,进一步加重了地方就业负担,地方职业培训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建设职业教育强校,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为振兴邹城经济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二)建设基础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学校和典型代表,是目前济宁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中规模比较大、设施比较先进、最具发展潜力的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学校、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基地、山东省“创业明星”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济宁市职业教育先进院校、济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济宁市后勤管理示范化学校、济宁市社会化拥军示范单位、济宁市复退军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必将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对邹城市乃至鲁西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挥更为显著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1.完善的基础设施。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境界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要求和千所示范校建设标准,学校投资6000多万元,先后完成教学综合大楼、实训楼、科技楼、宿舍楼、艺体馆、运动场建设和餐厅改造工程;并加大校园环境的硬化、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六大功能区域(“办公区、3教学区、实训区、培训区、运动区、生活区”)已基本定型,布局更加科学合理。2.雄厚的师资力量。校党委在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的同时,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强化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2010年学校共有63名教师获省、济宁市、邹城市级教学能手和优质课称号,先后有48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还邀请了2名德国专家对学校数控车床专业和机电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进行了为期2周的培训指导,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232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11人,中、高级教师155人。有6名教师主编、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9本,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专利发明人。3.高效的教学水平。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人人上一堂公开课”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大力加强专业教学,立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各项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济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连续2年在我校举办。在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8名,二等奖27名,学校被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在201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6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由我校承办的2011年济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网站设计、计算机组装维修、动画片制作、电工电子、数控加工等7个单项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4.优质的专业设置。学校面向市场,建立了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其中,数控加工被评为山东省百强专业,电工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申报为为山东省地方特色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被评为济宁市骨干专业;初步形成了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一体,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专业体系。5.良好的招生就业。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围绕产业设置调整专业,依托专业连接企业,联好企业促进就业。通过对骨干专业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学习。连续多年学校被评为济宁市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邹城市实现公办职业教育全免费政策,学校招生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当年招生达2052人,在学生规模达到4200多人。学校强化就业服务,先后与省内外3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现了紧密合作,实行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分配。学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毕业生,学校可免费培训学习,并进行二次或多次安置,让学生不但能找到工作,还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使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三满意,基本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合格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46.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校积极与市委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局等联合,开展了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培训、未就业大学生“1+1”就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会计培训等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年培训6000余人次。学校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联合开办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成人函授教育基地,大力开展本专科业余学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学校还被指定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邹城分校。二、建设目标与思路(一)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面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和具有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培养能力的重点示范专业群;打造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的示范学校;建成设施设备先进、师资队伍精良、教学质量一流、规模效益良好,“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鲁西南地区发挥骨干带头和引领、辐射作用。2.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全面落实品牌专业战略,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职业心理、职业素养与校企合作的结合。在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教学模式改革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边实践边理论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平台,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3)办学模式改革目标。重点与本地区大中型企业进行校企实习实训合作,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现有基础上,地方区域合作企业增加20个以上,深度合作企业增加10个,进一步完善校企协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建设。两年内实现学历教育培养规模保持在5000人以上,毕业生技能鉴定率100%,鉴定合格率98%以上;实现年均社会培训人数保持在7000人以上。(4)创新教育内容改革目标。建立健全行业、合作企业、学校和相关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5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建设数控、机电、电子、计
本文标题:建设规划方案(高职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4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