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寻求真理的方法笛卡尔著
1寻求真理的方法笛卡尔著《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笛卡尔在《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中提出了“我思”问题,并在这里说明了提出“我思”的原因和目的。有意思的是,笛卡尔在这本书中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所用的方法是体验研究法,即依据自己的故事,他称之为“传记性”的东西。他首先从自己所受的教育谈起。他说:“我自幼受书本教育。由于听信人家的话,认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可是等到学完全部课程,按例毕业,取得学者资格的时候,我的看法就完全变了。因为我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觉得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到年龄容许我离开师长的管教,我就完全抛开了书本的研究。我下定决心,除了那种可以在自己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以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①笛卡尔在这里指出的是书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知识应该在自己心里和世界之中寻找,这是关于知识的源泉问题。知识源自自己的思和在世界之中自己的看。书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让人思,而只是让人用最快的效率记住书中的知识。笛卡尔继续叙说自己的求知体验。他说曾经在一个地方,在那里既找不到人聊天解闷,也没有什么牵挂,没有什么情绪可以使他分心,因此就“有充分的闲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在那些思想当中,第一个是我注意到:拼凑而成、出于众手的作品,往往没有一手制成的那么完美。……我们所听信的大都是成规惯例,并不是什么确切的知识;有多数人赞成并不能证明就是什么深奥的真理,因为那种真理多半是一个人发现的,不是众人发现的。所以我挑不出那么一个人我认为他的意见比别人更可取,我感到莫奈何,只好自己来指导自己。不过,我好像一个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进的人似的,下决心慢慢地走,每一样东西都仔细摸它一摸,这样虽然进步不大,至少保得住不摔倒。我甚至宁愿献付出充分的时间为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拟出草案,为认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物寻找可靠的方法,而不一开始就大刀阔斧把过去未经理性指引潜入我心的一切完全抛弃。”②笛卡尔把自己的“我思故我在”说成是自己“第一批沉思”的结果③。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不知道什么东西属于我的本质,只知道我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或者是一个本身具有思想能力的东西。”④这一沉思,要表达的思想是:1.普遍的怀疑及其功用:它能使我们摆脱各式各样的成见,为我们准备一条方便的道路,好让我们的心灵养成脱离感官的习惯,而且能使我们以后发现某些东西时不可能再怀疑它们。①[法]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9②[法]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16③在王太庆翻译的这本书中,“我思故我在”被翻译为:“我想..,所以我是....”。④[法]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622.心灵用它固有的自由,认定任何东西只要其存在有丝毫可疑之处,就是不存在的,但是认为自己决不可能不存在。这也有一种非常大的用处,因为它用这种办法很容易区别开属于它的东西,即具有心智本性的东西,与那些属于形体的东西。我思..,首先是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从认识论意义上,确定了我.作为认识者的主体性地位。知识源自我这个在思想的东西和有思想能力的东西......................。我思,还是认识的方法。所有的知识来源于我自己的思。我思,还具有知识观意义。在这里,知识不再仅仅是别人的、书本上的。这里提出的是知识的本原问题,因此也就是知识是什么和如何产生的问题。在这里知识也可以称为“思想”“观念”。下面我们看在笛卡尔那里思想和观念的含义。首先看思想的含义。“思想这个名词,是指一切在我们心里、被我们直接意识到的东西。因此一切意志活动、理智活动、想像活动和感官活动都是思想。可是我又加上直接二字,来排除那些跟随、依附我们思想的东西,例如有意的行动,它实际上是以意志为它的本原的,本身并不是思想。”①其次,看观念的含义。“观念这个名称,我理解为我们每个思想的那种形式,我们是凭着对那种形式的直接知觉进而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因此,我理解我所说的话时,一定是我心里有我的话所指的东西的观念,否则我就不能用话来表达任何东西。所以我用观念名称来称呼的,并不是那些仅仅描绘在幻想里的形相;正好相反,我不用这个名称称呼它们,只要它们是在形体的幻想里面的,就是说,是描绘在大脑的某些部分里面的,我称之为观念的,只是那些向心灵本身报信的形相,是心灵本身在支配着大脑的那个部分。”②“我思”就是源自笛卡尔的“我思”,在现象学中所谓的意识活动及其意识活动的主体。我,是认识的主体;思,则是我作为认识主体的意识和意识活动。胡塞尔指出在笛卡尔式沉思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是:“他为一切科学要求一种由惟一的绝对的源泉而来的新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应赋予诸科学以绝对的正当性证明。”③第二个重大启示就是:“对于看上去十分平凡的我思(egocogito)之发现,以及所要求的使对认识之绝对论证返向关联到这个我思;因此确信,超越论的自身认识是一切其他认识的根源。”④胡塞尔从笛卡尔的“我思”中给出了“超越论的自身认识”是认识的根源这一结论。胡塞尔认为笛卡尔第三个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是:“笛卡尔将自己和读者引向作为哲学及其方法之阿基米德点的我思(egocogito)的沉思方式,也是值得注意的。笛卡尔对于他借以获得真正方法的他个人的思考就像叙述历史报告一样所叙述的东西,显然具有超出个人的意义,而且必须在这种意义上理解。我们首先从这里开始。”⑤这样,分析出胡塞尔思想方法中两个关键词:“我思”和被称作笛卡尔式方法的阿基米德点的“我思的沉思方式”。胡塞尔发现了笛卡尔个人思考方式的价值体现在:像叙述历史一样所叙述的东西。作为沉思方式①[法]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4②[法]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4~85③胡塞尔.第一哲学(下卷)[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3.④胡塞尔.第一哲学(下卷)[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3.⑤胡塞尔.第一哲学(下卷)[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43的“叙述”本身不但具有着认识方法论的意义,而且所叙述的东西本身即认识的价值。既然胡塞尔是根据笛卡尔的认识方法论来论证现象学认识领域和方法的,那么我们就直接根据笛卡尔的早期著作《谈谈方法》来理解笛卡尔的所谓“方法”。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各门学问的看法。笛卡尔开篇先提出:良知(著者注:知识论意义的概念,指分辨真假的能力。),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这是认识论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提出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产生差别的原因:由于我们运用思想的途径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是一回事。因为单有才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运用才智。”①这样就提出了方法问题,笛卡尔是结合自己的求学生涯实例说明的。笛卡尔根据自己的经历首先证明个体在才智上是平均的:“拿我来说,就从来没有以为自己的才智完美,有什么胜于常人的地方。甚至我还常常希望自己能有跟某些人一样敏锐的思想,一样清楚分明的想像,一样广博或者一样鲜明的记忆。除了这些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品质可以使才智完满,因为拿理性或良知来说,既然它是唯一使我们成为人、使我们异于禽兽的东西,我很愿意相信它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很原意在这一方面赞成哲学家们的意见,就是:同属的各个个体只是所具有的偶性可以或多或少,它们的形式或本性并不能多点少点。”②笛卡尔提出:“不过我可以大胆地说,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摸索到几条门路,从而作出一些考察,得到一些准则,由此形成了一种方法。凭这种方法,我觉得有办法使我的知识逐步增长,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暂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水平。”③笛卡尔说:“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教给大家一种方法,以为人人都必须遵循它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我只打算告诉大家我自己是怎么运用我的理性的。从事向别人颁布训条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如果稍有差错就该受到责备。可是这本书里提供的只是一种传记性的东西,也可以说只是故事性的东西,其中除了某些可以仿效的例子以外,也许还可以找到许多别的例子大家有理由不必遵循,所以我希望它会对某些人有益而对任何人无害,也希望我的坦率能得到大家的赞许。”④胡塞尔就是在笛卡尔的“传记性的东西”里发现了科学认识的方法论价值。文本:笛卡尔谈求知方法的自传⑤我自幼受书本教育。由于听信人家的话,认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可是等到学完全部课程,按例毕业,取得学者资格的时候,我的看法就完全改变了。因为我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觉得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可是我进的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如果天下有饱学之士的话,我想那里就该有。我把这所学校里别人所学的功课全部学完,甚至不以学校讲授的学问为满足,凡是大家认为十分稀奇、十分古①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3.②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3-4.③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4.④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5.⑤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5-6.4怪的学问,只要捞得到讲它的书,我统统读了。此外,我也知道别人对我的评判,我没有见到任何人认为我不如我的同学,虽然他们当中已经有几位被选定为老师的接班人了。最后,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人才辈出,俊杰如云,不亚于以往任何时代,这就使我可以自由地对所有的人作出我自己的判断,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学说真正可靠,像从前人们让我希望的那样。……根据以上文本,我们理解胡塞尔在笛卡尔的传记性“叙述”方法里看到的那个“东西”就是:笛卡尔的认识方法本身。在所叙述的“故事”里,有的就是笛卡尔要论述的“方法”本身。随着传记对求知历程的叙述,根据个人的求学经历体验,笛卡尔的求知方法的转变过程也被呈现出来。笛卡尔意识到在学校教育过程之中所接受“现成知识”——成见,充满“疑惑”和“谬误”。对成见的怀疑导致求学方式发生了第一次转变:“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到年龄容许我离开师长的管教,我就完全抛开了书本的研究。我下定决心,除了那种可以在自己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以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①在第一部分,叙述了笛卡尔自己求学方法本身所经历的变化:童年以来在学校教育阶段是依靠读书。直到发现了书中的错误,欺骗。转向脱离书本的学习,求学方式转变为:在自己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放弃学校的完全靠书本求知方式,而是靠自己的心里有的或者世界里找到的学问。这样去国外游历,与人交往、搜集各种经验:“在碰到的各种局面里考验自己,随时随地用心思考面前的事物,以便从中取得教益。因为在我看来,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要比读书人的推理所包含的多得多: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它的结果马上就会来惩罚他;读书人是关在书房里对思辨的道理进行推理,思辨是不会产生任何实效的,仅仅在他身上造成一种后果,就是思辨离常识越远,他由此产生的虚荣心大概就越大,因为一定要花费比较多的心思,想出比较多的门道,才能设法把那些弄得好像是真理。我总是如饥似渴地要求学会分清真假,以便在行动中心明眼亮,一辈子满怀信心地前进。”②游学的经历让笛卡尔有了新发现,发现了这种经验方法存在的问题:“我花了几年功夫像这样研究世界这本大书、努力取得若干经验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同时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来选择我应当遵循的道路。这样做,我觉得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门、不离书本大多了。”③如此,笛卡尔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所获得全新求知体验是:光靠书本不能获得真知;但只是依靠感官依靠经验也不能获得真知。在第一部分,关于认识方法,笛卡
本文标题:寻求真理的方法笛卡尔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534 .html